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健康/ 正文

骨質疏鬆預防攻略

骨質疏鬆是一種全身性骨病,屬於慢性病,在臨床上主要表現為周身疼痛、身高降低、駝背、脆性骨折及呼吸系統影響等。其特徵是骨量減少、骨微結構破壞、脆性增加,且引起骨折,如同“糠心蘿蔔”。目前根據骨密度分為骨量正常、低骨量、骨質疏鬆和嚴重骨質疏鬆。

骨質疏鬆預防攻略

2018年中國骨質疏鬆症流行病學調查及“健康骨骼”專項行動結果顯示,我國50歲以上人群骨質疏鬆症患病率為19。2%,其中男性為6。0%,女性為32。1%,城市地區為16。2%,農村地區為20。7%。而65歲以上骨質疏鬆症患病率則更高,為32。0%,其中男性為10。7%,女性為51。6%,城市地區為25。6%,農村地區為35。3%。以上資料表明骨質疏鬆已成為我國50歲以上人群的重要健康問題,中老年女性骨質疏鬆問題尤為嚴重;而且我國低骨量人群龐大,是骨質疏鬆症的高危人群;另外,居民對骨質疏鬆症認識普遍不足也是當前階段的特徵。需要提醒的是,在低骨量和骨質疏鬆前期狀態,通常沒有明顯的臨床表現。

當前的觀點認為,影響骨質疏鬆的因素主要有遺傳因素、環境因素等多方面。這些因素又分為不可控因素與可控因素,前者包括種族、老齡化、女性絕經、脆性骨折家族史等;而不健康生活方式、疾病、藥物等方面的因素則是可控因素。在日常生活中,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主要有體力活動少、吸菸、過量飲酒、過多飲用含咖啡因的飲料、營養失衡、蛋白質攝入過多或不足、鈣和/或維生素D缺乏、高鈉飲食、體質量過低等;在疾病方面,慢性腎臟及心肺疾病、風溼免疫性疾病、血液系統疾病等;在影響骨代謝的藥物,常見的是主要有糖皮質激素等。骨質疏鬆症已成為常見病和多發病。

骨質疏鬆症的嚴重後果是骨折,稱為骨質疏鬆性骨折。其常見的發生部位在椎體、髖部、前臂遠端、肱骨近端和骨盆等,而椎體骨折最常見。根據權威報道,50歲以上女性椎體骨折患病率約為15%,80歲以上的發病率可高達36。6%,說明50歲以後椎體骨折的患病率隨增齡而漸增。另外,近年來我國髖部骨折的發生率呈顯著上升趨勢。骨質疏鬆性骨折的危害巨大,是老年患者致殘和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發生髖部骨折後1年之內,20%患者會死於各種併發症,約50%患者致殘,生活質量明顯下降。

因此,臨床應注意識別骨質疏鬆症及其併發症骨折的危險因素,以儘早診斷和預防骨質疏鬆症,減少骨折的發生。然而,需要強調的是骨質疏鬆症可防、可治。需加強對危險人群的早期篩查與識別,即使已經發生過脆性骨折的患者,經過適當的治療,可有效降低再次骨折的風險。

需要提醒的是,骨質疏鬆症絕不是老年人的專利,很多年輕女性因為追求“骨感美”而過度減輕體重也會導致嚴重的骨質疏鬆。因此,防治骨質疏鬆症的防治應貫穿於生命全過程骨質疏鬆症的預防與治療同等重要,主要預防目標包括改善骨骼生長髮育,促進成年期達到理想的峰值骨量,維持骨量和骨質量,預防增齡性骨丟失,避免跌倒和骨折。在措施上,主要有基礎措施、藥物干預和康復治療。其中基礎措施包括調整生活方式和骨健康基本補充劑。

生活方式的調整涵蓋加強營養,均衡膳食;充足日照;規律運動;戒菸限酒、避免過量飲用咖啡,過量飲用碳酸飲料;儘量避免或少用影響骨代謝的藥物。而骨健康基本補充劑主要有鈣劑和維生素D。抗骨質疏鬆藥物按作用機制可分為骨吸收抑制劑(如雙膦酸鹽類、降鈣素、選擇性雌激素受體調節劑、RNAKL抑制劑等)、骨形成促進劑(如甲狀旁腺激素類似物)、其他機制類藥物(維生素K2類)及傳統中藥(人工虎骨粉製劑、淫羊藿苷類製劑等)。在骨質疏鬆的康復治療方面,可以透過運動的方式增加肌力、改善骨密度、預防跌倒,比如太極拳、跳繩、慢跑、游泳等運動;其他的還有物理因子治療、作業療法及一些康復工程等。

對於患有骨質疏鬆症的患者,強烈建議到專業的醫療機構進行諮詢,以得到專業的解答,從而為您的骨骼健康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男性骨質疏鬆症診療指南[J]。中華內分泌代謝雜誌,2020,36(10):817-827。

[2]中國骨質疏鬆症流行病學調查及“健康骨骼”專項行動結果釋出[J]。中華骨質疏鬆和骨礦鹽疾病雜誌,2019,12(04):317-318。

[3]夏維波,章振林,林華,金小嵐,餘衛,付勤。原發性骨質疏鬆症診療指南(2017)[J]。中國骨質疏鬆雜誌,2019,25(03):281-309。

(文/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院 黃金路)

本文版權屬於上海藥訊,配圖來自網路,歡迎轉載,轉載請註明來源

作者:上海藥訊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