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遊戲/ 正文

探究西漢行初郡制的原因——"以其故俗治"

回顧歷史上各個朝代的地區管理制度,都是在繼承吸取前朝基礎上進行發展的。西漢時期行初郡政策,對於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穩定做出了卓越貢獻。

探究西漢行初郡制的原因——"以其故俗治"

一、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使然

秦朝時期,在丞相李斯的建議之下,開始廣泛實行郡縣制度。伴隨著秦朝政治的嚴苛與殘暴,秦朝統治開始走向分崩離析。西漢時期,對秦朝的制度略有繼承且作出改進。政權建立之初,在經歷過苦不堪言的暴政之後,百姓的生活陷入到了火深火熱之中。再加之常年的戰爭導致社會環境動盪,原先稍微富庶的中原地區受波及較大,更不用提本來就較為落後的西南地區了。

漢朝時期實行的初郡政策,同秦朝的郡縣制,在範圍上有著本質的區別。初郡政策的針對性更強,主要是加強對邊疆地區的管理與控制。而郡縣制則是側重於加強中央集權,試圖將地方分權的勢力範圍降到最小。

探究西漢行初郡制的原因——"以其故俗治"

另外初郡政策的一個出眾點在於,對於不同地區所處的不同境遇,採取了截然不同的處理方式,將邊境地帶所設立的郡稱作是邊郡或者是初郡。其目的簡單,無非還是要加強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團結穩定,在有效扶持西南地區的同時,也積極助力西南地區實現跨越式飛躍,進而帶動落後邊陲地區走上振興之路。

為了推動初郡政策的更好的實施,協調好西南邊境同中原聯絡,初郡政策的特色在於:不輕易奉行綏靖政策,保留各個民族特有的風俗習慣及人文風情,在此根本上作出相應發展。這一舉措帶有柔和性,統治者深知強力的思想壓制,效果自然不如人意,中原大力扶持西南,西南在感念中形成對中原的認可。

探究西漢行初郡制的原因——"以其故俗治"

在初郡政策之下,肯定也要談到官吏的具體任命,同秦朝郡縣制相仿,為了更好約束官員的行為,各個邊郡官員的任命,都是由中央直接負責上手的。中央為了提高地方令或是長等官員的積極性,適當下放一定的權力。邊境地方的官吏在政治上對中央表示絕對的臣服,由於無需交納賦稅,負擔有所減輕,可以把工作重點全力放在建設之上。

歷史學家稱初郡制度的意義是空前絕後的,在賦予一定自由空間的同時,也為國家在治理上提供了一些智慧養料。中原地區自古以來,與西南邊陲地帶就稍有分歧,但是對於國家來說,和平與發展在任何時代都是不變的旋律主題。

二、西南邊陲的戰略性嘗試

上文我們有所提到,對於當時的初郡政策來說,很大的一個優勢就在於,因地制宜,最大發揮西南邊陲地帶的優越性。擷取歷史演進中的一個小切入點來看,但是對於西南地區來說,呈現出躍躍欲試的生長狀態。

我們將初郡制度分門別類,概括出了七個主要的實施內容,由此基礎上,西南地區開始大刀闊斧,大步邁進一個新的歷史性紀元之中。

首先我們要說的最重要的一點是,朝廷明確規定,願意為西南地區保有一定的發展空間,不會刻意強求而為之。但是西南地區也不可固步自封,要充分承認中央的直轄地位,臣服於中央的集權統治之下。通俗來說就是“以其故俗治”,在此基礎上地方統治者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發展需要,來制定適合西南地區發展的戰略計劃。

探究西漢行初郡制的原因——"以其故俗治"

說到這,可能有不少朋友都會意識到,這裡的初郡制度與現在的一國兩制制度有著不謀而合的相似之處,都是在相應附屬之下被賦予一定的自由空間。之後我們要接著提到的是,漢朝當局的高層也足夠精明,向西南地區有地位的人贈送大量中原特產,吸引更多的少數民族權貴加入到統一的大漢王朝的陣營之中,藉此將權力建立在穩固的紐帶之下,保持國家的安定團結。

在上述基礎上,中原還大力重新整理自己一方在邊陲地帶的好感度,開始對賦稅進行調整,主要採取了免徵賦稅和輕賦的原則。應對西南地區本身發展就深陷困境的情況,減輕當地居民的負擔,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暴動以及百姓的埋怨。

西南地區由於地理環境的多重限制,想要大力發展農業的機率較低,肯定比不上土壤肥沃的江南地區。於是轉換思路加強交通上的建設,透過大力修建池道來帶動各地經濟的往來,鼓勵西南地區抓住地區優勢,鼓勵販運貿易開展,沿途的旅店業也成長起來,透過發展適合本地區的經濟,在文化經濟的多番交流中,探尋西南地區的立世之本。

然後就是積極鼓勵中原地區的原住民,可以透過移民的方式進入到西南地區居住,利用自身所既有的豐富的種植經驗,來為西南地區帶來先進的耕作技術,朝廷對於此類自願前往的移民,給予適當獎勵。另外朝廷還將一些罪犯流放派遣到邊境,參與勞動的過程中進行改造,以次緩解西南地區勞動力緊缺的問題。

探究西漢行初郡制的原因——"以其故俗治"

其次朝廷在管理選拔上耗費了很大的苦心,大量選用一些廉潔公正的官員前往上任,當時西南地區在政治上較為清明,整個官員隊伍紀律嚴明,秉持著公正的原則,在邊境揮灑著自己的在仕途上的抱負。廉潔隊伍的背後,王、侯、邑長等土官體系與中原地區的守、令、長平級,初郡制度與羈縻制度相互提攜映襯。

最後我們要說到的,也是最具有眼光的一點,就是朝廷主張大力發展邊境地區教育,在改革教育中提高邊境百姓的文化水平。加強文化上的無形嚮導。在思想文化的潛移默化之下,培養教化出順應統治的朝陽百姓。同樣也將先進的耕耙技術傳到西南地區。傳播“中國尚禮儀,有惠澤,無賦稅”的觀念,達到“宣示漢德,威懷遠夷”的目的。

三、舉足輕重的史詩性影響

1、少數民族躊躇滿志

在中央的一系列措施的支撐之下,少數民族的文化水平獲得了提高。中原地區看到少數民族地區勢頭正盛,有望趕超中原地區,亦是不敢輕易歇息,快馬加鞭投身於建設之中。當時社會風氣整體呈現向上趨勢,生產力的水平不斷提升。並且在政治上也有了相應的突破,科舉制在原先基礎上逐漸放開招考範圍,也會為少數民族子弟預留科舉考試的中舉名額。

2、中央王朝闊步並行

不得不說的是,初郡制度還是具有很大的優越性的,中央王朝實行的科學措施,是符合當時社會發展潮流,穩定成為當時時代的重要號角。也為後世各個朝代提供了一些借鑑,關於民族問題的處理,決然不能激進無力,首要的一步應該是讓少數民族在腦海中形成一種思維上的固定化。在感念中成長,才是國家長久發展的強力劑。

3、中央財政的充實完善

雖然我們從表面上來看,減輕或者是不收少數民族的賦稅,是一種國家財政上的流失,但是以長遠的眼光來看,反倒是國家財政的一種積澱。當交通一改以往的隔絕階段,四通八達的交通導向之下,少數民族的經濟開始不再單獨隔絕,開始和中原的經濟連成一個緊密的圓環。在經歷過一定時期的低迷之後,勢必將會迎來國家財政上的真正生機。

探究西漢行初郡制的原因——"以其故俗治"

四、時代號角下的制度感悟

透過上述的介紹,大概瞭解到了西漢初郡制度的具體內容,以及後續的深遠影響。我們開始重新思考國家在治理上的一些感悟,也開始帶入到其它朝代中,辯證地將其與其它制度放在一起對比。

想要鞏固統一多民族國家,要探究的地方還有很多。要想獲得真正的融合與統一,思想文化上的認可,經濟上的不脫節,都至關重要。初郡政策表面上好像是在著力促進西南地區的發展,實際上當西南地區的發展到達一定階段之後,最後還是為了更好服務於整個國家,不拖中原的後腿,當中原處於弱勢時,也能為其提供一些支援,這就是深層的意義所在。

探究西漢行初郡制的原因——"以其故俗治"

放眼去看初郡政策,將其概括為一種區域輻射制度,在一個整體之中,先富帶動後富,後富刺激先富不停下腳步。

回顧中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各個民族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我們從初郡制度可以看到,有時候矛盾也並非是不能夠調節緩解的,最重要的還是要找到一個發展的平衡點,再此之上,可以採取相應的配套措施,加以輔助執行。

最後我們要再次強調的事實是,國家治理中,剛柔並濟未嘗不可,以政策作為基礎保障,然後兼具人性上的關懷,或許就會有意想不到的結果呈現出來。而對於當時朝代的影響,好處是顯而易見,深遠而悠久的。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