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遊戲/ 正文

【“英雄帖”】廣州公共文化空間蝶變更美“市民客廳”

主辦方廣邀設計師描繪新時代廣州城市文化地標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黃宙輝 穗文廣旅宣

圖/廣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提供

【“英雄帖”】廣州公共文化空間蝶變更美“市民客廳”

“創見美好廣州——廣州市首屆新型公共文化空間設計案例徵集活動”海報

希冀打造新型“市民客廳”

目前,廣州正在加快推進“老城市新活力”,建成更加開放包容、更具時代魅力的國際文化大都市。這其中,承載著廣州城市氣質和市民精神的各類小而美的公共文化服務空間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它們作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的重要一環,往往就在市民身邊,在社群、在商場、在創意園……它們深入城市的“肌理”和“血液”,與市民的日常生活融為一體,具有更濃的煙火氣。人們下班途中或者週末走進這些公共文化服務空間,可以進行閱讀、觀演、看展、分享、交流。這些公共文化服務空間充當了城市精神的“補給站”,成為繁忙都市生活中的一片心靈“綠洲”。

正在火熱報名中的“創見美好廣州——廣州市首屆新型公共文化空間設計案例徵集活動”,將為這些公共文化空間提供蝶變的機會。對於設計作品的要求,主辦方介紹,希望設計師能透過由內而外、由淺入深的方式,對各區新型文化空間的未來進行大膽的暢想,設計主題積極向上,鼓勵融入中國風元素。

其中,越秀區試點空間需結合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五仙觀及“嶺南第一樓”的歷史內涵及空間環境進行設計,打造成為展示廣東非遺與廣府文化的視窗。有意參與的廣大設計師們趕緊動起來,參與羊城空間設計,也許未來的網紅新地標就出自於你的創作。更多參賽詳情,公眾可關注廣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官方微訊號“愛遊廣州”。

【“英雄帖”】廣州公共文化空間蝶變更美“市民客廳”

廣州城區美景

廣邀社會力量打造典範案例

本次活動以更高質量推進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及“四個出新出彩”為目標,以海珠區、黃埔區、越秀區、白雲區四個區為試點,以區內各類社會力量提供空白場地、建設或運營公共文化空間為主要形式,鼓勵專業設計機構、設計師結合場地特色及定位,融合當地社群居民需求,參與空間的設計和打造,發現和推出一批公共文化空間“美”、“好”、“新”的典範案例,改善目前公共服務場所服務方式和理念過於傳統、專注內容供給而缺乏審美性、體驗性等情況,逐步實現從傳統公共文化設施向城市公共文化空間的轉型,為廣州基層公共文化服務打造一批兼具功能性、審美性和公共性,充滿設計感和美學品位,社會文化效應明顯的城市文化新地標,打通文化惠民“最後一公里”。

據活動主辦方廣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負責人介紹,由於近年來社會專業主體蓬勃發展,使政府部門引進社會力量合作成為可能。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建設日益成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此次活動透過市、區兩級文化廣電旅遊部門廣泛摸查,邀請各類社會力量積極投身和參與進來,今年年底前打造、推出一批兼具功能性、審美性和公共性,充滿設計感和美學品位的複合型城市新型公共文化空間“樣板間”。首批試點企業或免費提供自有場地,或投入資金參與新型公共文化空間的建設裝修和運營;參與活動的各類設計機構、設計師懷抱以設計提升人們的生活品質,傳播美學生活方式的理念,用實際行動讓廣州變得更加有品質,讓我們生活的城市更加有溫度。

據悉,為讓設計師們更加深入瞭解首批公共文化空間試點的情況,主辦方將於近期組織已經報名的設計師們/設計機構親臨現場,希望設計師們放飛對傳統空間的想象,繪就新時代的城市文化地標,打造出屬於都市人的精神家園。

【“英雄帖”】廣州公共文化空間蝶變更美“市民客廳”

廣州圖書館

擬對社會力量辦館給予扶持

近年來,廣州市積極探索公共文化服務多元供給的實踐,努力提高公共文化產品與服務供給效能。廣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負責人介紹,2019年,廣州印發《廣州市公共圖書館與社會力量合建分館工作指引》,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原則,採取文教融合、文商融合、文企融合等多種方式,與學校、書店、公園、地鐵公司、工業園區、房地產商等社會力量合辦公共圖書館94個,年均接待讀者近300萬人次、外借文獻超過78萬冊次;與社會力量合建文化館13個,公益性群眾文化活動和藝術普及培訓的服務範圍有效延伸、服務質量進一步提升。

政府、企業、民間三方力量良性互動,助力博物館事業發展取得良好效果。中山大學生物博物館、廣州市東平典當博物館、廣州東方博物館等高校、行業、民辦博物館紛紛湧現,百花齊放。據統計,目前,全市登記註冊的65家博物館中,文物系統博物館有36家,行業博物館有14家,非國有博物館有15家,有效補充和拓展了現有公共文化供給體系,帶來持續活力。

接下來,“創見美好廣州”活動也將持續下去。每年透過各區醞釀和推薦一批社會力量建設、運營試點,市區合力打造,持續推動全市基層文化設施向“品質化、景點化、網紅化、親民化”改造升級,為廣州市民提供身邊更多元、更豐富的文化選擇,讓新型公共文化空間成為都市人的“心靈家園”。廣州市也將考慮對投身社會力量辦館的企業和社會組織進行適當扶持,讓更多有熱情、有本領的企業和組織加入進來,共同提升和最佳化廣州的公共文化體系建設。

連結

新型文化空間:需要打破功能邊界

城市公共文化空間,勾連著生活於此的市民對這座城市的美學記憶。上海格物文化發展研究院符湘林教授認為,傳統文化館、圖書館、美術館、博物館、體育館等相互之間功能獨立,隨著社會發展,更加需要打破功能邊界,多種服務功能融合疊加,體現商業與文體的融合、城市綜合體的多樣化功能。新型公共文化空間未來的方向是將公共文化服務融入大眾消費,文商、文旅、文教結合,博物館+文創,城市書房+咖啡店,圖書館+茶室,商場+展覽等都已成為現實。

未來,空間的功能將更加多樣化。正如位於赫爾辛基市的Oodi的落成標誌著圖書館的新時代,在這裡人們可以做衣服、玩3D列印、鐳射光刻,甚至醫學生可以在這裡學習手術、將其用作虛擬手術室,還可以利用3D虛擬現實,將房間變成任何東西。

責編 | 李力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