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健康/ 正文

揭開「三焦」神秘的面紗

導讀:

從一開始學習中醫基礎理論,對於“三焦”這一名詞和相關理論,就一直處在一個雲裡霧裡的境地。三焦說法千千萬,似乎也都各說各話,莫衷一是。

趙棻先生是福建中醫學院教授,中醫內科專家,早年拜前清御醫後裔周良欽學醫,得其真傳。偶讀趙老此番論述,深以為是,特此推送,以饗讀者,望引發交流,共同進步。

中醫學裡有一個名為“三焦”的臟腑,最使人費解,因為在現代醫學裡,找不出這個器官,中醫學裡又說得有聲有色。究竟應該如何解釋呢?

我們知道,三焦問題,從《內經》、《難經》開始,說的就不一致。

歷代醫家也都在探討,主要是《難經》裡說,三焦是有名而無形,引起爭論最大,可是主張有形的,也沒作出定論,並且三焦這個器官,功用很特殊,至今仍說不清其所以然,所以至今仍然爭論不休。

1

從中醫學角度來分析,人體內的臟腑,古人是經過解剖觀察的。

雖然受到當時的條件限制,不至於把一個顯而易見的臟器漏掉,也不可能多出一個臟器,並且中醫學說到臟腑,都是有陰、有陽、有物質、有功能的,絕不可能空無一物,而存在有功能作用的,這點應該肯定。

三焦究竟是什麼?

大多數醫家主張三焦是有形的,說它是指脂膜或指空腔,或指淋巴,或指網油,或指肌膚之內、臟腑之外的一個大囊等,言人人殊,莫衷一是。

我認為應當肯定它是一個包裹五臟、六腑的一個大空腔。

而這個大空腔裡的所有臟器共同合作,產生一種功能,就是三焦的特有功能,也可以說是三焦總的功能。

這個大空腔裡,又把它分為上、中、下三部分,標出每部分內的臟器共同合作,產生三部不同的功能,就是上焦、中焦、下焦分割槽的區域性功能了。

這樣解釋,是否臆說?我認為是有根據的。

2

中醫學裡的臟腑名稱,往往都具有兩種涵義,一是直指實質器官而言,一是指功能單位而言。

而功能單位,又往往是超出某一個臟腑的作用,多半都是包括了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臟腑共同合作的功能,如脾的功能就是如此。

對三焦而言,所指實質,應該說它是一個囊狀的大空腔。

中醫對髒與腑,是有定義的。

《內經》裡說:“所謂五臟者,藏精氣而不瀉也,故滿而不能實;六腑者,傳化物而不藏,故實而不能滿也。”

根據這個定義,凡屬腑一類的器官,都像倉庫一樣,貨物有進有出,經常出入,故實而不能滿。

如胃、大小腸、膀胱等,都是有進有出的,它的構造,都是中空的,故謂之腑。

三焦既然是六腑之一,肯定它是一個包裹諸臟器的器官,是符合腑的含義的。

不然《內經》裡為什麼說,三焦有“密理厚皮,粗理薄皮”的厚薄之分呢?

理即腠理,即今所謂肌肉,更可證明三焦是一種肌肉組織的東西。

“焦”字應該通“膲”字,如同“藏府”是通“臟腑”,古書裡常可看到。

3

以三焦功能來說,三焦主氣化(包括水液代謝),這種功能,是需要所有臟腑共同合作,才能完成的。

所以《中藏經》說:“三焦是總領五臟六腑、營衛、經絡、內外、左右、上下之氣,有周流全體、和內調外的作用。”這不是很好的說明嗎?

三焦又分為上、中、下三個部分,是指出這三部分內的臟腑合作,又分別產生不同的功能。

如心、肺與呼吸、迴圈有關,故說:“上焦如霧”;脾和胃對消化有關,故說:“中焦如漚”;腎及膀胱、大小腸與排洩有關,故說:“下焦如瀆”。

這就明白指出,三焦的功能,有總體和區域性兩種區別。

三焦的體積特別大,沒有一個臟腑可以與之匹配,故三焦稱為“孤府”。

至於《難經》裡為什麼說“三焦有名而無形”呢?

因為三焦與其他臟腑不同的地方在於三焦本身沒有功能,它的功能是由所包裹的臟腑合作產生,歸它名下的。

如三焦主氣化,不是某一個臟腑能單獨完成的,這就是說有主氣化之名,而無從指出能單獨完成這項功能是那一個臟腑的作用。

所以《難經》說:“主持諸氣,有名而無形。”我想這樣解釋,是比較合理的。

為了學術研究,敢以不成熟的見解,作為拋磚引玉,望能就正於方家!

注:本文選摘自《臨床中醫家趙棻》,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2004年1月。本公眾號僅用之進行學術交流,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