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健康/ 正文

肝火旺者常脾虛,這樣調理,簡單有效

一、什麼是肝鬱脾虛?

肝主怒,是彪悍的;脾主思,是柔緩的。

當肝氣太急的時候,靜下來客觀地思考一下,肝氣馬上就緩和了;當脾思而氣結的時候,肝氣動了,一衝而散。所以說,肝和脾相剋又相依。

肝火旺者常脾虛,這樣調理,簡單有效

當一個人肝氣不舒,疏洩能力就下降了。脾胃失去了肝氣的幫助,好像失去了伴侶一樣,變得呆呆的(如納呆),沒有勁頭工作。這種肝失疏洩、脾失健運的狀態,我們叫它「肝鬱脾虛」。

肝火旺者常脾虛

正常人舌淡紅、苔薄白,而肝火旺的人往往舌質紅,舌苔黃或黃膩。此外,還容易有小便黃、口氣重等表現。

不少肝火旺的病人易出現一些脾虛症狀,如口淡、不想吃飯等,即中醫所說的“納呆”,舌質淡或邊有齒印,舌苔白或白膩。

肝與脾是相互影響、互為因果的。肝病往往會引起脾的功能不好,所以在治療肝病的過程中,健脾是非常重要的。

中醫有一句話叫“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這也是中醫“治未病”的經典理論之一,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二、如何判別肝鬱脾虛?

先看下是不是真的肝鬱脾虛,判斷肝鬱脾虛的一個簡便方法就是看舌象。

肝火旺者常脾虛,這樣調理,簡單有效

舌頭尖尖的,舌邊偏紅,舌中間有一條或多條縱紋,好像舌頭是被摺疊起來一樣,是肝鬱脾虛的表現。

肝火旺者常脾虛,這樣調理,簡單有效

舌質淡,舌體胖,舌尖部是圓的(水溼積聚在舌尖,使舌尖變圓),有齒痕,也是肝鬱脾溼的表現。

主症:

與情緒密切相關的大便溏薄、少腹脹痛;

情緒焦慮或精神抑鬱;

食少納呆、神疲懶言、體倦乏力。

次症:

兩肋附近脹滿、竄痛;胃脘滿悶;口苦,咽乾;咽部異物感;噯氣,泛酸;腸鳴,矢氣;脈弦或緩;失眠,多夢。

主症中只要有一個符合,就可以斷定為肝鬱脾虛。一般也會有次症 相隨。

三、肝鬱脾虛怎麼調理?

1、如何疏肝解鬱?

除了健脾之外,在降肝火的過程中也要注意疏肝理氣。中醫認為,發怒、苦悶、抑鬱、傷心等情緒都會傷肝,很多人一生完氣就不想吃飯,常說“氣都氣飽了”,其實就是肝火影響到脾胃的表現。

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和社會壓力的增大,不少人的脾胃病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說是心理因素造成的,有些精神壓力過大的人老是覺得胃脹、打嗝、反酸,但做了胃鏡等各種檢查卻沒發現什麼問題。這種情況很多時候其實是肝氣犯胃。

肝鬱的人,肝膽經的穴位一定有很多痛點,從以下幾個穴位入手認真查詢,找到後就敲起來吧。

|膽經:可敲擊、按揉、艾灸肩井穴、風市穴、懸鐘穴、足臨泣穴。

|肝經:可敲擊、按揉、艾灸陰包穴、太沖穴、期門穴。

2、如何調理脾虛?

脾虛的人,脾胃經上一定有瘀堵的地方,檢視以下幾個穴位附近是否有酸、痛點。

|胃經:可敲擊、按揉、艾灸髀關穴、梁丘穴、豐隆穴。

|脾經:可敲擊、按揉、艾灸地機穴、三陰交穴、太白穴、公孫穴。

穴位按摩:

肝火旺者常脾虛,這樣調理,簡單有效

按太白穴很疼。而且不太方便,老得夠著腳。

有一個辦法:找2顆芸豆(或者白扁豆,反正稍微大一點兒的白色的豆子),用創可貼粘在太白穴的位置,看電視的時候一隻腳踢另外一隻腳的豆子,交替著踢。睡覺前拿下來,扔掉。

太白穴是脾經的原穴,健脾補脾的效果比其他穴位都強。

很多朋友都存在脾虛的症狀,比如,夜裡睡覺老是流口水(這叫脾不攝津,就是脾不能收攝這些津液,它自己流出來了);舌頭兩邊有齒痕;吃完東西不一會兒就腹脹,消化不良;手腳冰涼,血液迴圈不到末梢;女性崩漏,月經淋漓不盡,不能收攝;因氣血上不到頭部而頭暈,等等這些症狀都是脾的運化能力差造成的。

儘管脾的症狀有很多,但多揉太白穴全都可以防治。因為它是原穴,是主管脾經上各個問題的。揉太白穴有個方法,就是用大拇指的內側多硌它,這樣健脾的效果才好。

另外,按揉太白穴還可以調節血糖,治糖尿病。

3、祛溼:溼氣影響脾胃功能人體感染了溼邪之氣後,可進一步影響到脾胃功能,同時還容易出現疲倦、乏力、肌肉痠痛等症狀。而一旦脾的運化功能不好,也會進而影響到肝。

4、食療:蓮子健脾又養心

對於肝火旺的人及肝病患者而言,秋季的一大任務就是健脾。健脾去溼藥材是淮山、蓮子、芡實。對於有些氣虛的人,還可加入一些太子參。

蓮子是一種特別好的藥材,因為它“全身都是寶”:蓮葉可以祛溼,蓮蓬可以解暑,蓮子既能健脾又能養心,是一種非常平和的藥物,蓮子心則可以清熱降心火。

瀉肝火的過程中不能用太過苦寒的藥物,因為“苦寒之藥,必傷脾胃”,除非是建築工人等戶外作業人群,普通人喝涼茶一定要適可而止,就連冬瓜煲薏米也不能天天吃。

另外,長夏可適當用淮山、赤小豆、薏苡仁、木棉花等煲湯,起到除溼的效果;而竹蔗、茅根、淡竹葉、紅蘿蔔等則有清熱的作用。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