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遊戲/ 正文

從唐初裴寂和劉文靜之爭,來看看李淵和李世民父子二人的鬥爭

從唐初裴寂和劉文靜之爭,來看看李淵和李世民父子二人的鬥爭

公元626年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殺死了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逼宮李淵,先被立為太子,不久父親李淵禪位於他,這場皇子之間的自相殘殺,以李世民的最終勝利而告終。

一般來說,玄武門之變,大多數人認為是因為李淵昏庸,一碗水端不平,所以兄弟失和,以致自相殘殺。

其實兄弟失和的背後,李淵和李世民父子的矛盾,才是重點所在;正因為李淵致力於打壓李世民的秦王小集團,所以才導致了玄武門之變。

為什麼這樣說呢,宋安之以唐朝的兩位元謀功臣來代入說說。

大家知道任何朝代都是有著開國功臣的,像李淵定的元謀功臣,就等於是唐朝的開國功臣。

武德元年五月,李淵公佈了“太原元謀功臣”名單,共十七人:尚書令秦王某、尚書左僕射裴寂及納言劉文靜特恕二死,左驍衛大將軍長孫順德、右驍衛大將軍劉弘基、右屯衛大將軍竇琮、左翊衛大將軍柴紹、內史侍郎唐儉、吏部侍郎殷開山、鴻臚卿劉世龍、衛尉少卿劉政會、都水監趙文恪、庫部郎中武士彠、驃騎將軍張平高、李思行、李高遷、左屯衛府長史許世緒。

從唐初裴寂和劉文靜之爭,來看看李淵和李世民父子二人的鬥爭

其中裴寂和劉文靜二人最為特殊,說明二人功勞很大,是不相上下得。

但兩個人結局卻不一樣,劉文靜是被唐高祖李淵處死,裴寂是失寵於李世民登基以後,但怎麼說也是得以善終了。

今天我們來看裴寂和劉文靜二人之事,表面來看,就是因為裴寂太得寵,不僅是開國以後官拜尚書右僕射,力壓劉文靜這個納言官職一頭,更是與唐高祖李淵都好到穿一條褲子了,是同坐共食。

所以劉文靜心理不平衡,史書上也解釋道:“文靜自以才能幹用在裴寂之右,又屢有軍功,而位居其下,意甚不平,每廷議多相違戾,寂有所是,文靜必非之,由是與寂有隙”。

所以後來劉文靜被人誣陷要謀反時,秦王李世民等人是力保他是清白的,而裴寂來了一個神補刀,對李淵說道:“文靜才略,實冠時人,性復粗險,忿不思難,醜言悖逆,其狀已彰。當今天下未定,外有勁敵,今若赦之,必貽後患”。大概意思是劉文靜這個人的確有能力,但是有些小雞肚腸,現在天下未定,就需要以殺劉文靜來殺雞給猴看,震懾下面之人。

從唐初裴寂和劉文靜之爭,來看看李淵和李世民父子二人的鬥爭

李淵聽到以後下定決心,不顧李世民等人力保,馬上殺了劉文靜。

但事情真的有這麼簡單嗎?

我們先看看劉文靜是支援誰的,劉文靜是支援李世民的。

像武德元年七月,李世民為西討元帥拒薛舉,劉文靜為元帥府長史。十二月秦王李世民拜太尉陝東道行臺尚書令,鎮長春宮以經略山東,劉文靜領陝東道行臺左僕射從鎮長春宮。

而且兩人早在太原起兵之時,關係就不一般了。

而裴寂呢,自然是堅定的支援跟隨唐高祖李淵了,大家想想當時李世民因為戰功赫赫,已經有些功高震主了,再加上有開國功臣中的劉文靜支援,能不威脅到李淵的統治嗎,所以李淵需要借殺劉文靜,剪除李世民的羽翼,來打擊震懾內部的秦王小集團及其其他派系。

可以說劉文靜之死,主要在於李淵和李世民父子因為權力之爭的矛盾。

從唐初裴寂和劉文靜之爭,來看看李淵和李世民父子二人的鬥爭

而劉文靜死後,李世民勢力並沒有受到多少影響,李淵依舊是打擊為主。像李世民平定山東以後,將山東的精兵強將及其謀士收入秦王府之中,還憑著“於管內得專處分”的權力,來與李淵的詔敕對抗,氣得李淵對裴寂說道:“此兒典兵既久,在外專制,為讀書漢所教,非復我昔日子也”。意思是這小子翅膀硬了,不是以前那個聽話的兒子了。

從此以後呢,李淵就開始有意無意的抬高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的地位,來藉此制衡秦王李世民。

由此可見秦王李世民在開國過程中戰功赫赫,已經形成一個軍功小集團,有些功高震主了,所以父親李淵為了打擊他,先是殺了支援他的劉文靜,然後加強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的權力,想制衡李世民,達到平衡效果。

當然最後是玩脫了,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與李世民是勢如水火,李世民秦王府的力量慢慢被架空,眼看就要變成沒有實權的皇子,所以最後乾脆孤注一擲,發動了玄武門之變,從而險中求勝,結束了與父親李淵的對抗,獲得了最終的勝利。

從唐初裴寂和劉文靜之爭,來看看李淵和李世民父子二人的鬥爭

李世民在繼位以後,透過纂修《高祖實錄》抹黑父親李淵、醜化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給人營造出一種李淵昏庸無能,以至於他們兄弟自相殘殺的情況;其實以實際來看,玄武門之變,是李世民與父親李淵的矛盾爆發下的結果,李淵想打壓李世民,結果卻被李世民逆襲了。

等到李世民登基以後,礙於父親李淵還在,直到貞觀三年才藉故將裴寂“免官,削食邑之半,放歸本邑”。不久將其“徙交州,竟流靜州”。

同年又為劉文靜平反“追復官爵,以子樹義襲封魯國公,許尚公主”。

這是透過打壓父親李淵的舊臣,平反支援自己的劉文靜,來慢慢全盤否定父親李淵。

所以說玄武門之變,看似兄弟自相殘殺,其實背後真正的矛盾在於李淵和李世民父子二人的對抗,失敗者李淵,自然在史書中被貶低了。

當然平心而論,李淵被貶低也正常,畢竟身為天下之主,搞平衡不成,支援太子和齊王壓制秦王李世民,反被兒子李世民所逆襲,陰溝裡翻了船,本身還是太大意了,也怪不得兒子李世民以勝利者的身份將其在史書中貶低。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