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遊戲/ 正文

牛逼劇多了,都沒它會玩

牛逼劇多了,都沒它會玩

牛逼劇多了,都沒它會玩

《9號秘事》出到了第七季。

不知道什麼時候會迎來最終季,且看且珍惜吧。

牛逼劇多了,都沒它會玩

早在第五季時,這套劇就有完結的傳聞,但史蒂夫·佩姆伯頓和里斯·謝爾史密斯這對“鬼才二人組”還是一集一集地拍到現在了。

不容易。這套劇每一集都是獨立的故事,每個故事都要開獨立的腦洞,熟悉這套劇的觀眾都知道,他們甚至連每句臺詞都會精雕細琢。

每集不到半小時的時長背後,是兩位編劇幾十年如一日的用心創作。

從早先的《紳士聯盟》、《瘋城記》到如今的《9號秘事》,他們總是能玩出新意,能讓觀眾看到不同。

牛逼劇多了,都沒它會玩

真的不會江郎才盡嗎?

目前來看,他們還沒到才思枯竭的地步。

第七季更新的兩集,還是熟悉的味道。

第一集拍的是老友重逢(演員上也是老搭檔重聚)。

老同學相約聚會,荒郊野嶺,四個人乘著一艘小船,各有各的秘密,各有各的心事,一陣寒暄,只是尬聊。小船行至湖中,被水草所困,陰冷的寒夜,老友才開始暢談,道出許多真相。

牛逼劇多了,都沒它會玩

真相的背後不是可怖的陰謀,而是愛情的浪漫與友情的溫暖。

故事到底是怎麼講的,我不詳細劇透。我只能說,我個人喜歡這集,是因為它不落俗套。

這一集不管是設定還是氛圍,都足可以讓二流編劇想出無數個設計懸疑進行反轉的點子。

常規思路之下,這一集似乎應該出現一起謀殺案,再讓觀眾猜猜誰是兇手,亦或是來一場“無人生還”的戲碼。

牛逼劇多了,都沒它會玩

但這樣玩的話,就太不“9號”了。

誠然,《9號秘事》以“神反轉”天下聞名,“反轉”是《9號秘事》吸引觀眾的一大法寶。

看《9號秘事》,我們往往很難能夠猜到故事的走向會去往何處,更難猜出人物的結局會是喜是憂。一集之中總是會暗藏一個或多個反轉,看到一半尚一頭霧水,看到最後卻會連連搖頭讚歎,對編劇佩服得五體投地,享受到追劇的無上快感。

單純看“反轉”,我隨便推薦幾集。

第一季的第三集、第二季第四集、第三季第三集,反轉都特別精彩,喜歡看反轉的朋友,可以先挑出來觀看。尤其是第三季第三集,集名為“斯芬克斯的謎語”,實在精彩。

牛逼劇多了,都沒它會玩

但我同樣必須得說明的是,如果看《9號秘事》只看得到反轉,那實在是有些可惜,沒看出這部神劇真正的出神入化之處。

《9號秘事》真正的厲害之處,在於無邊無際,在於無限可能。

我們很難將《9號秘事》定義為“懸疑”或是“喜劇”型別,因為它本就不受型別限制,或者說,在很多時候,《9號秘事》玩的是反型別。

你以為劇情走向往東,它偏要往西,你猜到它會在什麼地方反轉,它偏不按常理出牌。

當你以為某一集一定會出現令人提心吊膽的反轉的時候,它可能就會在別的地方做文章了。

牛逼劇多了,都沒它會玩

第七季第一集就是如此,玩的是犯罪懸疑的障眼法,一開始滿滿的套路感,到頭來,卻讓觀眾對那些套路的期待全部落空,因為編劇將功夫下到了套路之外,以“反反轉”的形式完成了“反轉”。

這正是《9號秘事》的特點,愛玩,會玩,玩法多樣。

常有人拿《黑鏡》與《9號秘事》相提並論。

大有不同。

《黑鏡》玩的是高概念,強在“新奇”,《9號秘事》玩的則是小趣味,強在“廣博”。

牛逼劇多了,都沒它會玩

以第七季第二集為例。

第七季第二集,雖然和第一集一樣都有英國童謠定場,但畫風完全不同。

第一集是暗黑的殼子套著溫暖的裡子,第二集則是溫暖的殼子套著暗黑的裡子。

牛逼劇多了,都沒它會玩

一位老師到一所小學任教,初來乍到,只覺得一切都充滿古怪。

學生古怪,把蝌蚪煮熟,說是驗證全球變暖,還無緣無故地告老師性騷擾;校長古怪,接到舉報後採用的處理方式,竟然是給老師的那話兒拍照。

老師起了疑心,稍作調查卻發現,校長和學生口中自己的前任“金老師”其實並不存在。

整座學校的背後,似乎隱藏著一個巨大的陰謀。

真相是什麼,我不詳細劇透,我只想說,這一集的結局,有著令人頭皮發麻的高潮。

整個第二集,沒有詭異的配樂,沒有陰暗的場景,陽光明媚的小學,稚嫩可愛的小學生,卻在這個故事裡呈現出了極為暗黑的氛圍,恐怖感極強。

牛逼劇多了,都沒它會玩

這也是反型別的展現,手法類似A24前幾年出品的《仲夏夜驚魂》,用非恐怖片慣用的手法拍出恐怖的效果。

而這種拍法,襯托出的則是人性的複雜與恐怖。

以第七季第二集為例,探討的問題便涉及兒童之惡以及對環保主義的思辨,細思不但極恐,更有深意。

這也是《9號秘事》的特點。

《9號秘事》的英文名是“InsideNo。9”,所謂“秘事”,其實是要往人心裡面去拍,扒開外衣,揭開人性真面。

在這點上,《9號秘事》拍得狠更拍得妙,將真實的人性用荒誕的手法演繹,先讓人發笑,再讓人心生寒意,最終得以深思。

牛逼劇多了,都沒它會玩

這裡我還推薦第二季中“審判女巫”的那集,忘了是第幾集了,反轉自不必說了,對人性諷刺之辛辣,讓人拍案叫絕。

說回第七季第二集。

這一集的趣味也體現在細枝末節之上。

熟悉《9號秘事》的觀眾知道,這部劇的臺詞資訊量極大,不細心看就會漏掉許多梗,尤其是以“諧音梗”為代表的各類文字遊戲。

這一特點以第六季第一集最為明顯。

牛逼劇多了,都沒它會玩

看第七季第二集,有心的觀眾也可以細數。

這些時常出現在臺詞中的小趣味,可稱之為“閒筆”。

它們對於劇情的推進或許用處沒有那麼大,但多一筆有多一筆的妙處。

很多人點評電影電視劇,往往會用這樣的話:“沒有一場廢戲,沒有一句臺詞是多餘的。” “多餘”,是影視劇避而不及的事情。

追求高資訊密度和快節奏,是如今影視劇的趨勢。 很少有人費心思去寫“閒筆”。

什麼叫閒筆? 《紅樓夢》、《金瓶梅》裡都多有閒筆。 你看賈府吃飯,每道菜端上來都有講究,這就叫閒筆。 你看西門慶逛街,作者將街市風貌白描出來,這也叫閒筆。 劇集裡,難見閒筆。

《9號秘事》閒筆極多。看《9號秘事》,細品臺詞是一大趣味。話癆般的角色,連珠炮一樣的大篇幅臺詞,中間往往藏著一個又一個的梗,不細看,還真察覺不出。

有人說了,看《9號秘事》,每一集剛開始的十幾分鍾,總想快進。 臺詞太多,反轉半天不來,讓人覺得無聊。 可千萬別快進。臺詞多,是在塑造人物,是在製造氣氛,閒筆未必有用,但很多時候,閒筆比主線劇情還要有趣。

牛逼劇多了,都沒它會玩

這部劇,有時候聊聊莎翁,有時候猜猜字謎,編劇喜歡的東西,有些並不那麼大眾,倒是頗為復古,很多埋藏的梗,也有自娛自樂的意味。 但這樣的“自娛自樂”賦予了《9號秘事》獨一無二的風味。

沒有想盡辦法去娛樂觀眾,去諂媚觀眾,才是這部劇最了不起的地方。

《9號秘事》從來不會為了反轉而反轉,為了開腦洞而寫故事,而是會從創意出發,基於編劇多年來對於戲劇創作的經驗,再以不同的玩法取勝。

劇的本質是什麼?戲劇。 我們會發現,《9號秘事》在大多數時候場景都極其簡單,甚至沒什麼外景,斗室之間,不多的三兩個演員用臺詞推進劇情的發展,這靠的是編劇精巧的設計和演員高超的演技。

牛逼劇多了,都沒它會玩

千變萬化的劇本,千變萬化的史蒂夫·佩姆伯頓和里斯·謝爾史密斯,缺一不可。

我們痴迷於《9號秘事》,也是因為這部劇選擇了迴歸到戲劇最原始的魅力,踏踏實實講故事,用最傳統的方法,講最精彩的故事。

而“傳統”其實才是最有可能性的。

有了“好故事”作為基礎,如何呈現,就可以有充分的自由度了。

比如第一季的第二集,全程沒有一句臺詞,導演單靠鏡頭語言,講出了一個極好看的故事,將兩個笨賊塑造得惟妙惟肖,讓我們感慨他們是如此“會玩”。

牛逼劇多了,都沒它會玩

再比如第二季的第四集。 劇情圍繞“安慰熱線”展開,拍攝的方式卻不是普通的分鏡切換,而是一直用固定機位,把四個監視器的視角一起放在螢幕上。

這些都是創作者心思的體現。

總有人會問,為什麼我們就出不了這樣的好編劇呢?

原因很多,不多講,只說一點。

我們大多數編劇,都太功利了。

不會玩,更不敢玩。

一寫劇本就想流量,一編故事就要熱搜,寫幾個人物,恨不得把容易引發爭議的元素都安插上去,這麼一來,劇集都是流水線上的二流產品,又哪有趣味性可言呢?

里斯·謝爾史密斯和史蒂芬·佩姆伯頓則和那些流水線上的“劇集工人”有天差地別,他們玩得用心,也玩得開心,所以才玩出了一套神劇,玩到第七季,依舊趣味十足。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