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遊戲/ 正文

白巖松:我從沒想把孩子培養成“谷愛凌”

白巖松:我從沒想把孩子培養成“谷愛凌”

灼見(ID:penetratingview)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不言之教”,是父母身體力行帶給孩子的夢想。

不說話不做事就不會捱罵,但能不說、能不做嗎?要去做!捱罵了沒關係,不要著急,最後的結果讓時間去判斷。

最重要的是你知道自己做的事的社會價值在哪裡。

在代際傳遞過程中,年長者永遠應該為年輕人、為下一代去做事,要給年輕人希望和公平。

今年兩會期間,已經擔任了10年政協委員的白巖松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到的這句話讓我印象深刻。

作為名嘴,白巖松經常發表關於教育的犀利評論,直戳痛點——

在吐槽有些研究生閱讀量不夠的時候,他說,“像是高中畢業就直接讀了研究生,一聊天就知道了。這樣的學生找不到心儀的工作是應該的,有學歷,沒文化;有知識,沒智慧,難道不該反思嗎?”

看到孩子在電影院踢壞電影螢幕的時候,白巖松評論說,“看似是熊孩子,背後卻是不負責任的家長。”

在一些家長相信“量子波動速讀”,1至5分鐘可以看完10萬字的書,給孩子交錢報培訓班的時候,他吐槽,“不讀書的家長,這是在交智商稅啊。”

在一位老人刷卡,孫子“逃票”,爺爺讓孩子重新刷卡的時候,他說“這就是家長,這就是家教,將來這個孩子長大以後,一定會是個守規矩的人。”

這樣犀利又真實的白巖松是如何教育自己孩子的呢?他在各種場合又提出了哪些家庭教育中的痛點問題呢?來看看吧!

01

我從來沒想過要培養“谷愛凌”

大家都看到谷愛凌媽媽讓她睡10個小時、每天的時間安排都是按分鐘計算的。不是所有父母都能有這麼多的財力和時間做到這一點。

但我們應該借鑑一些值得借鑑的東西,比如愛運動、很好的時間管理、跟孩子成為朋友……

我認為借鑑這些的目的不是為了培養“谷愛凌”,而是為了培養一個更好的孩子。

我喜歡運動,我的孩子自然也喜歡運動,不是為了讓他成為世界冠軍,而是為了讓他的人生很好,有更多樂趣和愛好。

我覺得,很多家長的焦慮可能來自於“我要培養谷愛凌”。

別!我從來沒想過要培養一個谷愛凌,

我只想培養我自己的孩子如何變得更好。

如果直接借鑑也挺搞笑的,如果你的孩子是朗朗,你借鑑谷愛凌的方式那可能就擰巴了!

最重要的是發現自己孩子適合做什麼,如何讓他熱愛一些事情,同時幫助他進行很好的時間管理。

還好的是,這個世界還有公平的事,不是所有的好都是錢砸出來的。

有時候沒那麼多錢也能培養很好的孩子,我們也要看到徐夢桃這樣普通家庭父母所作出的努力!

白巖松:我從沒想把孩子培養成“谷愛凌”

02

中國教育最大的問題是家長的再提升

我從來沒對我的孩子說過“我這是為了你好”,因為我知道這句話沒用。

最重要的一點是,我拿他當一個人、平等交流,我也可以錯,我要錯了也會向他道歉。

我認為中國教育現在最大的問題不是學校和社會,而是家長的再提升。

中國的家長有一個相當大的問題,生理方面您天然就是他的父母,憑什麼因為生理方面便天然地以為一切你都是他天然的父母。

父母是需要學習的一種崗位,而且要不斷地學習。

我也很感謝我的孩子,給我機會不斷學習成為更稱職的父母,但我覺得出發點要對,從他四五歲開始,你就要學會拿他當一個平等的人去看待。

白巖松:我從沒想把孩子培養成“谷愛凌”

03

體育教會孩子體面且有尊嚴地輸

以體育人,關鍵是育。

2012年我參與報道倫敦奧運會,倫敦奧運會的口號叫激勵一代人。在奧運會即將結束的時候,有記者問倫敦奧組委的人,“你們理解的體育是怎樣激勵一代人的?它激勵了一代人什麼?”

倫敦奧組委的人的回答是這樣的,“首先體育教會孩子們按照規則去贏,接下來教會孩子們如何體面並且有尊嚴地輸”,這是兩句震動我的話。我們什麼時候教過孩子體面並且有尊嚴地輸呢?

2012年的5月13日,是一個我永遠都不會忘記的日子。

那是週日的晚上,兒子當時15歲。那是他喜歡的球隊衝冠軍的關鍵比賽。他跟我說想看直播,我從來沒有去想第二天他有課,凌晨的比賽就不能看。

他喜歡的球隊是曼城,曼城上一次奪得英超冠軍的時候是1968年。到了2012年,時隔44年,終於冠軍的機會又出現了。

開局很順利,但接連被對手攻進兩球,1:2落後。到了80多分鐘,依然1:2落後,我兒子幾乎絕望,開始哭。

91分13秒,曼城扳平,但是我兒子依然在哭,因為他依然看不到希望。

後來,阿奎羅神奇進球,神奇的逆轉發生了,曼城拿到44年之後的又一座英超的冠軍。

這個時候我兒子依然在哭,但這個時候是欣喜若狂,我們倆抱著在地上打滾。

等他慢慢有所平息的時候,我跟他說了一句話,兒子,將來遇到事兒別哭,太耽誤時間。

在哪一堂課,在哪一個教科書上會教這一課?

體育是會製造神奇的,最重要的不是神奇的結果,而是幫助你相信,努力不放棄,越努力越幸運。

將來在他的人生當中,遇到很多事情時,也許他都會想起2012年5月13日的那個晚上。

白巖松:我從沒想把孩子培養成“谷愛凌”

04

不要用標準答案限制孩子

童年時的一個遊戲,曾經深深影響了我。

記得有一個學期,作為數學老師的舅舅一直在和我玩一個遊戲,他每天給我一個幾何圖形,他畫完第一條輔助線後,便讓我畫第二條。

一般情況下,一道題只要畫出一條輔助線,就算解答完了,可以得滿分了,但實際上有好幾條輔助線都可以解開這道題。

直到很多年後,當我被人誇讚有很多不一樣的想法時,我才意識到是舅舅的遊戲改變了我的思維,

那就是不要給孩子一個標準答案。

我們的教育總是告訴孩子一個標準答案就算結束了,這使得孩子的好奇心都被扼殺了,那麼,他們長大以後如何成為創新人才?數學需要有標準答案,但是我們的詩歌、作文、電影、音樂、美術等為什麼也必須使用一種框定的答案呢?

有一次活動彩排的時候,我採訪一位“孝心少年”,問他:“你家裡經濟條件不好,但是你們姐弟兩個為什麼都要學跳國標舞?”

他說:“一是可以鍛鍊節奏感,二是可以掙錢貼補家裡。”這樣的回答多麼樸素真實啊!

但是後來我再問他,回答就變成了老師所指導的標準答案——“跳舞讓我們感受到藝術的美”。

我們不要再以那些所謂正確的答案限制孩子,讓他們從此進入一個封閉的箱體。孩子們有很多想象、很多好奇,我們要啟用他們的好奇。

我們應該尊重孩子的思維,在小學的時候就應該讓孩子知道:

很多事情不止一個答案,哪怕你錯了,也是發現了一個新的思考問題的角度。

未來的優秀與創造,可能就在最初某個轉換了角度的錯誤答案中。

05

閱讀可以給生命種下能開花的種子

我在想,如果沒有18歲時,詩歌讓我知道了自己該說什麼樣的話語;如果沒有18歲時,三毛用她的一系列的與愛情有關的書籍,告訴了我們遠方在哪裡,我覺得我抵抗不住飢餓。

我非常感謝閱讀,因為閱讀在我18歲那一年為我的生命種下了那麼多可以生根開花的種子,讓我成為了今天的我。更重要的是,讓我的今天不是我18歲時所厭倦和討厭的那一個我,我覺得這太重要了。

我一直有一個準則就是,

最重要的是讓孩子愛看書,不是你讓他看什麼書。

我們相當多的孩子是可以培養出閱讀的習慣的,但是被父母覺得你該看這樣的書給中斷了,他從此不愛看書了。

我兒子最開始是從金庸開始看的,小學突然有一天就瘋狂地要看金庸,全部都看了,我一點沒阻攔,寧可偶爾沒完成作業,也都沒阻攔。

有趣的現象由此發生,當他把金庸的都看完了之後,對金庸裡面很多歷史的事開始感興趣了,找清朝等歷史的書開始看。

很多年過去了,我兒子後來打算學歷史,這何嘗不是當初與金庸有關呢?而且這些年他睡覺,基本上睡在書的周圍,是他自己養成的習慣。

這一切都是因為最初沒有中斷他愛看的書。

白巖松:我從沒想把孩子培養成“谷愛凌”

06

人生不是競技場,不要爭第一

當年,北京中考成績公佈後,很快,我就知道自己兒子的成績,“是個高分”。

我鬆了一口氣,不僅因為兒子“考得好”,更在於“沒考得太好”。中考前,我和孩子開過一個玩笑,“你要是考上了北京最好的高中,我跟你急,你要是考了第一,就跟你斷絕父子關係。”

我曾給孩子寄出了一封“人生郵件”,郵件中特別強調

“不爭第一”

人生不是競技,不必把撞線當成最大的光榮。

當了第一的人也許是脆弱的,眾人之上的滋味嚐盡,如再有下落,感受的可能就是悲涼。站在第一位置的人不一定是勝者,每一次第一總是一時的風光,卻賭不來一世的順暢。”

“爭第一的人,眼睛總是盯著對手,為了得到第一,也許很多不善良的手段都會派上用場。也許,每一個戰役,你都贏了,但夜深人靜,一個又一個傷口,會讓自己觸目驚心。何必把爭來的第一當成生命的獎盃!我們每一個人,只不過是和自己賽跑的人。”

白巖松:我從沒想把孩子培養成“谷愛凌”

07

講道理沒用,言傳身教最管用

我覺得現在最大的課程是如何當父母,當父母最大的挑戰是所有的教育首先是你在做什麼。

外界通常對我有一個誤解,就是作為一個全國人民都熟知的“國臉”,我應該不是一個好父親,“他那麼忙,哪來時間陪孩子,又拿什麼影響孩子?”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不言之教”,是父母身體力行帶給孩子的夢想。

比如,我喜歡音樂,但我從來不強迫他喜歡音樂,他還是會非常喜歡音樂。他一回家,我和他媽媽就總在看書或者在運動,他最後就選擇了住在像書庫一樣的床上,也酷愛運動,所以言傳身教是最重要的。

比如,我家裡住頂層,每到晚上坐電梯回家。上了頂層後,我都會摁下“1層”,讓電梯下去。因為晚上的大多數人都是回家,如此方便其他回家的人,縮短等待時間。後來我發現,以後每晚回家,孩子非常自然地也有了這個習慣,而我從未跟孩子說過“你該怎麼怎麼做”的話。

家長是一個潤物細無聲的角色,所謂言傳身教,你認為這個年齡的孩子,你天天跟他講大道理有用嗎?

白巖松:我從沒想把孩子培養成“谷愛凌”

08

孩子的興趣不用刻意培養

非常幸運的是,我在童年的時候,母親沒有阻攔我閱讀各種各樣的書。

那個年代沒有適合我們的讀物,於是大人的書、小孩的書,甚至很多奇怪的書我都去讀,我還用母親的兩個閱覽證到處借書看,於是養成了讀書的習慣,這個習慣陪伴我至今。

我的孩子像我一樣也喜歡上了搖滾樂,我覺得挺好,可能很多人會認為這不是瞎聽嗎,有什麼用?但是,他在聽搖滾樂的過程中,每天翻譯一首歌詞,英語水平上升得很快。

對於孩子的興趣,我從不刻意培養,甚至,可以說近乎“縱容”。允許孩子半夜看喜歡的球隊關鍵比賽後,孩子次日放學回家驕傲地告訴我:“我們班沒有任何人敢這樣。”

我並不認為“看球是瞎看,沒啥用”,這對孩子的成長很重要。

白巖松:我從沒想把孩子培養成“谷愛凌”

09

擇校不如擇師,選擇離家近的學校

現在有很多人為了讓孩子上一個好小學,每天早晨需要花很長時間把孩子送到學校。

我的孩子上小學是在離小區只有30米的學校,也不是什麼名校。我當時選擇小學的理念有兩點:

第一,擇校不如擇師,“擇師”才是最重要的

一個孩子能否健康成長、不厭倦學習,是否養成好的習慣,是否自信,真正的關鍵,是你最初遇到了怎樣的一個老師。

一路上,你所遇到的老師,從某種角度說,決定了你的一生。

也許是我幸運,上學時成績雖然起伏巨大,好時名列前茅,差時名落孫山,一路上也捱過老師很多批評,但只要有成績,總得到鼓勵。自信,從來未被真正摧毀,反而在老師一路細心地照看下,有勇氣向前。

第二,學校一定要離家近些

這樣孩子才能多睡一會兒,不會因為過早起床而討厭上學。

白巖松:我從沒想把孩子培養成“谷愛凌”

10

關於“拼爹”

唯一能信的就是自己變得更優秀

我們是中國第一批新聞節目主持人,就像長期的沙漠中出現了仙人掌一樣,被人當作“綠色植物”。

隨著時代逐漸正常,一代又一代人在“排隊”,70後的前面有60後,當90後殺入職場,80後已經任勞任怨工作很長時間了。

這種情況下,不管你多努力想加塞都很難,能彎道超車的只有少數人。大家都努力,不管你是70後、80後、還是90後,就像每天早上擠地鐵,你都只有一塊狹小空間。

有時候別人會說當今社會要“拼爹”,生活中當然存在這個現象,但是信這些沒有用,

唯一能信的就是讓自己更優秀,用你的智慧和創造力去彎道超車。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