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遊戲/ 正文

周伯通喜歡熱鬧,且沉迷於武學,為何卻沒有參加第一次華山論劍?

有朋友問,《射鵰英雄傳》中,周伯通武功高強,為何王重陽不讓他參加華山論劍?

金庸先生小說《射鵰英雄傳》中,江湖上有五大絕頂高手,合稱“五絕”。

華山論劍,一次巔峰對決,奠定了當時的江湖格局。五絕即是參與此次論劍的五大高手,分別是東邪黃藥師、西毒歐陽鋒、南帝段智興(一燈大師)、北丐洪七公、中神通王重陽。

其實除了五絕外,江湖上還有兩位武功高強的大人物,一位是“鐵掌水上漂”裘千仞,一位是老頑童周伯通。

華山論劍之時,王重陽曾邀請過裘千仞。但裘千仞當時“鐵掌神功”尚未大成,自知不是王重陽對手,於是沒有赴約。

至於周伯通,他沒有收到邀請,也沒有參與華山論劍,甚至都沒有到現場觀看。

周伯通是一個喜歡熱鬧的人,且沉迷於武學。正常情況下,像華山論劍這樣的盛會,他肯定是會到場的。他之所以沒有參與華山論劍,顯然是王重陽不讓他去。

那麼王重陽為何不讓周伯通參與華山論劍呢?

周伯通喜歡熱鬧,且沉迷於武學,為何卻沒有參加第一次華山論劍?

想要知道王重陽為何不讓周伯通參與華山論劍,咱們首先得了解華山論劍的前因後果。

華山論劍的起因,是因為一部《九陰真經》。

話說此經乃是一代奇才黃裳所著,記載了他畢生武功精義,是道家武學的巔峰代表之作,其中所述的武學原理,更是道出了武學最高境界的奧義。

此經涉及很廣,幾乎涵蓋了武學中的所有領域,因此被譽為武學中的“百科全書”。

黃裳本是北宋徽宗年間的一位朝廷命官,因奉旨收集天下道藏,雕版印行《萬壽道藏》,而精通道家之學。

他無師自通,悟出了武學中的高深道理,修習內功、外功,成為一位絕世高手。晚年時,他結合所學,將畢生武功精義編撰成一套經書,分為上下兩卷,命名為《九陰真經》。

經書編撰完成後,並未出世,與黃裳一起消失了。

多年後,《九陰真經》突然橫空出世,在江湖上引起了很多人爭奪,掀起了無數腥風血雨,眾多英雄好漢因此喪命。

後來事情越鬧越大,連江湖上武功最高的一群人都捲入其中,開始爭奪。為了減少殺戮,全真教掌教真人王重陽牽頭,邀請天下英雄到華山之巔比武論劍,以公平比武的方式,決定經書的歸屬權。

於是便有了華山論劍,五大高手齊聚華山之巔,大戰了七天七夜,最終王重陽技高一籌,力壓群雄奪魁,成為武林中公認的天下第一高手,並獲得了《九陰真經》。

周伯通喜歡熱鬧,且沉迷於武學,為何卻沒有參加第一次華山論劍?

從小說中的描述來看,咱們可以確定,華山論劍一共有五個人參與,而現場一共有六個人。除了王重陽、黃藥師、歐陽鋒、段智興、洪七公等參與的五人外,觀戰者還有一位王處一,是王重陽帶去的徒弟。

而周伯通,雖然是王重陽的師弟,但並不在現場。

按照小說中的描述,王重陽參與華山論劍,並不是為了爭奪《九陰真經》,而是為了平息武林浩劫。因此,在得到經書後,他並未著手修習,而是親自保管了起來。臨終前,他更是留下遺訓,凡全真教弟子,皆不得修習經書中的武功,以免江湖同道說他爭奪經書是私心。

小說中雖然並未言明,但咱們也幾乎可以確定,華山論劍時,《九陰真經》就在王重陽的手中。準確的說,應該是在他的徒弟王處一手中。這也是為何王重陽要帶一個徒弟去的原因。

把上述事情串聯起來,不難發現,華山論劍,其實是王重陽一手操辦的,目的就是要平息武林浩劫,減少殺戮,拯救江湖同道。

也就是說,《九陰真經》出世後,被人爭來爭去,最終是落入了王重陽手中。但當時江湖上的爭端並未結束,而王重陽也不想將經書據為己有,於是便想出了以公平、公開比武的方式,決定經書的歸屬權,以此平息武林浩劫。

《九陰真經》事關重大,王重陽自然也不想此經落入奸惡之徒手中,因此華山論劍,他其實是勢在必得,要親自出手。

王重陽要親自出手,自然也就沒必要讓周伯通再參加了。畢竟周伯通的武功,還是他傳授的。

周伯通喜歡熱鬧,且沉迷於武學,為何卻沒有參加第一次華山論劍?

按照小說中的描述,當時的周伯通,武功遠不及王重陽也就算了,還遠不及黃藥師、歐陽鋒等人,即便參加了,也是白搭。

以王重陽的性格,如此重要的事情,顯然不可能交給不靠譜的周伯通。如果說帶著周伯通去歷練一番,也不是不行,就當是開開眼界。但王重陽並不想看到周伯通沉迷於武學,因此並未帶他去,更沒有讓他參加。

其實說白了,就是沒必要讓周伯通參加華山論劍,且不說他武功不夠高,即便是能與四絕比肩,王重陽也不會讓他去。一來是王重陽已經代表了全真教出戰,二來是不想讓周伯通沉迷於武學。

(圖片來源於網路)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