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遊戲/ 正文

王俊凱演技仍有爭議,但這次好像不怪他?

《斷·橋》上映一週整,成績很刺眼。

2億+票房,對現實題材作品不算差,但別忘了,頂流王俊凱是主演之一,且《人生大事》剛剛拿走了17億票房。

6。3的豆瓣評分,則像一把紮在主創心裡的劍。導演李玉曾無數次強調對電影的信心。首映禮上,她的最後一句話也是:“相信你們都會喜歡的”。

可這個「都」字,現在看來就像一場被輕易驚醒的夢。

但《斷·橋》真的如觀眾反饋的那麼「不堪」麼?

答案似乎是否定的。

從劇本、攝影、表演,到整體的風格、美學,再到對現實議題的討論深度,影片都有可取之處。

尤其是攝影指導曾劍的精彩發揮,和範偉已臻化境的表演,都是《斷·橋》的加分項。

所以我們先試著從主創的角度,聊聊電影哪裡做得好。再站在觀眾的立場,找找影片的問題。

王俊凱演技仍有爭議,但這次好像不怪他?

《斷·橋》劇照

01

絕非一無是處

《斷·橋》,顧名思義,在終日烏雲密佈的黃雀市,大橋斷了。

事故嚴重、傷亡極大,當地父母官朱方正

(範偉飾)

在大雨中親臨現場,坦白大橋是豆腐渣工程,並向大家承諾,有問題查問題,一定給死傷者一個交代。

雨中的朱方正疲憊中帶著擔心,緊握的雙手似乎在祈禱。

王俊凱演技仍有爭議,但這次好像不怪他?

《斷·橋》劇照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斷橋的橫截面裡,赫然出現一具死狀慘烈的屍骨。據查證,死者為大橋的建築工程師聞亮

(莫西子詩飾)

,死因是活埋。

可能是冥冥中自有天意,聞亮的口袋裡,有一封沒能寄出的舉報信,矛頭直指工程負責人菊懷義

(李曉川飾)

徇私枉法,導致大橋存在安全隱患。

如今橋斷、屍體被發現後,菊不見蹤影,警方迅速展開追捕。但當警方接到匿名舉報,來到菊的藏匿處時,他已經墜樓身亡。

線索中斷,聞亮女兒曉雨

(馬思純飾)

的痛苦更甚。8年前聞亮失蹤,老同學朱方正,說聞跟情人私奔,期間曉雨母親改嫁,朱方正為了報答聞大學時的救命之恩,將她收養。

如今失蹤的父親,原來整整埋在橋裡8年,曉雨在葬禮上潸然淚下。也正在此時,流浪少年孟超

(王俊凱飾)

突然出現。

他告訴曉雨,收養她8年,如父親般的朱方正,似乎正是當年殺害聞亮的兇手……

王俊凱演技仍有爭議,但這次好像不怪他?

《斷·橋》劇照

順著劇情說,影片的

第一個優點是導演對結構、節奏等型別元素的把控

。《斷·橋》的戲劇結構,是典型的由一個大案,牽扯出另一大案,而新的案件正是解決所有事件的關鍵。

套路並不新鮮,但在型別片中足夠有效,加上李玉在每個鏡頭有效資訊的取捨,以及對每個角色前幾場戲的設計,讓影片開場的完成度相當之高。

舉個例子,曉雨從開篇的單純,到得知父親死訊的痛苦,再到開始瞭解真相的絕望和猶豫,再到最後決心復仇,每個情緒的鋪墊和轉變,都過渡地比較自然,頗見功力。

王俊凱演技仍有爭議,但這次好像不怪他?

《斷·橋》劇照

第二個優點是範偉的表演

,雖然導演強調電影不是懸疑題材,朱方正惡人身份揭露的也很早,但無論開篇和群眾的對話,之後憂慮的表情,還是和曉雨的對手戲,基本看不出破綻。

一方面,令人信服的好人形象,保留了前半段的懸念,也放大了曉雨內心的困境。

另一方面,朱方正本身的複雜性,也有了更多可解讀的空間。如果拿出他第一場戲和最後一場戲做對照,僅存的善念,和扮演出的善念,層次感分明,幾乎是教科書級別的表演。

王俊凱演技仍有爭議,但這次好像不怪他?

《斷·橋》劇照

攝影指導曾劍近乎完美地發揮是第三個優點

影片中採用手持、跟拍、特寫等大量不同的機位和拍攝方式,曾劍在技術上實現了自己對客觀記錄、不做渲染的要求。

而大量出現的監視視角,似乎有幾重含義。一是鏡頭語言上,監控的介入,會增強影片的真實性;二是強調男女主人公在故事中的被動、失控和無力;三是整個事件背後,還有一雙監視、控制一切的眼睛……

此外,首映禮上,馬思純和王俊凱都提到了和鏡頭的親密感,這份幾乎絲毫沒有介入表演,能讓演員直抵觀眾的拍攝能力,確實令筆者歎為觀止。

王俊凱演技仍有爭議,但這次好像不怪他?

《斷·橋》劇照

最後,女性題材的力量感依舊存在

《斷·橋》中,作為男性角色的孟超,幫助曉雨完成了復仇,似乎削弱了李玉作品中,女性個體的覺醒和力量。

去符號化的孟超,其實在片中基本沒有自我意識。對姐姐的愧疚,以及對曉雨的愛,是驅動他行動的關鍵,而這些動機,不僅是去性別的,甚至可以算作女性意識的延伸

因此借孟超和曉雨共同的復仇,其實李玉講的還是女性力量。只是透過無意識,但有行動的孟超,這份對女性權力無能為力的絕望感更甚。

02

幾大致命傷

其實《斷·橋》的優點不止以上幾個,在專業層面,影片還有不少可取之處,所以整體上推薦觀看。

但6。3的豆瓣評分是實打實的,問題或者說可提高的空間也是實打實的。

參考優點,咱們也從幾個地方聊聊影片的缺點。

首先,曉雨為什麼不去報警

無論在微博還是採訪中,李玉多次解釋過曉雨不去報警的原因。

簡單總結下,就是她曾以紀錄片導演的身份,參與過很多庭審。現實中,一部分人會用私刑應對罪惡,卻在法庭上給不出具體的動機。所以在李玉看來,這是電影最真實的地方。

這個說明,不僅有現實的案例做背書,不少觀眾代入到角色中,也能理解曉雨憤怒絕望後的爆發。

但是,且不論當下普世的價值觀,僅從導演表達出發,復仇的設定,讓曉雨陷入到以死相搏,甚至菊懷義情婦甘小漾

(曾美慧孜飾)

般,死都無法換來生路的境地。

如果女性恆定的無力和失控感,是導演的表達,那該設定反倒是影片的又一大亮點。

可是目前可見的結局,其實是落在了「希望」上,那這段看似合理的設定,沒能契合落點,所以觀眾覺得突兀甚至不理解,也在情理之中。

王俊凱演技仍有爭議,但這次好像不怪他?

《斷·橋》劇照

其次,男女主角用力過猛。

馬思純和王俊凱的表演,不是從一開始就用力過猛的。而是從曉雨的苦難降臨後,一步步走向了「崩壞」。

但在筆者看來,這反倒不是演員的問題。在首映禮放出的片花中,有一段兩位演員進入表演狀態的影片。可以看出,他們在對臺詞時,已經基本進入到了角色。

可是

演員獲得了角色痛苦的感受,可他們的成長過程中,沒有類似的經歷,也沒有應對苦難的心理素質。

換句話說,情緒有了,但他們沒有日常生活中,長期應對苦難後被動產生的消解方法。所以演員代入後,自然會越演越激烈,所謂的用力過猛也無法避免

按理說,此時導演應該起到把控的作用,可兩位演員感受派的表演方法,沒能被壓制住,李玉甚至還安排了一幕情緒失控後的親吻。

僅一個鏡頭,影片營造許久的B格就被打碎,就算導演解釋為「特殊的情感」,也沒法消解觀影時瞬間的不適感。

王俊凱演技仍有爭議,但這次好像不怪他?

《斷·橋》劇照

最後,部分影院色調太暗。

可能是筆者觀影的影城技術過硬,我沒有遇到看不清畫面的問題,但從豆瓣與社交媒體的反饋看,部分觀眾在部分色調較暗的鏡頭中,確實出現了此類情況。

這並不是《斷·橋》本身的問題,卻再次給電影行業提了次醒。尤其對這類本身強調質感的影片而言,提前和影院溝通,適當提高亮度,讓觀眾能看清,既是大家對電影最基本的要求,也是對自我創作的尊重。

結語

雖然影片有優點也有缺陷,但慶幸的是,李玉絕不平庸,《斷·橋》中,她用嫻熟的技術,打破觀眾的固有認知。哪怕遭致批評,但起碼展示了創作者的態度,和現實的另一種殘酷真相。

所以哪怕成績不算理想,短期內會陷入失落,但我們還是期待未來李玉能繼續深耕現實題材創作,不辜負樂於觀察現實、揭露黑暗的自己。

同時,我們更希望未來有越來越多真正的現實題材作品。在外部世界撲朔迷離的當下,大眾需要藝術作品,在另一個空間裡,讓我們看到世界和個人生活的真相。

這也是現實題材作品的意義之一。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