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健康/ 正文

《胃腸道黏膜保護臨床專家共識》釋出!

胃腸道黏膜覆蓋全胃腸道,具有重要的生理學作用。《胃腸道黏膜保護臨床專家共識(2021年,福州)》基於循證醫學證據,在胃黏膜屏障與防護的概念、生理作用、胃腸道黏膜損傷與相關疾病的發生機制、黏膜保護劑的分類和合理應用方面達成共識,旨在為胃腸道黏膜保護的臨床應用提供依據。

胃腸道黏膜屏障與防護

【陳述1】胃腸道是人體最大的黏膜屏障,是立體網路防護結構,包括機械屏障、化學屏障、免疫屏障和生物屏障,也包括內分泌和神經系統。

【陳述2】胃黏膜屏障和保護主要與“黏液-碳酸氫鹽-磷脂”屏障、上皮細胞間連線和胃液成分有關。

【陳述3】黏液和腸上皮細胞的特殊結構是腸黏膜屏障的主要特點。

【陳述4】胃腸激素透過多種機制參與胃腸道黏膜屏障維護。

【陳述5】缺血-再灌注損傷(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IR)是胃腸道黏膜屏障損傷的重要機制之一。

【陳述6】黏膜免疫穩態在胃腸黏膜防護中發揮重要作用。

【陳述7】胃腸道幹細胞參與消化道黏膜上皮更新與修復。

【陳述8】腸道菌群在胃腸道黏膜屏障功能和維護中發揮重要作用。

【陳述9】亞洲人群胃酸最大分泌量低於西方人群,在消化性潰瘍等酸相關性黏膜損傷的發病機制中,黏膜防禦和修復功能受損為主要病因。

胃腸道黏膜損傷與相關疾病

【陳述10】胃腸道黏膜損傷可由理化、感染、應激、心理等多種因素導致。

【陳述11】藥物,尤其是NSAID、抗血小板藥物、糖皮質激素和化學治療藥物,可透過各種區域性或全身、直接或間接作用引起全消化道黏膜損傷,包括小腸和結腸黏膜。

【陳述12】長期禁食或依靠腸外營養者,可因腸黏膜缺少食物和消化道激素刺激,造成腸絨毛萎縮和黏膜更新修復能力降低,損害腸黏膜屏障。

【陳述13】對於多臟器功能衰竭患者,應重視胃腸道黏膜屏障的保護,避免腸源性感染加重全身炎症反應綜合徵。

【陳述14】急慢性胃炎是胃黏膜對各種損傷的反應過程,幽門螺桿菌可透過多種機制損傷胃黏膜。

【陳述15】腸黏膜損傷及其屏障功能障礙是IBD的重要病理生理機制和臨床表現,黏膜損傷可導致黏膜屏障受損,黏膜屏障受損又可誘導黏膜炎症反應。

【陳述16】胃腸道黏膜損傷可繼發於系統性疾病,如腫瘤、自身免疫病、過敏性疾病等。

黏膜保護劑的分類和合理應用

【陳述17】黏膜保護劑根據藥代動力學作用方式分為內源性和外源性黏膜保護劑,根據藥物的結構和作用機制主要分為硫氫鍵類、鋁鎂劑、鉍劑類、柱狀細胞穩定劑和胃腸激素類等。

【陳述18】外源性黏膜保護劑透過促進黏液分泌和增加碳酸氫鹽含量起到胃黏膜保護作用。

【陳述19】內源性黏膜保護劑主要透過穩定細胞膜、增加黏膜下保護因子、增加黏膜血流、抗氧化等機制發揮作用。

【陳述20】膠囊內鏡檢查顯示部分內源性黏膜保護劑對NSAID類藥物導致的小腸黏膜損傷具有保護作用。動物實驗對相關機制進行了探討。

【陳述21】應根據病因、黏膜損傷的部位和嚴重程度選擇相應藥物和療程。內源性黏膜保護劑應足療程應用,在特定情況下應注重全胃腸道黏膜保護。

【陳述22】谷氨醯胺透過降低腸黏膜通透性、抑制腸道黏膜萎縮的發生,在腸道黏膜防護中起到重要作用。

【陳述23】不同黏膜保護劑可以聯合應用,必要時可以與PPI聯合應用,但應注意不良反應的發生。

【陳述24】含鉍、鋅等元素的黏膜保護劑對幽門螺桿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陳述25】益生菌、膳食纖維等透過改善腸道微生態環境,產生丁酸等短鏈脂肪酸,起到保護腸道黏膜的作用。

以上內容摘自: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胃腸激素與黏膜屏障學組。 胃腸道黏膜保護臨床專家共識(2021年,福州) [J] 。 中華消化雜誌, 2021, 41(12) : 798-811。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