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遊戲/ 正文

于謙12歲寫下一首詩,短短28個字成了他一生的寫照!

于謙在12歲的時候,他路過一座石灰窯前,看到師傅鍛鍊石灰。看到一堆堆青黑色的山石,經過激烈焚燒後,都變成了白色的石灰,他深有感觸,一首《石灰吟》便脫口而出。

于謙12歲寫下一首詩,短短28個字成了他一生的寫照!

石灰吟明代:于謙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這首詩講的是石灰的來歷。首句“千錘萬鑿出深山”是說,人們要開採石灰石很不容易,必須用錘子、鑿子把堅硬的岩石擊碎,然後再把石灰石一塊一塊地運出來。第二句“烈火焚燒若等閒”,是說剛挖出來的石灰石還不能馬上使用,要放進石灰窯裡,用烈火焚燒,才能轉化成我們現在所稱的生石灰。第三句“粉骨碎身渾不怕”是說,石灰石光經過焚燒還是不夠的,最終要變成粉末為止。現實中,人們要把生石灰放到水裡,使其繼續分解,最終變成粉末一樣的熟石灰。第四句“要留清白在人間”,是說,經過火燒水淹,原始的石灰石終於變成了可用於粉刷牆壁的白色石灰粉末。

于謙12歲寫下一首詩,短短28個字成了他一生的寫照!

寫詠物詩,詩人往往會有一種代入感,他不再是物體的旁觀者,而是把自己想象成那個事物。在這首《石灰吟》中,詩人說到“若等閒”“渾不怕”,表現了石灰火燒水淹照樣鎮定從容的姿態。這裡石灰變成了有生命、有感情的物體,它的生命和感情就是詩人代入的。同時,寫詠物詩的時候,詩人抓住的事物特徵,一般都是最能表達自身志向的特徵。石灰的開鑿、火燒以及分解成白色粉末,都是一個自然的工作流程。詩人就抓住了這些自然的流程,加上“千錘萬鑿”“烈火焚燒”“粉骨碎身”等帶有悲壯色彩的詞。讓讀過這首詩的人都明白,他是一個不怕犧牲,勇於擔當、品格高尚的人。詩人從來沒喊過一句口號,但我們又分明能感受到,他就是這樣一個人。

于謙12歲寫下一首詩,短短28個字成了他一生的寫照!

于謙後來成了明朝著名的大臣,他一生為官清廉,深受百姓愛戴。正統十四年(1449)年,土木堡之變事發,明朝被瓦刺打敗,明英宗被俘,明朝軍隊精銳盡失,瓦刺人大舉入侵,兵鋒直指北京。在這萬分緊急的時刻,朝廷中很多人主張南逃,這時,于謙挺身而出,力排眾議,主張堅守,並組織軍民抵抗外敵,終於守住了北京城,使得大明轉危為安。然而,朝廷昏憒,剛正的于謙最終還是因為“謀逆罪”被人誣陷、殺害。縱觀他的一生,再看這首詩,我們不免感嘆,石灰真的成了他一生的寫照。所以,我們要相信:好詩,都是用心寫出來的。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