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遊戲/ 正文

清朝士兵服上兵和勇兩個字 看似一樣 沒想到差異這麼大

清朝士兵服上兵和勇兩個字 看似一樣 沒想到差異這麼大

清朝士兵服上兵和勇兩個字 看似一樣 沒想到差異這麼大

歷朝歷代的官服、軍服都是體現等級差別的,地位不同,顏色、規格大不相同。清朝士兵的軍服背後有“兵”字和“勇”字的區分,看似一字之差,實際上他們的地位有著雲泥之別。大清軍隊的“兵”最初有兩種,一為八旗兵,一為漢兵。八旗兵是滿清入關之前的嫡系部隊,主要由滿族、蒙古族人組成,也有少量的漢族、達斡爾族、俄羅斯族人等。滿清入關之後,遭遇各股勢力的抵抗,八旗兵明顯不足,為了增強兵力,就招募漢人組成武裝力量,稱作漢兵,後改稱綠[lù]營兵。與綠營兵相比,八旗兵是朝廷的嫡系,屬於靠得住、信得過的,因此地位較高,負責保衛皇宮、戍守重鎮要塞之地。綠營兵雖然待遇不如八旗兵,但也是常規軍,戰時成為清軍的主要武裝力量。總而言之,這兩種兵都是正規兵,可以世襲,享受朝廷的糧餉。

清朝士兵服上兵和勇兩個字 看似一樣 沒想到差異這麼大

清朝時,旗人地位很高,享受許多優厚待遇,因此,很多八旗兵逐漸疏於訓練,過著養尊處優的日子,入關前的虎狼霸氣消失殆盡,腐化墮落嚴重,戰鬥力直線下滑。乾隆時期,派八旗兵剿滅白蓮教起義,這些兵毫無戰鬥力可言,朝廷只好以綠營兵抵擋,綠營兵發展到六十餘萬,成了戰場上的清軍主力。到了太平天國起義的時候,綠營兵早已弊端種種,也嚴重腐化,上了戰場一觸即潰,朝廷不得不臨時組成“湘軍”、“淮軍”等臨時武裝力量應付時局。朝廷募集的這些“湘軍”、“淮軍”都是各地的鄉勇,屬於臨時組建,有點類似民兵的性質,稱為“勇”。倘若無戰事,這些人就成了老百姓,脫下軍裝回家,該幹嘛幹嘛。為了與朝廷正規軍有所區別,這些民兵的軍服上就印上“勇”字,以免與正規軍混淆。

清朝士兵服上兵和勇兩個字 看似一樣 沒想到差異這麼大

大清朝正規軍待遇高,卻不堪一擊,毫無戰鬥力,朝廷有難,要靠臨時組建的軍隊來排憂解難。這些“勇”兵待遇低,而戰鬥力強,朝廷已經認識到這一點,打算提高“勇”兵待遇,可惜大清日暮西山,一切都晚了。

清朝士兵服上兵和勇兩個字 看似一樣 沒想到差異這麼大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