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遊戲/ 正文

各地習俗大不同!

各地習俗大不同!

今天,是農曆臘月二十三,

也是北方傳統的小年

北方小年二十三,南方小年二十四,

這是大多數人的認知

不過,聽到這個說法,

一些網友卻不以為然

“我家都是除夕前一天才過小年~”

“年前哪有什麼小年?

我們只認正月十五的‘小年’!”

看來,這似乎是個比甜鹹粽子之爭

更復雜的問題……

所以說,

小年的“正日子”究竟是哪天?‍

北宋時期,小年被稱為“交年節”,南宋時期被稱為“小節夜”,但日期都是臘月二十四。

這種說法可以從當時文人的詩詞中看出,例如范成大的詩《祭灶祀》:傳臘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雲車風馬小留連,家有杯盤豐典祀。《武林舊事》記載“禁中以臘月二十四日為小節夜,三十日為大節夜”,能與除夕並舉,可見相當重要。

各地習俗大不同!

范成大

這時候北方的朋友可能不樂意了,是不是由於宋朝南遷,當時南北分裂,所以形成了小年日期不同的狀態?其實還真不是這樣。

宋朝之後,蒙元入侵、明朝建立、清軍入關,一直沒有撼動“臘月二十四”作為小年的地位。

我們翻閱《清嘉錄》卷十二《十二月·念四夜送灶》有這麼一句:“俗呼臘月二十四夜為念四夜,是夜送灶。”小年是臘月二十四沒跑了。

還有一種說法是,我們熟悉的雍正皇帝把小年變為臘月二十三,但統治中心在北方,所以南方很多地區都還是堅持把臘月二十四當作小年。

不過這個說法也不靠譜,雍正改日曆的資料我們還沒發現,但是他的兒子乾隆皇帝在位時,小年依舊是臘月二十四,請看《清朝野史大觀·清宮遺聞》中的一段記載:乾隆一朝,每年臘月二十四晚上,祀灶神於坤寧宮。在薩滿教跳神活動開始之前,乾隆要坐在坤寧宮的大炕上拿個木槌敲鼓,一邊敲一邊唱《訪賢》。

雍正皇帝的孫子、乾隆皇帝的兒子、十五阿哥顒琰繼任後,年號嘉慶。

嘉慶

二十年的《溫江縣誌》記載:“十二月二十四日,舊傳灶神上天奏事,先於二十三日夜,各具香花、酒果、燈燭、場糖、錢褚致祭。”

灶王爺上天仍是二十四,但是祭祀遷移到了臘月二十三。

各地習俗大不同!

嘉慶皇帝

嘉慶皇帝一直是個不走尋常路的叛逆少年,連他爸爸最喜歡的和珅都能給推翻,這次改了個節日也不奇怪。

根據一些清朝的筆記記載,這次改革目的是為了照顧軍機大臣

各地習俗大不同!

軍機處

軍機處是非常重要的機關,就算其他大臣都休息,軍機處和太醫院也要有至少倆人值班,有重要軍情隨時向皇帝彙報。可是臘月二十四值班的軍機大臣們不能回家祭灶,而過去一直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傳統,這麼重要的節日,沒有男主人主持,這怎麼行呢?古代也沒有影片聊天,這值班的官員也不能安心了。至於那些臘月二十三當天要值班的大臣,二十四回到家再繼續祭灶吧。嘉慶皇帝這麼一改,很多貴族官宦也跟著學習,就形成了一種二十三祭灶的傳統。本來是提前祭灶,慢慢地小年也變得提前一天了。

但是清代的統治中心在北方,南方的很多人一直不服,所以不願意跟他們一起玩,於是逐漸就形成了

俗話說的“官祭三,民祭四,鄧家祭五”。

鄧家就是疍家,是兩廣福建海南一帶水上討生活的船家。

在民國之前,疍家是一直被當成賤民,就連祭灶過節,也要降格一等。

還有些不太光彩的職業,比如風化場所,也是二十五祭灶。

各地習俗大不同!

各地習俗大不同!

不同地域的人給小年賦予不同的概念,讓小年衍生出了各種版本。只不過在全國各地,更多人將臘月二十三、二十四兩天的“祭灶日”當作小年——人們從二十三這天開始購置年貨,正式進入“過年節奏”。這兩天也有著許多流傳已久的習俗。

各地習俗大不同!

各地習俗大不同!

你家哪天過小年,有什麼有趣的習俗?

在下方留言,一起討論~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