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健康/ 正文

【名醫堂】易縣中醫醫院王海龍:合病或並病對我們的診治有哪些困難

單位:易縣中醫醫院

作者:王海龍

【名醫堂】易縣中醫醫院王海龍:合病或並病對我們的診治有哪些困難

胡希恕經方醫學的本質是由三個病位兩個病性構成的六經。單純某一一經的病變我們容易診斷容易立法選方。而臨床當中我們往往更多面臨的是多經的病變並存,這樣對我們的診治就帶來了一些困難。

在傷寒論中將這些多經病變並存稱為合病或並病。合病是指若不因病傳,於發病之始,則表、裡、半表半里中的二者、或三者同時發病,即謂為合病,如太陽陽明合病、三陽合病等均屬之(齊步走)。

而並病是指病當表裡相傳時,若前證未罷,而後證即作,有似前證並於後證一起而發病,因名為並病,如太陽陽明並病、少陽陽明並病等均屬之(前後腳)。

合病和並病雖概念不同,但落在治療上,我們都是根據患者就診時的刻下症而立法選方。當患者病情表現為表裡同病時,我們的治療又應依據病情而定,或先表后里、或表裡同治、或先裡後表。

若患病機體正氣相對不虛,我們就可以先表后里,如【164】傷寒大下後,復發汗,心下痞,惡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痞,當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解表宜桂枝湯,攻痞宜大黃黃連瀉心湯。

我們知道半表半里為表之內裡之外,那麼半表半里相對於裡來說就是外。所以如【104】傷寒十三日,不解,胸脅滿而嘔,日晡所發潮熱,已而微利,此本柴胡證,下之以不得利,今反利者,知醫以丸藥下之,此非其治也。潮熱者,實也。先宜服小柴胡湯以解外,後以柴胡加芒硝湯主之。

亦是先表后里治法。當患病機體正氣相對不虛時表裡同治或為更好,比如太陽陽明合病的大青龍湯證、麻杏石甘湯證都是解表清裡同治。再如表與半表半里同治者,如【146】傷寒六七日,發熱,微惡寒,支節煩疼,微嘔,心下支結,外證未去者,柴胡桂枝湯主之。

若患病機體裡虛寒較甚,而復外感呈現出表裡合病,宜先救裡,而後治表。如【372】下利腹脹滿,身體疼痛者,先溫其裡,乃攻其表。溫裡宜四逆湯;攻表宜桂枝湯。如【91】傷寒,醫下之,續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當救裡。後身疼痛,清便自調者,急當救表。救裡宜四逆湯,救表宜桂枝湯。如【92】病發熱頭痛,脈反沉,若不差,身體疼痛,當救其裡,四逆湯方。

同樣半表半里位於裡之外,所以如【100】傷寒,陽脈澀,陰脈弦,法當腹中急痛,先與小建中湯,不差者,小柴胡湯主之。亦是先救裡後解外之治。

傷寒論中還提到三陽合病,即:太陽、少陽、陽明三經同時發病。如:【219】三陽合病,腹滿身重,難於轉側,口不仁,面垢,譫語遺尿。發汗則譫語,下之則額上生汗,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白虎湯主之。如【268】三陽合病,脈浮大,上關上,但欲眠睡,目合則汗。還有條文雖未言及三陽合病之字,而其證確為三陽合病,如【99】傷寒四五日,身熱惡風,頸項強,脅下滿,手足溫而渴者,小柴胡湯主之。如【189】陽明中風,口苦咽乾,腹滿微喘,發熱惡寒,脈浮而緊。若下之,則腹滿小便難也。

那麼我們來看三陽合病應該怎麼來應對呢。三陽合病雖然是太陽、少陽、陽明三經同病,但畢竟也有邪氣偏重於某經的不同,選擇方藥可直解病重的一經,而使其他兩經的症狀亦隨之而解。如【99】傷寒四五日,身熱惡風,頸項強,脅下滿,手足溫而渴者,小柴胡湯主之。

從條文來看,身熱、惡風為太陽病證;手足溫而渴則為陽明病證;而脅下滿為少陽病證。仲景直解少陽,取小柴胡湯,可見少陽病重。謂我們常說“三陽合病治從少陽”。

再如【219】三陽合病,腹滿身重,難於轉側,口不仁,面垢,譫語遺尿。發汗則譫語,下之則額上生汗,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白虎湯主之。

條文中腹滿、面垢、譫語、遺尿為陽明病證,身重、難以轉側為太陽病證,口不仁為少陽病證。

綜合條文,當為陽明病證重,故以白虎湯治從陽明。這裡雖為陽明病較重,但為無形之熱迫津外瀉,未有與有形糟粕相結,故其治以清法,不悖於【264】少陽不可吐下。

三陽合病我們可以據邪氣偏重於某經的不同,選擇方藥可直解病重的一經,而當三陽病均重時,我們是不是可以“三陽同治”呢?在傷寒論中雖未給出三陽同治的方藥,但我們據仲景柴胡桂枝湯、小柴胡加石膏湯等,可師其法而自擬合方,比如小柴胡合麻杏石甘湯等,就為三陽同治(三陽合治)之方。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