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健康/ 正文

夏季來了,當心結石病

衢報傳媒集團記者何玲通訊員童宏偉

立夏一過,腎結石到了發病率高發時節。談起結石,得過的人都感覺它像一個魔怔,體內一顆小小的結石,竟能讓人疼得滿地打滾。最近,龍游縣人民醫院外三科主任李志江接診了不少因腎結石發作而住院治療的患者。接診患者的結石大小不等,最小的輸尿管結石直徑僅為0。7釐米,最大的腎結石直徑達5釐米,分別透過體外衝擊波碎石、輸尿管硬鏡鈥鐳射碎石、輸尿管軟鏡鈥鐳射碎石、經皮腎鏡碎石取石等手術,將結石擊碎或取淨。

“孤立腎”患者,結石引發感染性休克

前幾日,市民吳阿姨突然出現發熱、怕冷、發抖等症狀,一測體溫39℃,她以為是感冒了,於是自服感冒藥,出汗後好轉也就沒有引起重視。誰知,第二天,吳阿姨又出現了同樣症狀,發熱、怕冷,而且左腰部疼痛難忍,整個人迷迷糊糊的,已呈休克狀態,家人發現情況不對,馬上送她到龍游縣人民醫院。

入院後檢查,醫生髮現吳阿姨的白細胞數值異常高,“孤立腎”(只有一顆腎臟)積水,輸尿管上段有一顆直徑為2釐米的結石嵌頓。

“結石卡在輸尿管上段,造成尿路梗阻,尿液無法及時排出,導致腎積水,並繼發細菌感染。李志江介紹,吳阿姨合併有糖尿病,自身抵抗力較差,易發生尿路感染。拖延治療後,進一步加重了全身感染症狀,引發感染性休克。細菌、膿液經腎臟血管進入全身,導致尿源性膿毒血癥,隨時會危及生命。

由於吳阿姨出現了重症感染,入院當天,李志江帶領團隊急診為其進行了置管雙“J”管引流,將患側腎臟、輸尿管內的膿液引流出來,清除體內毒源。並在重症監護中心醫護人員的密切監護下,進行抗休克、抗感染治療。經過一系列治療,吳阿姨最終轉危為安。兩週後,李志江帶領團隊藉助輸尿管軟鏡進入輸尿管,然後採用鈥鐳射碎石將這顆石頭打成粉末狀,隨人體代謝排出。患者恢復良好,現已出院回家。

腎結石為什麼多發生在夏天呢?

上週,李志江還接診了一位85歲的李大爺,也是因腎多髮結石、腎積水住院治療。經輸尿管軟鏡下鈥鐳射碎石手術治療,結石完全取淨,老人恢復較好,術後2天順利出院。

李志江介紹,腎臟是位於胸腔下的蠶豆狀器官,左右各一個,俗稱“腰子”。它是身體的“清洗工”,負責生成尿液,將體內的毒素和代謝廢物排洩,維持體液平衡和體內的酸鹼平衡。腎臟連同肝臟,是保障身體免受毒素和其他有害物質影響的重要器官。

腎結石也是尿石症的一種表現,多發生在夏季。這是因為,夏季人們出汗較多,習慣性的喝冷飲以及吃辛辣刺激性食物等。

李志江認為,流汗多、喝水少是夏季腎結石高發的主要原因。夏季炎熱,人體出汗多,體內水分透過汗液排出,尿液相對濃縮。若不及時補充體內流失的水分,會導致尿液中形成結晶體的鹽類呈超飽和狀態,尿中晶體沉積,就會形成結石。尿液濃度越高,患結石的危險就越大。

“一些人認為,多喝飲料或是躲在空調房裡少出汗、補充水分,就能降低腎結石的發病率。”李志江認為,事實並非如此。原因就在於,他們中很大一部分人長期喝飲料,甚至用飲料代替開水,這就導致尿中鈣離子濃度、草酸含量和尿的酸度均增加,三者混合作用使結石發病風險大大增加。而躲進空調房少出汗也於事無補。少出汗不代表不失水,空調房內一般比較乾燥,水分不透過汗液排出,而是直接從面板表面蒸發,同樣會造成尿液濃縮。

多喝白開水,避免夏天患上結石

夏季該如何避免患上腎結石?李志江說,最簡便的方法就是增加飲水,多喝水可以及時沖刷尿液中的結晶,建議每天的飲水量最好達到2000~3000毫升。而且隨著夏季氣溫升高出汗較多,飲水量還應該適量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喝茶、喝飲料達不到喝水預防結石的效果,茶葉中富含的草酸,以及飲料中富含的碳酸鹽等成分,都容易導致結石的形成。日常飲用白開水就好。

其次要及時排尿。不憋尿、勤排尿,這才有助於細菌、致癌物質和易結石物質快速排出體外,減輕腎臟和膀胱受損的機率,更能降低結石的風險。

適當改變飲食結構。菠菜、草莓、巧克力等食物屬於高草酸食物,會增加尿液中草酸的排洩量,建議減少或避免食用。動物內臟、蝦蟹海鮮、啤酒等嘌呤含量高,也應合理控制攝入。

低鹽飲食。研究表明,食鹽中大量的鈉離子攝入體內容易導致高鈣尿症,以及促進草酸鈣結晶形成,這些都會增加腎結石的形成風險。

定期體檢。結石早發現、早治療,可以避免腎臟功能因結石而出現不可逆的損傷。建議每隔半年或者一年做一次泌尿系統的彩超檢查。

李志江溫馨提醒市民,如若發現腎結石,一定要高度重視,及時到專業醫院檢查治療。夏季腎結石高發並不可怕,只要正確預防、定期檢查、積極治療,就可以將它的危害降到最低。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