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遊戲/ 正文

和別人打交道,最難是這兩個字!會這3條經驗,輕鬆破局…

和別人打交道,最難是這兩個字!會這3條經驗,輕鬆破局…

人與人打交道,最困難的是什麼?

兩個字:溝通。

溝通良好,不僅人緣好,而且辦事成功的可能性更大。

相反,溝通不暢,不僅得罪別人,破壞人際關係,也會影響事情的成功達成。

很多人都說溝通很難,不會溝通。確實如此,因為良好溝通是要講究技巧的。

那麼如何有效溝通,達成自己的目的?今天我們分享3條技巧。

1

在溝通中注入倫理觀念

由於中國人重視倫理,因而在與人溝通的時候,也需要融合倫理的觀念,以免破壞人際關係。

什麼叫融入倫理的觀念?我們來舉個例子。

例如,討論一件事情。

西方人的習慣是把和這件事情相關的人員召集在一起共同討論。當這些人聚集在一起的時候,他們通常不計較彼此的身份地位,可以暢所欲言。

中國人則不然,我們就算把相關人員聚集起來,也會拘泥於彼此的身份地位不同,不敢貿然發表意見。

通常上司在場,除非上司授意,否則部屬不能發言。

就算上司授意,也要摸清楚上司的授意到底是真的,還是隻是客氣地表示。

專業人士當然享有發表意見的權利,大家也會給予較高的重視。

但是,如果專業人士在溝通中不講求倫理,同樣會造成人際關係的失調,影響自己的升遷和前途。

同樣具有專業技能,同樣富於溝通的技巧,由於彼此的倫理修養不一樣,也會造成不同的人際關係。

可見,專業人員同樣需要透過合乎倫理要求的溝通,來建立人倫關係。

所謂倫理,其實就是你要區分身份、大小、場合,說合適妥當的話,而不能不分身份場合,隨意暢所欲言。

而且

中國人溝通的時候經常變來變去,那都是在調整。

比如,你向老闆彙報說:“這件事情很不順利。”他的臉色不好看,就是在暗示你:在這個場合不要講這種話。

你就要調整:“不過跟以前比起來還算不錯,但大家還是要努力。”老闆的臉色馬上就好轉了。

《易經》告訴我們,每件事情都由兩個因素決定,一個時,一個位。

這句話合時機,你就講;不合時機,最好不要講。

講這話配合你的身份,你就講;不配合你的身份,就不要講。

2

先情後理,由情入理

中國人喜歡說“六合”,即為“上下、左右、前後”的意思。

人和人之間的溝通,當然也要上下、左右、前後面面顧及,也就是說必須通六合之情,才能真正溝而能通。

唐朝名相陸贄對“下情上達,上情下知”的溝透過程有很深刻的探討。

他認為:“上情不通於下,則人惑;下情不通於上,則群疑。疑則不納其誠,惑則不從其令。”

要做到上司不懷疑部屬,而部屬也不覺得困惑,就有賴於上下之間的兩情相通,再推而廣之,以求通左右之情、通前後之情,那就是真正的溝通了。

如何做到在溝通中通“六合”之情?就是要先由情,後講理。

中華文化是世界上罕見的有情文化,主張透過情面來溝通,因而把溝通當作情感交流來處理。

經由彼此的通情,進而達到合理的境界。

大家通情達理,自然有利於溝通,給他面子,讓他自己講道理。大家都抱持這種心態,對上情下達、下情上達,必有很大的助益。

左右勢均力敵,誰也不怕誰,誰也不一定要讓誰,更需要透過面子、互相尊重來增進溝通的效果。

中國人有面子,很講理,沒有面子蠻不講理。凡是一箇中國人跟你蠻不講理,其實是你沒有給他面子。

千萬記住,給你的部屬面子,他很聽話,不給你的部屬面子,他很搞怪;給上面面子,他會提拔照顧你,讓他沒有面子,他就會找你麻煩。

中國人無論如何要把情面擺在前面,給足對方面子,很好做事情,讓任何人沒有面子,很難把事情做好。

如何讓別人有面子?其實就是設法站在每個人的立場上來處理問題。

如果是很多人在一起的時候,不能只照顧幾個人而冷落其他人。

否則,會讓被冷落的人覺得很沒面子,進而引起情緒上的反彈,故意製造很多問題,不但增加溝通的困難,還會產生難以預料的不良後果。

《紅樓夢》中的王熙鳳在初見林黛玉時,說她“況且這通身的氣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孫女兒,竟是個嫡親的孫女”。

林黛玉遠來是客,誇獎她是應該的,但是當時迎春姐妹都在場,如何只誇獎黛玉的話,恐怕她們會覺得不快。

所以王熙鳳一句“竟是個嫡親的孫女”,在誇獎黛玉的同時,又肯定了迎春姐妹,使大家都很有面子。

所以,

在溝通的時候,應該先充分考慮相關人員的面子問題

,處處顧慮對方的面子,在情面上兼顧得宜,溝通起來,必然更加順利,人緣也會越來越好。

3

少說話,多傾聽

要想溝通良好,還要少說話,多傾聽。

愛因斯坦說:“成功等於工作加遊戲加閉嘴。”

少說話令人覺得高深莫測;多說話,就會暴露自己的淺薄無知。

不開口,人家還不知道你的內涵;一開口便立即暴露無遺,結果必然害了自己,弄得自己灰頭土臉。

萬一因此而喪失說話的信心,因而大半輩子不敢說話,還不是害自己?

少說話,絕非不說話。

應該和他說話卻不說,就會失去這位朋友,稱為失人;不應該和他說話,卻說了,一定會產生一些不良的後果,所以是失言。

應該說才說,不應該說便不說。

只有懂得少說話的道理,才能夠在必要時言之有物、言之成理,做到既不失人,也不失言。

會說話而少說話的人最受人重視,也最值得大家敬重。

非說不可才說,這時要注意內容、意義、措辭、聲音、姿勢,務求溝而能通。

少說話永遠是不敗的根基,站在少說的立場來說,能不說就不說,不能不說則求說得恰到好處,才是真正會說話的人。

一個人自言自語,很容易被誤認為瘋子;兩個人對談,若是鬧得很不愉快,那就是吵架。

人和人溝通常常是一群人聚集在一起,要做到溝而能通,心中一定要有這些人的存在,並且以尊重的心情來和每一個人做良性的互動。

既不能夠偏重某些人,使其他的人感覺受到冷落,也不應該只顧自己,想說什麼就說什麼,愛說什麼便說什麼。

因為這樣的溝通只能算是自己在表達意見,完全沒有顧慮到人際關係的因素。效果怎麼會好呢?

譬如,我們常見好幾位母親,看起來聚集在一起,大家都在誇讚自己的孩子,多麼聰明活潑,十分可愛,卻沒有人在聽。

這種情況,只能算是集體獨白,並沒有溝通的功能。

所以,

善於溝通的人,必須隨時顧及可能產生的人際關係。

以免無意中破壞自己的人際關係,造成惡劣的溝通效果,對自己沒有什麼好處。

總之,溝通的時候要以真誠的心去交流。

中國人普遍疑心比較重,稍不留神,就會觸動其懷疑的神經。

一旦讓別人產生疑心,那你說什麼都沒有用,因為他什麼都不會相信。

我們常說“一次不忠,百次不用”,不要以為太決絕,這只是小心謹慎的表現。

千萬不要存心佔便宜,也不要設陷阱存心讓別人出醜,否則別人吃過一次虧後,就不願再和你打交道了。

凡事用心、真誠,再輔以適當的技巧,增強大家對你的信任感,才能和別人打好交道,達成溝通的目的。

和別人打交道,最難是這兩個字!會這3條經驗,輕鬆破局…

本文內容:曾教授著述彙編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