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健康/ 正文

臘八遇上大寒:暖暖的糯米飯登場!

臘八遇上大寒:暖暖的糯米飯登場!

“九九歌”是咱們中國民間用來計算寒天與春暖花開日期的一種方法。從冬至那一天開始算起就進入數九寒天。在這個最寒冷的三九天,是陰邪旺盛的時期,我們的飲食主要以溫補禦寒為主,同時還要防止將寒溼滯留在體內。

今日臘八,剛好遇上大寒,來一碗暖暖的糯米飯,軟糯鮮香,吃一口就想繼續接著吃!味道真的超級棒!

臘八遇上大寒:暖暖的糯米飯登場!

糯米-又名江米、稻米、元米。性溫,味甘,補中益氣,健脾暖胃。

今天給大家分享兩道非常好吃的糯米飯,別錯過!

臘八遇上大寒:暖暖的糯米飯登場!

八寶糯米飯

臘八遇上大寒:暖暖的糯米飯登場!

傳統的八寶飯由糯米、白砂糖、豬油、豆沙、紅棗、葡萄乾、核桃仁等食材組成。現在為了身體健康,改成植物油拌飯。糖也要控制,因為糯米飯裡面放了豆沙,會很甜。

食材(四人份):糯米300克,蜜棗20克,葡萄乾10克,紅棗20克,瓜子仁10克,蓮子20克,核桃20克,紅豆沙80克,植物油20克,糖40克,鹽適量。

01

糯米洗乾淨,浸泡4個小時以上。放入鍋裡,平鋪隔水蒸熟。

02

做好的糯米飯趁熱拌入一些糖和植物油。小時候是加豬油的,現在為了身體健康,改成植物油拌飯。糖也要控制,因為糯米飯裡面放了豆沙,會很甜。

03

在大碗裡面塗上植物油防粘,放入蜜棗、核桃幹、葡萄乾、枸杞子等,擺成圖案。

04

把蒸好的糯米飯一點一點放入碗中,放入一半時,放入豆沙,鋪上一層厚厚的豆沙後,繼續鋪米飯,一直把碗填滿。然後放鍋蒸10-20分鐘。

05

蒸好的八寶飯,直接扣在白盤裡,就可以上桌啦。

八寶糯米飯與大米飯成分比較

臘八遇上大寒:暖暖的糯米飯登場!

評點:高糖高脂肪的主食。

(1)八寶飯本質上屬於主食,配料表裡最主要由糯米和白砂糖組成,加上果乾、豆沙、紅棗等都是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材,因此八寶飯的碳水化合物含量非常高,並且幾乎全部是精製碳水化合物。

(2)八寶飯含的脂肪非常高,每人份的八寶飯含有近11克的脂肪,幾乎是米飯的11倍。

廣式臘味糯米飯

臘八遇上大寒:暖暖的糯米飯登場!

臘八遇上大寒:暖暖的糯米飯登場!

食材(四人份):臘腸2條、雞肉丁75克、叉燒肉75克、香菇丁50克、胡蘿蔔丁100克、青豆100克,糯米300克、蝦米瑤柱適量,油、鹽、糖、醬油適量。

01

糯米洗乾淨,浸泡4個小時以上,加入電飯煲倒入適量水煮熟保溫備用。

02

蝦米瑤柱提前浸泡軟。

03

胡蘿蔔丁、青豆用開水燙熟。

04

熱鍋熱油爆姜,加入雞丁、臘腸、蝦米瑤柱、叉燒肉、香菇一起翻炒,加適量的生抽、蠔油、鹽、白糖調味;最後加入胡蘿蔔丁、青豆拌勻。

05

炒好的食材加入煮熟的糯米飯,翻炒均勻上色完成。

廣式臘味糯米飯與大米飯成分比較

臘八遇上大寒:暖暖的糯米飯登場!

評點:高蛋白高脂肪的主食。

廣式臘味糯米飯裡面搭配了蛋白質類食材,所以能量、蛋白質及脂肪比普通的大米飯高,蛋白質是大米飯的2倍多,脂肪是大米飯的15倍,吃起來比較香,飽腹感比較強。

粵營養

說了那麼多糯米飯的“壞話”,可糯米飯依然是我們飲食文化裡的經典傳統呀。那就來說說該怎麼正確的吃糯米飯吧!

1、 這兩款糯米飯,提供的能量高、糖高、脂肪高,不適合血脂高、心腦血管等疾病的患者。烹調時控油、控糖,挑選食物時選擇脂肪低的食材。

2、糯米血糖生成指數很高,如果是糖尿病患者的話,可以選擇升糖指數稍低的長條形。“粵營養”建議在血糖控制良好的情況下偶爾選擇糯米做的食品適量吃(相應減少其他主食),烹調時搭配一些粗雜糧,吃的時候搭配多點蔬菜,一點肉。

3、糯米含膳食纖維比較少,糯米煮熟後較黏糯,飽腹感不強,容易攝入過多,對於控制體重的人是不利的。建議控制好食量,搭配一些飽腹感強的蔬菜、雜糧。

4、糯米多食可助溼生痰,損傷脾胃,所以脾虛的人和消化不好的孩子應當少吃或者不吃。“粵營養”建議蒸熟的糯米飯上桌後,儘快把內部餡料和糯米混合,然後不燙嘴後趁熱吃。腸胃衰弱、氣虛的人可以做成粥食,趁熱食用,容易消化(見連結‘臘八節,來碗臘八粥’)。

5、先吃菜,給胃口預留少量空間再吃糯米飯。

6、飯後適量活動。

參考文獻:

1、中國營養學會。《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人民衛生出版社。

2、楊月欣,王光亞等。《中國食物成分表2002》,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

3、倪世美。《中醫食療學》,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臘八遇上大寒:暖暖的糯米飯登場!

撰稿:李遠紅

編輯:鄭櫻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路公開渠道,不能識別來源,在此引用僅作為科普宣傳素材,非商業用途,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

公眾號ID:gdsrmyyyyk

廣東省人民醫院營養科門診時間:

週一至週五早8:00-12:00

週二、三下午14:00-17:00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