首頁/ 遊戲/ 正文

此恨綿綿無絕期——賞讀王安憶的《長恨歌》

作者:梅荷

此恨綿綿無絕期——賞讀王安憶的《長恨歌》

一、大上海,小弄堂裡的愛情故事

翻開用紅色絹布包裝的《長恨歌》時,一種濃重的上海氣息撲面而來,她一下子把我拉向千里之外的大都市。

開篇一句“站一個制高點看上海,上海的弄堂是壯觀的景象”,開啟了一段“弄堂”、“流言”、“閨閣”和“鴿子”這些散文似的描述,大上海的小場景在王安憶的筆下潺潺流出,猶如戲劇中的序幕,音樂燈光背景一一亮相後,主人公很自然地走出來。從此,開始了她的愛和恨,情和仇的曲折人生。

記得有作家曾評價過關於作家作品的語言特點,說的是作家的作品很多都帶有地方性的語言描述,《長恨歌》裡,就有一種濃重的上海口味,這口味從弄堂裡流出來,在閨閣裡盤旋,經過王琦瑤的小屋,在大上海的各色人群中散漫開來,直至“碧落黃泉”。

作者先是從王琦瑤和她的閨蜜們寫起,少女情懷一般的語言是零碎的,任性的,也是張揚的,含蓄的。

此恨綿綿無絕期——賞讀王安憶的《長恨歌》

作者在寫到王琦瑤第一次出場時是這樣寫的“王琦瑤是典型的上海弄堂的女兒。”接下來,一連串的排比語描述了一個上海弄堂裡的王琦瑤。“王琦瑤是典型的待字閨中的女兒”,“上海的弄堂裡,每個門洞裡,都有王琦瑤在讀書,在繡花,在同小姊妹竊竊私語,在和父母慪氣掉淚”……

書中,作者用了一個小節的寫作量很刻意地告訴讀者,她筆下的王琦瑤是典型的上海女孩,是故事中的“上海小姐——三小姐”,“是長痛不息的王琦瑤”,因為“大小姐二小姐是偶像,是我們的理想和信仰,三小姐卻與我們的日常起居有關,是使我們想到婚姻、生活、家庭這類概念的人物”。

隨著這樣的語言描述,接下來出場的“程先生”和“李主任”很自然地進入了王琦瑤的生活中,一個是為了愛情,一個是為了生存,這兩個男人先後走進了王琦瑤的身邊,也改變了這個上海女孩的未來命運。當王琦瑤告別了短暫的“包養生活”後,第一部分到此結束。

此恨綿綿無絕期——賞讀王安憶的《長恨歌》

二、在作者筆下,上海口味的語言和它的故事一樣精彩紛呈

第二部分第一章寫到的鄔橋,是作者很有膽識的一種跨地域式的加大寫作空間的寫法,它也是用來與大上海做對比的一個地方,更主要的是女主人公命運的一個過渡。

她說“鄔橋這種地方,是專門供作避亂的”,“橋這東西是這地方最多見也最富含義的,它有佛裡面彼岸和引渡的意思”。

作者的含蓄語言是顯而易見的,這也許就是具有上海口味的語言特色吧!王琦瑤沒有在鄔橋生活下去,正是體現了她不安分和不甘於平庸的性格。大上海始終是繁華的,是引領時尚的大都市,是每個上海人不願脫離本土的主要原因,也是鄔橋人阿二等一些外省人不顧一切要進去的主要原因, “從來沒有它,倒也無所謂;曾經有過,便再也放不下了”。

此恨綿綿無絕期——賞讀王安憶的《長恨歌》

從此,王琦瑤的情迷人生開啟了,也應了《長恨歌》中的那一句“玉容寂寞淚闌干,梨花一枝春帶雨”。

除了鄔橋這個片段,書中描寫的全部是上海生活,從人到物,從風情到建築,穿越四個年代的跨度,把一個活生生的大上海濃縮、展開,把一個個人物剖析、串聯,作者用自己獨到的眼光探索和思考了一個城市的變化,一斷歷史的程序。

其中,作者用自己切身的感受敘述了這種變化,她說“上海的天空終是這樣,被樓房擠成一線天,光和雨都是漏進來的”,“在上海的頂樓上,居住著許多這樣與世隔絕的人”,“七十年代末和八十年代初的時尚,全都是實心眼的”,“這城市變得有些暴風急雨似的,原先的優雅一掃而空”,“她們如同每一代年輕人一樣,以為歷史是從她們這裡開始的”……這種類似總結性的的語言是作者寫作的一大特色。

此恨綿綿無絕期——賞讀王安憶的《長恨歌》

三、作者的寫作方法值得我們研究和學習

故事的最後,作者用了一種寬容和無奈的口氣結束了王琦瑤的一生,“對面盆裡的夾竹桃開花了,花草的又一季枯榮拉開了帷幕”。真是“不思量,自難忘”,掩卷沉思,王琦瑤的故事不再單純是她一個人的故事,而是整個大上海的縮影,從民國到解放後,一個平民百姓的平凡經歷,恰恰是一個城市的重大變遷。作家無法從國事政治上描述一個國家,只能藉助一個人的口,一群人的變化,一個時代的影響,來展現歷史。

我很欽佩作家對國民的洞察力和對社會的高度責任感,她從生活中的一米一鹽寫起,從一個人的成長和衰敗寫起,從下午茶到舞會,從片場到“上海小姐”,從“程先生”到“李主任”,從“鄔橋的阿二到癟三的長腳”,作者總是能以小看大,以點帶面,表面上看她寫出的是主人公身邊的瑣碎和細節,延伸的是小說中的故事情節,而實際上加深的卻是小說的厚重感。有人說,作家應該用理性的思考和感性的寫作來進行創作。我想,《長恨歌》就是這樣的一種寫法。

本書榮獲第一屆世界華文文學獎,並於2000年獲得我國文壇上最具榮譽的大獎——茅盾文學獎。

此恨綿綿無絕期——賞讀王安憶的《長恨歌》

【作者簡介】梅荷,出版《梅荷文集》《梅荷芸語》。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轉發和評論。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