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健康/ 正文

【藥醫說】訶子、訶子、白糖、白糖、紅糖、白糖、紅糖、白糖、青椒

導讀:

學習周仲瑛先生的臨床用藥經驗。

1

訶子能斂能散,有清降肺火之長

痰熱犯肺,臨床殊為常見,治之無非芩、蔞、橘、桔之類。

本人治此證常在辨證基礎上加訶子3~5g。

訶子苦酸澀,性平,功能斂肺澀腸。

現代臨床多用以治久咳無痰,肺失斂肅或久瀉滑洩,純虛無邪者。

藥理研究證實本品含沒食子酸、訶子酸等,這些成分有較強的收斂作用。

但本品收斂而不留邪,對肺熱咳嗽,咯吐黃綠痰者,小量用之有苦洩清肺降火,化痰利咽作用,臨床常與掛金燈同用。

掛金燈清熱化痰利咽,潤而不燥,二者配伍止咳而不斂邪,祛痰而不耗津,故用於許多病例,從未見痰熱閉肺者。

上溯其源,《新修本草》曾雲訶子“治痰咳,咽喉不利,含三數枚殊勝”。《四聲本草》也提出:“下宿物,止腸澼久洩,赤白痢”。

可見

訶子的治療作用是雙重的。

曾治宋男,發作性咽喉梗塞不舒,咳嗆氣逆,咯痰色黃而稠,胸悶呼吸不暢,口乾苦,苔薄黃膩,屬肝經氣逆犯肺。

於清肺瀉肝方中加掛金燈6g、訶子5g,服7劑後,咳痰減少。續服7劑而發作控制。

2

細辛、酒大黃辛散苦降治鬱火

細辛、酒大黃,為寒溫同用之配伍。

細辛性溫味辛,芳香燥烈,清而不濁,有升浮之性,“善降濁氣而升清氣,故治頭痛如神”(《本草新編》)。

據現代藥理研究,本品含多種揮發油,對動物有明顯的鎮痛、鎮靜作用。

大黃大苦大寒,性稟直逐,長於下通,酒辛溫而散,行血載藥,大黃得酒之助,可上至巔頂,驅使火熱下行。

臨證用治肝旺火鬱,風火上擾之頭痛,取細辛辛開散鬱,大黃清熱瀉火,二藥相伍,辛散苦降,一溫一寒,相反相成,而無燥烈傷陰之弊。

如治尤某,女,40歲,頭痛反覆10餘載,發時頭額巔頂疼痛怕冷,四肢清冷,噁心嘔吐,平素常苦頭暈不適,口乾咽痛,寐差多夢,大便乾結,經行先期,舌質紅苔薄黃,脈細。

證屬腎虛肝旺,肝經風火上擾,本虛標實,先予治標為主。投方:細辛3g,酒大黃5g,川芎10g,天麻10g,炙全蠍3g,炙殭蠶10g,生石決明30g(先煎),龍膽草3g,苦丁茶10g,懷牛膝10g,玄參10g。

方中細辛、酒大黃清散肝經鬱火;川芎、天麻入肝經,平肝熄風止痛;全蠍、殭蠶、石決明可增平肝熄風之功;龍膽草、苦丁茶具清瀉肝火之力;玄參、懷牛膝滋陰補腎,引火下行。

服藥14劑,頭痛遂平,法轉治本顧標,鞏固療效。

3

楮實子有養陰利水之功

臨證有不少病人水腫與陰虛同在,這種情況病因不一,其中有因素體陰虧,津不化氣,氣不化水而成者,如投利水之澤瀉、木通則更傷陰津,以地黃、阿膠輩補陰又礙氣化,是為兩難。

用楮實子治陰虧水腫收效甚佳。

本人認為本品平補肝腎與枸杞子相仿,利水消腫與澤瀉相似,兼有二者之長而無利水傷陰之弊。

考《別錄》雲本品“主陰痿,水腫,益氣”;《大明本草》言其“壯筋骨,助陽氣,補虛勞,助腰膝”。據此可知,楮實子確有扶正利水之效。

臨床上不僅以本品治許多陰傷水腫,

而且治更年期面浮脛腫也有殊效。楮實子補益肝腎,似能調整內分泌的功能。

因更年期患者陰氣自半,氣化不利,楮實子補陰氣,助陽氣,利水溼,故為對證之品。

肢節腫甚者可配以天仙藤。

曾治林女,年屆半百,停經五月,兩月前復潮,面浮脛腫,左手時麻,大便乾結,舌紫苔薄,脈細。

證屬肝腎本虛,血瘀氣滯,水津失布,處以培補肝腎、活血補水之劑效果不著,於複診方中加入楮實子12g、天仙藤10g,服7劑,浮腫全消。加減續服10餘劑,經淨症減。

4

生地、白薇養陰涼血退虛熱

陰虛液虧,血液粘稠,執行緩慢,鬱而生熱者,可用生地、白薇養陰退熱、除血痺。

生地鮮品有涼血止血作用,幹品涼血而能活血,功能滋陰液,行血滯,除痺痛,清鬱熱。《本經》雲其“除寒熱積聚,除痺。”

現代研究指出地黃有多方面作用,治療風溼性關節炎可使疼痛減輕,腫脹消退,發熱漸降,血沉恢復正常。

白薇鹹寒,功能清熱涼血,為血分要藥,用臨床多用於陰虛液虧,潮熱骨蒸,《別錄》載白薇“療傷中淋露,下水氣,利陰氣。”

“利陰氣”即很好地說明了白薇通血脈的作用。

二者合用可治陰虛血熱之中風,血痺,肢體疼痛,麻木不遂,低熱,口乾,舌質偏紅等症。

曾治趙女,周身關節疼痛數年,月來加劇,周身酸楚,肩時疼痛,兩腕腫脹,足脛肌肉酸脹不利,苔少,舌偏紅,脈細兼數。

此為風溼久痺,絡熱陰傷,治以祛風除溼,養陰清熱,藥用秦艽、防風、防己、全蠍、地龍祛風通絡,生地、白芍、白薇養陰洩熱,服14劑,腕關節腫脹消退,疼痛亦緩。

續服14劑,病情控制,血沉由56mm/h降至21mm/h。

5

陳萊菔英、大腹皮行氣除滿消腹脹

陳萊菔英為地枯蘿的地上葉,歷代用之甚少,功似地枯蘿而氣偏輕靈,入胃腸行滯氣,用治胃腸氣滯腹滿,不同於地枯蘿的專消有形食積。

大腹皮為檳榔之果皮,功雖類同,而不似檳榔消積破氣之猛,擅長於行氣寬中、疏滯消脹。

二藥合用,對慢性胃腸疾患腹脹屬實者殊效,虛實夾雜可配以補氣之品如太子參、白朮等消補兼施,但純虛腹脹則非所宜。

如治湯女,52歲,患腹脹1周,食後較著,納少不馨,大便不暢,苔薄脈弦,屬肝失疏洩,脾弱氣滯,用陳萊菔英、大腹皮各10g,配入疏肝健脾方中。服5劑,腹脹大減,後加重健脾藥而收全功。

注:

具體治療與用藥請遵醫囑!

本文選摘自《周仲瑛醫論選》,周仲瑛著封面圖來源於攝圖網。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