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遊戲/ 正文

元代的一首七律,用筆清曠,極具隱逸樂趣,頗有陶淵明的遺風

古代很多文人仕途受阻,便嘯傲山林,遁世深隱。他們受山水的薰陶,心情恬淡,清高孤標。一方面在作品中謳歌山水隱趣,一方面留意丹青,在詩中都帶有畫意。比如盛唐詩人王維就是典型的代表,不僅精通佛學,而且詩書畫都很擅長。

晉代的陶淵明雖然只是一位田園詩人,卻幻想了一個令人迷離惝恍的桃花源,那裡的人們黃髮垂髫、怡然自樂,讓後世讀者都非常向往。下面介紹元代的一首七律,用筆清曠,極具隱逸樂趣,頗有陶淵明的遺風。

元代的一首七律,用筆清曠,極具隱逸樂趣,頗有陶淵明的遺風

北里

元代:倪瓚

舍北舍南來往少,自無人覓野夫家。

鳩鳴桑上還催種,人語煙中始焙茶。

池水雲籠芳草氣,井床露淨碧桐花。

練衣掛石生幽夢,睡起行吟到日斜。

元代的一首七律,用筆清曠,極具隱逸樂趣,頗有陶淵明的遺風

詩的大意是:草堂南北、人跡罕至,無人會尋覓到隱者居所。鳩鳥歡鳴於桑樹間,似乎在催促著播種;茶農悄語在煙塵中,提醒人們即將焙茶。

池水上空、霧籠芳草,井臺旁邊、露淨碧桐。熱了就隨意地把衣服掛在石頭上,有時一覺醒來,夕陽西墜,詩人卻繼續閒適的行吟。

元代的一首七律,用筆清曠,極具隱逸樂趣,頗有陶淵明的遺風

倪瓚是元代著名的畫家和詩人,他的家境富有,才子也博學好古,四方名士常至其門。可是誰也沒想到,他竟然在元順帝至正初年,忽然散盡家財,浪跡於太湖一帶。

倪瓚性格雅潔,神情朗朗,以讀書自好,每遇雨止風收,便杖履自隨,逍遙容與,詠歌以娛,望之者以為世外之人,這首詩恰好是作者這一形象的寫照。

元代的一首七律,用筆清曠,極具隱逸樂趣,頗有陶淵明的遺風

或許只有心情恬淡、與世無爭之人,才最能領略大自然和諧之美。倪瓚隱居鄉村,清靜無為、自得其樂。這首詩就表達了作者對山水自然的眷戀之情、以及隱逸其中的樂趣。

作品描寫了一處人跡不到的小村,詩人用悠閒自得的心情,細膩地描寫出村居的靜謐、景物的秀麗,頗有陶淵明、韋應物等山水田園詩的旨趣。

元代的一首七律,用筆清曠,極具隱逸樂趣,頗有陶淵明的遺風

春天悄悄地來到山村,大家都在各自地忙碌,卻沒有閒人來擾亂他的寧靜。唯有鳩鳥在桑樹上鳴叫著,告訴人們春天的到來,又是一年播種的季節了。

朦朧的煙霧中,採茶的人們歡聲笑語,提醒著人們該烘焙茶葉了。門外的池塘煙嵐霧迷,水氣蒸騰,萬物馨芳;清井欄杆旁邊的碧桐花,露瑩淨潔、清新可喜。

元代的一首七律,用筆清曠,極具隱逸樂趣,頗有陶淵明的遺風

詩人在這一派安祥奮發的鄉景中,悠然自得,隨意散步。熱了,把外套脫了,隨手搭在石上;困了,倒頭便睡,一覺醒來,行吟自樂,直到太陽下山。

倪瓚在作品中把自己與大自然融為一體,充滿了閒情與滿足,此時此刻心中一切的世俗煩惱,都被拋到了九霄雲外。

詩人陶醉在山水的秀麗嫵媚中,更能充分感受極其靜謐、而又生機勃勃的大自然,並從心底喚起自己對自然界的純真之愛。

元代的一首七律,用筆清曠,極具隱逸樂趣,頗有陶淵明的遺風

縱覽倪瓚的這首詩,就像一幅有聲圖畫,在佈局謀篇等方面,都能感受到山水畫的藝術魅力。詩人隱居在雲籠芳草、水井桐花的北里村,充分彰顯出其中的野性。

詩人懶於耕種、喜歡睡覺,愛好品茗、經常閒遊,卻不願與塵世中人多交往。如此閒散自在的鄉野生活,卻著實讓很多整天忙碌的城裡人羨慕不已!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