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健康/ 正文

瓣膜手術以後最重要的事情

現在每年國內有幾十萬患者接受了各種瓣膜置換手術,對這些患者來說,正確的服用抗凝藥是最重要的事情。

因為植入人工瓣膜之後,需要服用抗凝藥才能預防人工瓣瓣膜上的血栓形成。所以吃抗凝藥是每一個瓣膜置換手術後患者需要面對的問題。一般而言,植入生物瓣的患者需要抗凝3-6個月,而對於植入金屬瓣膜(機械瓣膜)的患者來說,抗凝是終身的。

而抗凝相關的併發症是影響手術後患者壽命的主要問題。有報道稱:瓣膜置換術手術後十年存活率是70%,而出問題的那30%患者大多數是抗凝藥沒有吃好。

現在主流的抗凝藥是華法林,療效確切,價格低廉,但其藥物安全範圍比較窄,吃多了會造成機體出血(其有效成分和滅鼠藥大同小異),而吃的華法林藥量不夠,又會導致瓣膜血栓形成。所以華法林的合理用量至關重要,在服用華法林的早期需要多次測血凝數值(INR),INR值保持在1。8-2。5之間為宜。

而每個人具體要服用多少華法林這個問題,無人能夠提前回答,只能具體摸索出一個適合每個人的數值,所以早期的多次驗血現在還無法避免。

對於新型不需要驗血的抗凝藥,現在學術上尚存在爭議,華法林的江湖一哥的地位無人能及。

延伸閱讀:

2020年12月17日,美國心臟協會(AHA)和美國心臟病學會(ACC)聯合釋出了新的瓣膜性心臟病管理指南。

基於多項對比經導管主動脈瓣植入(TAVI,不開胸主動脈瓣換瓣)和外科主動脈瓣換瓣術的隨機臨床試驗結果,新指南擴大了TAVI的適應證。

指南建議,應優先選擇TAVI的情況包括:80歲以上或預期壽命12個月且生活質量可接受。

對於65~80歲、有症狀、無TAVI禁忌證的患者,可由醫患共同商量後選擇外科換瓣術或經股動脈TAVI。

對於預測TAVI干預後生存期

新指南強調,對於重度主動脈瓣狹窄的患者,醫生應該與患者共同制定治療決策,決定換瓣時,應評估不同瓣膜型別(機械瓣 vs 生物瓣)、不同手術型別(TAVI vs 外科換瓣)的終生風險和獲益。

另外,在合併房顫的瓣膜性心臟病患者中,新型口服抗凝藥的地位有所提升。新指南指出,對於合併房顫的瓣膜性心臟病(風溼性二尖瓣狹窄除外)患者或植入生物瓣3個月以上的患者,新型口服抗凝藥可作為華法林的有效替代抗凝藥物(Ⅰ,A類推薦)。

新指南強調,重度主動脈瓣狹窄的最佳干預時機,要根據瓣膜病變嚴重程度、不同治療方法的安全性和長期有效性進行選擇。隨著臨床試驗證據發生變化,一些患者可能需要更早進行干預。

總體原則

1、新指南繼續建議對瓣膜性心臟病患者進行疾病分期,根據患者症狀、瓣膜解剖結構、瓣膜功能障礙的嚴重程度以及心室和肺迴圈對瓣膜功能障礙的反應,分為A期(有風險)、B期(進展性)、C期(無症狀,重度;心室可代償為C1期,心室失代償為C2期)、D期(有症狀,重度)。

2、對於合併房顫的瓣膜性心臟病(風溼性二尖瓣狹窄除外)患者或植入生物瓣3個月以上的患者,新型口服抗凝藥是華法林的有效替代抗凝藥物,是否抗凝應根據CHA2DS2-VASc評分進行評估。

合併房顫的風溼性二尖瓣狹窄患者,應服用華法林進行抗凝。

植入機械瓣的患者,不管是否合併房顫,都不應該用新型口服抗凝藥物。

3、所有考慮進行干預的重度瓣膜性心臟病患者,應由多學科心臟瓣膜團隊進行評估。對於無症狀的重度瓣膜性心臟病患者、可能更能從瓣膜修復中獲益的患者、有多種合併症的患者,向專業的瓣膜中心諮詢或轉診是合理的。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