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遊戲/ 正文

不一樣的週期:地產開發集中度趨於下降

本文來自格隆匯專欄:中信證券研究,作者:陳聰 張全國 李宗儒

信用債規模的擴大,構築了大中型地產公司相對本地小公司在資金層面的巨大優勢。但2021年四季度之後,這種歷史優勢反而可能成為負擔。土地市場更加本地化和非標化,頭部物管品牌積極服務第三方,也可能意味著大公司優勢的下降。我們預計,2021-2025年銷售額TOP20市佔率逐年下降,部分大中型公司的市場份額被本地化,專案型小公司取代。地產服務進一步規模化,但地產開發有逆規模化的態勢。

過去十多年,開發行業集中度持續提升。2020年銷售面積和銷售額的TOP 20集中度分別達到30。9%和41。0%,較之2010年的7。1%和14。2%顯著提升。

集中度提升,信用債是最重要因素,但並非唯一因素。

信用債市場的存在,給予大中型房地產開發企業以長期限,低資金成本,用途限制較少的增量資金,使得大中型企業在土地市場具備極強的競爭力。2015年之後境內外信用債市場向越來越多的開發企業敞開,也伴隨著開發企業集中度加速提升。當然,大企業還佔有集中採購、產業鏈議價能力,全國化品牌服務優勢,專業化人才等諸多優勢,足以在過去幾年克服管理半徑不斷擴張所帶來的不確定性。

地產企業和信用債市場蜜月期結束。

我們認為,即便房地產信貸有所恢復,境外的投資者對地產主體信用的信心很難恢復,境內信用債市場的信心也會受到打擊,市場化發行的難度可能增加,境內受衝擊程度則預計不如境外。我們預計,大多數大中型地產在未來一段時間都要面臨或大或小的,以經營性現金流流入淨償還債務的情況。而專案層面向總部層面的現金“逆流動”並不順暢,則增加了大企業的挑戰。

拿地日趨本地化,可以市場化採購一流的集採和物管服務,銷售渠道看重能力勝過盤源,也都推動了開發業務集中度下行。

因城施策使得土地市場的本地非標屬性日甚一日。市場上最好的集採體系,物業管理品牌等都開始對第三方公司開放,而不再為個別大公司獨佔。渠道並不在意大開發企業的關係,而是看重強化自身的能力。這些因素都在削弱大型公司的競爭力,最佳化本地化、專案化公司的發展前景。我們預計,2021年-2025年,按照銷售面積算,top20%集中度分別為28。6%、27。3%、26。7%、26。1%和25。7%;按照銷售額算,則分別為38。1%、36。3%、35。5%、34。8%和34。2%。

新競爭格局的投資涵義。

我們認為,一部分大中型全國性開發企業市場份額的下降,伴隨的是專案型,本地化公司份額的上升。由於本地化,專案型公司很少上市,所以這並不意味著投資者應該聚焦小市值地產開發公司。恰恰相反,所謂小市值地產開發公司,常常正好是市場份額受損最嚴重的中型公司。在開發領域,集中度下降可能意味著開發企業的選股將更需聚焦。大開發企業培育新業務,保住境內外市場信用融資渠道,都將成為關鍵。

風險提示:

開發企業盈利能力持續下行的風險;部分開發企業信用風險持續暴露的風險。

瓜分6666元現金紅包!領取8%+理財券,每日限額3000份!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