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遊戲/ 正文

空城計中,司馬懿為什麼不先派個士兵去刺探一下敵情?

空城計中,司馬懿之所以不派士兵前去探查,其實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他看破了諸葛亮的計謀,知道這是一座空城!

要是他派人去查探敵情,那就必須得去打諸葛亮了,這樣的話司馬懿還怎麼善終?三國故事還怎麼繼續?

空城計中,司馬懿為什麼不先派個士兵去刺探一下敵情?

很多人並不認為司馬懿看破了空城計,那麼我們就從司馬懿的反應來好好分析一下,看看這裡面到底是怎麼回事?

空城計

空城計主要發生於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期間,當時諸葛亮趁曹魏正在和東吳較勁之際,率軍攻擊隴右,成功地拿下了隴右三郡,搞得曹魏震動。諸葛亮的想法是趁機佔領整個隴右,擴充蜀漢實力,為日後的北伐做鋪墊,而曹魏這邊,自然也是不願意放棄隴右的,所以他們派出了司馬懿前來救援!

聽聞魏軍前來救援,諸葛亮力排眾議,讓馬謖去守衛街亭,遲滯魏軍救援的步伐,結果這個馬謖,雖號稱有大才,結果卻是紙上談兵,根本不根據實際情況來,不當道下寨,反而跑到山上去紮營,最終被司馬懿輕鬆擊敗。

街亭丟失,意味著諸葛亮有被斷後路的風險,所以諸葛亮只能無奈地宣佈讓眾人撤退。

結果他們剛剛退到西城縣,司馬懿就殺了過來。當時的情況非常危急,司馬懿帶來了15萬軍隊,而諸葛亮手中只有2500人,無論是打還是逃,諸葛亮都是輸,迫於無奈,諸葛亮使出了空城計,最終成為一代經典!

原文:孔明傳令,教“將旌旗盡皆隱匿;諸軍各守城鋪,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語者,斬之!大開四門,每一門用二十軍士,扮作百姓,灑掃街道。如魏兵到時,不可擅動,吾自有計。”孔明乃披鶴氅,戴綸巾,引二小童攜琴一張,於城上敵樓前,憑欄而坐,焚香操琴。

空城計中,司馬懿為什麼不先派個士兵去刺探一下敵情?

聽聞司馬懿大軍殺到,諸葛亮自知走投無路,只能硬著頭皮頂上去,於是設下了空城計,而這個計謀便是讓軍隊隱匿在城中,連同旌旗全部收拾下來,各家各戶都關起門來,禁止百姓走動,營造出一種空城的畫面;之後再在各個城門安排二十個士兵去打掃街道,自己親自跑到城樓撫琴。

事實上,站在我們正常人的角度來看,諸葛亮的這個空城計其實還是有不少漏洞的

,不過這個計謀最終真的騙住了司馬懿,使得司馬懿望風而逃,令人震驚。

空城計最終以司馬懿的敗退而結局,這給了許多人震撼,讓大家對諸葛亮的崇拜無以復加,大家都認為諸葛亮乃是天神一般的人物,竟然能夠想出這麼逆天的辦法。然而隨著近現代網路的崛起,大家交流的增加,關於空城計的疑惑也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大眾視野了,其中以這個問題最為受到大家的關注,那就是

在空城計這一章節中司馬懿為啥不派士兵前去探查敵情呢?

要是司馬懿隨隨便便派個一兩萬人去進攻一下,那麼諸葛亮不就露餡了?

事實上,司馬懿之所以沒有這麼幹,並不是因為他被諸葛亮的計謀給騙住了,相反,他是因為看破了諸葛亮的計謀,知道這是一座空城,所以才會選擇主動撤退!

很多人疑惑,司馬懿怎麼會知道這是一座空城?既然他知道空城,又為何會撤退?

空城計中,司馬懿為什麼不先派個士兵去刺探一下敵情?

司馬懿“笑而不信”

要說為何司馬懿會知道西城乃是一座空城,我們可以從司馬懿的反應來推敲。

諸葛亮擺出空城計後,司馬懿的前鋒軍已經殺到了城下,看到大門洞開,城內無人,諸葛亮卻坐在城門上這種奇怪的場景,司馬懿的前鋒軍都被嚇到了,他們也吃不準這是不是諸葛亮的計謀,所以不敢進去,只能派人去通知司馬懿,讓司馬懿來做決斷!而司馬懿聽說了這種情況後,根本不怎麼相信,於是他決定親自前來查探一番!

原文:卻說司馬懿前軍哨到城下,見了如此模樣,皆不敢進,急報與司馬懿。懿笑而不信,遂止住三軍,自飛馬遠遠望之。

司馬懿的先鋒軍反應是非常正常的,碰到這種奇怪的情況,他們必須得先向司馬懿這個統帥請示一下,不然萬一出了差錯,就是自己的責任了。而接下來司馬懿的反應,卻讓人非常疑惑,因為他的反應是“懿笑而不信”!

試問一下,司馬懿在笑什麼?他為何不信?這裡我們就要看一下諸葛亮的這個空城計了!

在三國演義中,兩軍作戰,經常使用伏擊的打法,當年諸葛亮就曾經用過這種辦法對付曹軍,火燒新野就是大擺空城,讓曹軍殺進去,最終達到伏擊曹軍的目的。

按照正常的思路,此時如果諸葛亮想要伏擊司馬懿,那麼他的最佳策略就是大開城門,營造一副丟盔棄甲的畫面,引誘司馬懿軍隊衝進城裡去,然後關門打狗。

可真實的情況卻是諸葛亮坐在城頭,城裡雖然看似無人,但是門口卻有百姓打掃,這簡直就是欲蓋彌彰啊!

空城計中,司馬懿為什麼不先派個士兵去刺探一下敵情?

諸葛亮這麼幹,豈不就是向司馬懿亮明瞭,我這裡有伏兵,你來打我啊?哪有這樣用兵的?

中國民間有這麼一句話,叫作“會叫的狗不咬人,咬人的狗不會叫”,意思就是這條狗真的要咬你,它絕不會一直對著你狂吠,它會直接找準機會來咬你,

而真正一直朝你狂吠的狗,其實不過是虛張聲勢而已,它本質上還是非常怕你的

。這句俗語的衍生意義便是真正打算揍你的人會直接下手,不會跟你囉嗦,而一直在一邊和你爭吵囉嗦之人,他們往往是不敢動手的人!

諸葛亮的這次空城計和那句俗語其實有異曲同工之妙!

如果他真打算伏擊司馬懿,他就不會主動出現在城樓,他出現在城樓,就說明這是一種虛張聲勢的打法

,諸葛亮表面上讓人覺得有伏兵,實際上他當時的實力根本不足以吃下敵軍,要不然哪裡會和你廢話,直接動手就行!

也正是因為諸葛亮的空城計如此反常,所以司馬懿才會“笑而不信”!

司馬懿笑是因為這個計謀太假了,這不就是擺明了說城裡軍隊的戰力不足以打伏擊,不足以擊敗司馬懿嗎?司馬懿不信是他認為諸葛亮這麼聰明,怎麼可能會使用這麼拙劣的計謀,所以他才要親自去看看,到底是前鋒軍在騙人,還是諸葛亮又在耍什麼花樣?結果他這一看,當即就決定撤兵了!

汝輩豈知?

司馬懿親自去探查敵情,發現情況果然如前鋒軍所說,諸葛亮就坐在城頭撫琴,而城內似乎確實有伏兵。

原文:果見孔明坐於城樓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左有一童子,手捧寶劍;右有一童子,手執麈尾。城門內外,有二十餘百姓,低頭灑掃,旁若無人,懿看畢大疑,便到中軍,教後軍作前軍,前軍作後軍,望北山路而退。

空城計中,司馬懿為什麼不先派個士兵去刺探一下敵情?

看完這一切,司馬懿非常疑惑,然而他接下來的舉動,讓人更加疑惑,因為他直接下令後軍作前軍,前軍作後軍,開始撤退了。連司馬懿的兒子司馬昭都看出問題了,認為諸葛亮在耍花招,勸司馬懿不要輕易撤退,可以派人去試探一番!

原文:次子司馬昭曰:“莫非諸葛亮無軍,故作此態?父親何故便退兵?”

司馬昭的看法其實和我們大眾相同,認為此事有蹊蹺,但是司馬懿卻執意退兵,並說了這麼一番話。

原文:懿曰:“亮平生謹慎,不曾弄險。今大開城門,必有埋伏。我兵若進,中其計也。汝輩豈知?宜速退。”

事實上,司馬懿這句話中“汝輩豈知”這四個字才是重點

,因為司馬懿比司馬昭看得更遠,他早已看懂了諸葛亮的意思!諸葛亮之所以擺出這種破綻百出的空城計,其實就是告訴司馬懿,

城中的軍事力量確實不足以擊敗你司馬懿,但是如果你司馬懿執意進攻,拿下了諸葛亮,你司馬懿又能獲得什麼好處呢?你忘了之前的曹叡是如何對待你的了?

可以說,如果諸葛亮按照正常的思路擺出空城計,而不自己親自坐在城樓上,那麼司馬懿很可能中計,認為這是真實的伏擊計謀,司馬懿肯定會派人前去試探性進攻。

但是諸葛亮親自坐到了城樓,性質可就不一樣了,這相當於直接告訴了司馬懿對面是座空城,

這就讓司馬懿非常疑惑了。

諸葛亮聰明一世,為何會在此時做出這種糊塗決策?

最終司馬懿絞盡腦汁,終於明白了諸葛亮的意思:

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這是在提醒司馬懿自保啊!再結合之前曹叡對司馬懿的猜忌,罷免了司馬懿都督雍涼的權力,這更讓司馬懿背後一寒!於是司馬懿最終決定,退兵!

空城計中,司馬懿為什麼不先派個士兵去刺探一下敵情?

結語

綜合來看,空城計的時候,司馬懿之所以不先派一個士兵前去探一下敵情,是因為他看破了空城計,他知道這是一座空城,諸葛亮是在提醒他“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要是他真派人去查探敵情,真發現諸葛亮的虛實,那怎麼辦?難道真的去打諸葛亮?諸葛亮一死,他司馬懿也落不了好,最終會被罷免兵權,被逼告老回鄉,這是司馬懿所不能容忍的。所以說,司馬懿為了自保,才放棄了進攻西城,放過了諸葛亮!

特別宣告:以上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新浪網觀點或立場。如有關於作品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於作品發表後的30日內與新浪網聯絡。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