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遊戲/ 正文

司馬遷精通曆史,卻為什麼看不出領導的心思

司馬遷精通曆史,卻為什麼看不出領導的心思

今往古來今天來跟大家說說司馬遷精通曆史,卻為什麼看不出領導的心思?司馬遷精通曆史,也能看出漢武帝的心思,但是為什麼還要替李陵說話,觸怒漢武帝呢?家庭環境、思維定式,看了司馬遷的的成長經歷就不難解釋這一點了,司馬遷的父親司馬談是大學者,因此司馬遷出生在書香門第,從小就收到父親的言傳身教,忠君報國的思想根深蒂固,因此在他的想法裡,給皇帝提建議是應該的,他並沒有認為這是件會給自己帶來災禍的事情,他認為說出真相是自己做為人臣應該做的事情。

司馬遷精通曆史,卻為什麼看不出領導的心思

年輕氣盛、口無遮攔,司馬遷為自己的年輕付出了代價,他認為李陵是迫不得已,但是他忽略了說話的方式和方法,話有三說巧說為妙,但是司馬遷選擇了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有話直說,而不懂得韜光養晦的道理。年輕人都會犯的錯誤,司馬遷也在犯,很多道理不到一定年齡就不會有深刻的認識。就像我在工作中總是希望辦公室的年輕人快點成長,因此把自己的經歷和他們分享,但是收效甚微,成長的過程每個人都要經歷,想逾越是不可能的,該走的路該吃的虧一個都不會少,只不過司馬遷付出的代價太大了。

司馬遷精通曆史,卻為什麼看不出領導的心思

原則底線、引禍上身,讀史會有助於形成自己的原則和底線,但是有原則和底線的人不善於變通,因此就會顯得不通世故,不會揣摩上意,不會趨炎附勢。司馬遷是一個明辨是非的人,知道什麼是正義,為了正義司馬遷可以赴湯蹈火,在所不辭。這一點可以從他寫的《報任安書》看出,筆下的文字若不能記錄真實的事情,他會視之為恥辱。用現在的話來說,司馬遷是一個愛崗敬業的人,所以寫史記時他會為了核實一件事情,而不辭辛苦走遍大江南北。

司馬遷精通曆史,卻為什麼看不出領導的心思

今往古來覺得李陵兵敗被俘這件事情,並非是李陵的過錯,這一點從後代對於李陵的評價可以看出,楊家將為何要死在李陵碑下,以及四郎探母的故事,無不是認定李陵是一個愛國志士。司馬遷對於這一點是非常清楚的,而漢武帝對李陵及其一家的處罰讓司馬遷為其感到不公,作為史官的他該在史書上如何記錄這件事情呢?唯有冒死直諫!很多事不一定要分出個是非曲直,很多事情大家都懂,但是都不會去說,因為那是禁忌。什麼是禁忌?觸犯皇權,冒犯天威就是最大的禁忌,司馬遷不知道他說的話實際上是在指責漢武帝,惹禍上身是必然的。

司馬遷精通曆史,卻為什麼看不出領導的心思

開啟App看更多精彩內容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