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遊戲/ 正文

1天捕魚20斤!流行千年的鸕鷀捕魚為何被禁?

近年來,隨著人們對環境保護意識的加強,以及國家法規的完善,很多捕魚方式被禁止,如電魚、炸魚、絕戶網、可視性錨魚等,這些方式均會對水體生態環境造成巨大的破壞,所到之處大小魚一網打盡,因而很多人見到也會主動舉報。

其實,有一種流行千年的傳統捕魚方式,如今也已被禁止,它就是鸕鷀捕魚。那麼有人好奇,鸕鷀捕魚這麼傳統、環保,為何會被禁止?僅僅是太會抓魚了嗎?

漁民會在鸕鷀脖子上戴上套環進行捕魚

鸕鷀俗稱魚鷹,遠看像一隻“黑鴨”,因而也有“水老鴨”之稱,不過它是一種大型遊禽,且性情兇猛,嘴巴又尖又長,脖頸細長且有力,可靈活轉動,一旦發現目標,可在短時間內獵捕,利用嘴巴上的倒鉤刺過魚的面板,進而完成捕獵任務。

我國有5種鸕鷀,其中北方地區的種群冬天時會遷徙到黃河、長江以南過冬。它一般生活在河流、湖泊、水庫、島嶼、沼澤地附近,利用水藻、樹葉等進行築巢。

儘管水是魚兒的天堂,可因鸕鷀造型獨特,趾上有蹼,因而使得它在水中游泳速度比魚兒還快上很多。最重要的是,鸕鷀懂得團隊協作,可以合力捕捉魚兒,捕捉的小魚還會儲藏在喉囊中。碰上十幾斤的大魚,鸕鷀就會合力抓捕。

有研究發現,鸕鷀一天可捕捉20斤魚,5只鸕鷀合力工作,那一天最多可捕捉一百斤魚。

因鸕鷀捕魚能力出色,早在新石器時代人們就對其馴養,唐宋時期鸕鷀捕魚方式開始普及。每年春秋、冬季,總有一些人利用鸕鷀捕魚。

為了能讓鸕鷀多捕魚,漁民會在鸕鷀脖子上戴上套環,避免其吞食魚兒,不然它們吃飽後就不會再捕魚。

每次捕魚時,漁民都會將鸕鷀放在船上,待發現魚群后,漁民就會發號施令,鸕鷀聽到哨聲後便會跳入水裡捕魚。在水裡,鸕鷀並不是靠視覺發現獵物,反而是利用聽覺,如同雷達一樣鎖定獵物,從而做到百發百中。

抓魚後,鸕鷀因無法吞嚥魚兒,只好回到船邊,將魚吐出後繼續捕捉。等捕魚結束後,漁民再對鸕鷀論功行賞。

鸕鷀大小魚通吃,和電魚一樣“斷子絕孫”

然而,如今鸕鷀捕魚遭禁,主要是鸕鷀大小魚通吃,和電魚一樣“斷子絕孫”,而那些專業的漁民,他們一次可投放上百隻鸕鷀捕魚,進而會“掃蕩”整片水域,對水域生態而言極為不利。

與此同時,鸕鷀也分不清哪些是保護魚類,一旦捕捉到這些魚,就算漁民事後放掉也存活不了。

最重要的是,如今鸕鷀已被列為“三有”保護動物,私人是禁止餵養的,因而鸕鷀捕魚法被淘汰。

1天捕魚20斤!流行千年的鸕鷀捕魚為何被禁?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