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健康/ 正文

世界心臟日丨心房顫動累全身,重視抗凝保平穩

今天是“世界心臟日”,心臟疾病是威脅人類生命健康的頭號殺手,為提醒人們的重視,世界心臟聯盟確定了每年一次的“世界心臟日”。

心房顫動簡稱“房顫”,是臨床最常見的心律失常之一,它不僅損傷心臟本身,其併發症還會連累全身,導致腦梗塞的風險增加5倍、死亡風險增加2倍,因此,被稱為“隱形殺手”。

目前我國約有790萬房顫患者,但

知曉率和規範抗凝比例很低

,給患者、家庭、社會都帶來了沉重的負擔。

什麼是房顫?

房顫,就是心房快速無規則的顫動,頻率大約300-600次/分,伴隨著不等比例地下傳到心室,導致心跳快而不齊。房顫是因為心跳的司令部“竇房結”不能正常工作,導致心室的電活動也不規則,是心律失常或者說心律不齊的一種,是中老年人最常見的心律失常。

影片科普什麼是房顫:

點贊關注不迷路,關愛心血管歡迎關注醫視屏-心血管欄目

看上去很健康,也會得房顫。房顫患者雖然是以中老年人為主,年輕人也有可能由於遺傳和其他因素而較早發病。有一些遺傳基因與早發房顫有關係,可以

家族性發病

除了遺傳之外,肥胖、打鼾、久坐不動、精神焦慮、血糖異常、血脂異常、高血壓等很多因素都與房顫相關。40歲以後,無論男女,

大約有1/4的人到80歲期間發生房顫

。60歲以後發病率明顯增高。

房顫最常見的三大症狀是:

① 心慌,心跳加速,感到心臟突突地亂跳。

② 氣短,尤其是活動後上不來氣,體力下降。

③ 頭暈,乏力。

中老年朋友,尤其是患有高血壓、糖尿病的患者,建議

定期篩查心電圖

,至少一年一次。如果有心慌、氣短等症狀,就有必要做24小時動態心電圖(Holter)或更長時程的心電監測來診斷。

配合醫生,規律抗凝

房顫有兩大主要危害:血栓栓塞(最常見的栓塞是中風)和心力衰竭。為了控制房顫引起栓塞的風險,醫生會根據患者的血栓風險評分,來決定是否需要服用抗凝藥物。

在評估時,醫生要綜合考慮心力衰竭、高血壓、年齡、糖尿病史、中風病史,冠心病心肌梗死或外周血管病史以及性別等。當血栓風險評分男性≥2分,女性≥3分時,醫生建議採取抗凝治療。患者每隔一段時間要重新評估是否繼續抗凝治療,多數患者需要長期抗凝。

世界心臟日丨心房顫動累全身,重視抗凝保平穩

血栓過程

房顫患者服用抗凝藥物需要配合醫生。因為抗凝藥物是雙刃劍,既然減少血栓栓塞,就會增加出血風險。

需不需要服用抗凝藥物,需要由醫生對您進行血栓風險和出血風險評估之後決定。選擇哪一種抗凝藥物以及服用多少劑量,不同年齡、不同體重、不同疾病狀態,有不同的選擇建議。

總的原則是,按時服用,不要漏服,不要重複服用,避免外傷,避免聯合應用可能增加出血風險的藥物(如口服止痛劑),一旦出現出血及時就診。

服藥+手術,讓心跳平穩

房顫主要有兩大治療策略:控制心室率+抗凝,維持竇性心律。

導管消融術是目前公認治療房顫安全、有效的辦法,適合於有症狀的陣發房顫、一部分持續房顫,尤其是伴有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對於藥物無效或不能耐受藥物治療的房顫患者,建議到有經驗的醫療機構接受導管消融治療。

房顫導管消融手術不需要開胸,是微創介入手術。目前認為絕大多數房顫是由左心房的肺靜脈觸發,隔離肺靜脈是房顫導管消融的核心策略。手術多數採取局麻+術中靜脈用藥鎮痛,也可以全麻進行。

手術時,醫生從腹股溝區的股靜脈穿刺送入鞘管和導管,在X線透視、心腔內超聲、三維繫統的指引下,透過房間隔穿刺將標測和消融導管送入左心房,進行環肺靜脈消融/冷凍,隔離肺靜脈,從而達到手術目的。

世界心臟日丨心房顫動累全身,重視抗凝保平穩

上圖為冷凍球囊消融,下圖為射頻消融

沒有房顫做好預防,患有房顫則要正確認識它,把它的危害降到最低,做到即使得了房顫也要過一個就像沒有房顫一樣的美好人生!

END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