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遊戲/ 正文

我們的善良和忍讓應該放在對的地方

自從我們懂事以後,就會被父母和師長教育,要求我們要做一個善良的人。

高曉松就曾經寫過一封給女兒的信,他在信中這樣寫道:

“願你一生溫暖純良,不捨愛與自由。”

一個天真可愛的女孩在溫暖和愛中長大,心中帶著無限的美好與善良。

我們的善良和忍讓應該放在對的地方

可是在成年人的世界裡,一味地善良,忍讓就給了壞人有了可乘之機,人生的路上可能就會走的唯唯諾諾。

三毛從小就接受到家裡灌輸給她的思想,做人需要良善。在父母的教育影響下,她一直認為:

“為人處世,要有素養,遇到爭執更是要處處善良忍讓,吃虧是福。”

等到她出國留學,住進集體宿舍才發現,並不是所有的人都值得給予愛心溫暖,都值得忍讓。

三毛在宿舍幫助舍友打水,鋪床,打掃衛生。本以為舍友會對她心懷感謝。

沒想到舍友把幫助當成了理所當然,三毛成了宿舍裡的保姆,她的東西舍友可以不打招呼地拿著去使用,而且一點都不愛惜。

三毛終於忍無可忍,在一次與室友的爭執中,徹底爆發。

三毛的舉動嚇壞了室友,卻也讓生活迴歸了平靜。

自此三毛從一個溫暖純良的女子,變成了“不好惹”的刺蝟,卻也讓她收穫到了意想不到的尊重。

三毛在《西風不識相》中寫道:

“如果善良只是一味地付出,那麼這種善良,我寧願不要。”

生活的意義,從來就不是妥協和忍讓,有時候善良必須帶點鋒芒。

我們的善良和忍讓應該放在對的地方

馬克·吐溫說:“善良,是一種世界通用的語言,它可以使盲人看到,聾子聽到。”

心存善念不錯,與人為善也對,善心與善行當然值得肯定。

然而,善良若是失去了尺度,往往會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傷害,助長了行惡之人的惡習,反倒偏離了行善的本意。

我看到過這樣一個故事。

有個善人,每天都會給自家門外的乞丐十塊錢。雖然沒聽到過對方的一句感謝,但還是默默地堅持了整整兩年。後來,善人結了婚,開銷變大了,就開始只給乞丐五塊錢。

這一次,乞丐說話了:“以前給十塊,怎麼現在給五塊?”

善人回答說:“我結婚了。”

乞丐聞言,一巴掌打在了善人的臉上,怒罵道:“你竟拿我的錢去養女人?”

善人的善良助長了乞丐的懶惰與貪婪。這其實是個笑話,卻又不僅僅是個笑話。

王小波說:“善良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錯誤的善良,不會給人帶來天堂,只會拖累你掉進地獄。”

這正是“一碗米養恩人,一斗米養仇人”。幫人一次記恩,幫多了就成了理所當然,一次不幫就成了仇人。

我們的善心和善行應該給以懂得感恩的人。

我們的善良和忍讓應該放在對的地方

《延禧攻略》劇中的魏瓔珞不是那種溫馴善良、受了欺負總在忍讓,被傷害了也會原諒的女子,而是機智勇敢,善良中帶有鋒芒。

當宮女錦繡與她作對,故意將水澆到她的被褥上,魏瓔珞二話不說打來一桶水澆回去,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魏瓔珞有自己的善良,也有自己的底線。對於弱者會主動去幫助,但如若碰到傷害她的人也絕不輕饒。

我們提倡善良,踐行善良,做一個包容大度、和藹可親的人,做一個品行端正、有情有義的人,但前提是不為難自己。

懂得忍讓是智慧,但對方首先要是個明白事理的人。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