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遊戲/ 正文

曾國藩非常欣賞李秀成的才能,為何還是將他處死?原因沒那麼簡單

太平天國運動對清朝廷的打擊很大,差點使它提前幾十年滅亡,也成為咸豐皇帝死前最大的擔憂和遺憾。鼎盛時期的太平天國,跟清廷不分伯仲,佔據江南大部分城池,最後卻滿盤皆輸,失敗的原因很多,但直至大本營天京被攻克,依舊不缺乏出色將領,比如被洪秀全贊為“萬古忠義”的李秀成。

金田起義那年,李秀成剛滿二十八歲,出身貧寒的他告別親人,隻身投奔太平軍,成為軍中極為普通的小兵。此後十幾年間,李秀成身經百戰,磨練了堅強意志,軍事才能也越來越突出,後來被封為忠王。

曾國藩非常欣賞李秀成的才能,為何還是將他處死?原因沒那麼簡單

湘軍破城之前,眼看大勢已去,李秀成做出一個令人驚訝的決定,把戰馬讓給洪天貴福,並派侍衛誓死保護幼主出城,而他自己跟清軍決一死戰,結果力竭被俘。由於李秀成身份特殊,僅次於天王的二號人物,清兵連夜送到統帥曾國藩營帳中。

雖然兩人堪稱死對頭,不打不相識,經過多次交手,曾國藩從心底非常小他十多歲的李秀成,如果他不是太平軍將領,一定能成為知心朋友。俗話說,惺惺相惜,為何曾國藩最後還是下令將李秀成處死呢?況且朝廷並未下旨,難道只因是敵人嗎?原因沒那麼簡單。

曾國藩非常欣賞李秀成的才能,為何還是將他處死?原因沒那麼簡單

首先,二人各為其主,負責跟太平軍作戰的清兵,大部分都是曾國藩組建的湘軍,李秀成率領部將屢次打敗敵軍,使得湘軍損失慘重、銳氣大減,曾國藩顏面盡失,在朝中的地位岌岌可危。損兵折將的曾國藩,心裡十分憤怒,恨不得立即抓住李秀成。

其次,李秀成深得屬下的擁戴,稱得上天平天國後期靈魂人物,他不止一次表示:“當以全身利人為要,若僅沽名殉節,不顧禍遍蒼生,亦豈志士仁人之所忍為。”想勸他真心投降清廷,幾乎沒有任何可能,留著他是個巨大威脅,曾國藩對此心知肚明。

曾國藩非常欣賞李秀成的才能,為何還是將他處死?原因沒那麼簡單

再次,以此對戰當中,曾國藩派弟弟曾國華出戰,原本只是想讓他鍍鍍金,日後憑藉戰功升遷,並再三交代,一定不可冒險,保命才是關鍵,即使戰敗,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然而,太平軍異常勇猛,湘軍壓根扛不住,曾國華死於亂軍之中,此次太平軍的指揮官就是李秀成。

親弟弟的死訊,讓曾國藩痛不欲生,被朝廷責怪倒無所謂,主要是無法向家人交代,居然連弟弟都保護不了,自責、內疚之情無以言表,因此對李秀成更加痛恨。

曾國藩非常欣賞李秀成的才能,為何還是將他處死?原因沒那麼簡單

最後,剛抓到李秀成時,曾國藩並沒有立馬把他斬首示眾,或許也想過勸降。李秀成被關押期間,寫下一本書(並非投降書),曾國藩看後親自對他進行審訊,其他人並不在場。據猜測,李秀成打算學三國姜維,先來個假投降,進而勸曾國藩起兵反清。

奈何曾國藩沒有鍾會之志,不但未接受李秀成的建議,而且擔心這些話傳出去,到時候跳進黃河也洗不清。所以,沒等如何處置李秀成的聖旨下來,就找個理由把他除掉。李秀成無愧於“忠王”的封號,就連李鴻章都曾稱讚道:“聰慧明敏,富於謀略,膽氣絕倫。”

參考文獻:《李秀成自述》《清史稿》《洪福異聞》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