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健康/ 正文

認知概念化:問題+原因+對策,原因包括“誘因、素因、維持因”

認知概念化:問題+原因+對策,原因包括“誘因、素因、維持因”

這幾天思考認知的心理學定義,我給出的是“認識自己無知,知道為了做到”,根本原因在於道理是知道,而心理是做到。無知常見表現,如佛學五毒八風,哲學變化觀,心理學思維誤區不合理信念等。

今天來看看認知療法對此深刻洞察。

關於如何寫文章,有位大咖提出了“鑽石法則”,即“開始+主體+結尾”,而主體部分又包括“是什麼、為什麼、怎麼辦”。

認知療法提出了很重要的一個術語叫做“個案概念化”,也就是理解為何一個人會呈現心理問題,在此基礎上思考如何提供有益幫助,這個

個案概念化類似鑽石法則,也就是“問題+原因+對策”,原因部分包括“誘因、素因、維持因”。

所謂認知合理的典型特徵是要認識到自己無知,一個重要方面就是提醒我們不要單一歸因。

為何我們那麼容易固執?自戀背後是心態不開放,固守己見和成見,把自我解釋認定為唯一正確的,不容挑戰,這就是最大的“我執”,這就是無知。

承認自己是井底之蛙,這才是認知合理!

當我們遇到心理問題時候,一般會看到情緒失控和問題行為,這些是症狀,是表現,更是訊號,是資源,是表達“我希望變得更好”!

如何理解這些問題或者說訊號,認知療法理論給了多個解釋。

第一個是誘發因素,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引起問題的外界事情,比如我們看法被人家拒絕,突然遇到不順事情,甚至感冒這樣日常事情,當下出現的事情引發問題。

這是直接原因,也是表面原因,卻不是根本原因,當然也不是唯一原因。

第二個是素因,表現為原生家庭環境,小時候生活經歷,過去發生的重要事情,重要他人對自己影響,甚至包括遺傳等。舉個例子,一個愛發脾氣的人,你是無法改變的,因為很可能屬於氣質型別,帶有先天特性,理解這點才容易共情。

第三個原因是維持因。是什麼導致問題,這是因果思維,出現結果之後回頭找原因,屬於常規思維模式。而心理學視野下,更加重視的是什麼維持著問題,問題出現給了當事人什麼好處。

這裡涉及到三種思維模式,即自動思維、中間信念、核心信念。這就是固有思維認知帶給人的影響,從而導致問題的存在。

比如,遇到事情習慣逃避,不敢面對,自動思維就是怕麻煩,怕出醜,怕擔責,怕衝突,中間信念可能是面對事情自己會崩潰,迴避讓自己舒服,核心信念則可能是自己必須完美,出點差錯就是災難化,不安全感心理作祟。

還有其他許多可能維持原因,比如環境給人影響,人際關係影響,社會資源缺乏等,比如問題導致潛在獲益,迴避帶來好處,過度準備滿足慾望等。

所謂個案概念化,可以理解為鑽石法則表達“三階段+三問題”,三階段為問題、原因、對策,而認知思維侷限問題表現為自動思維、中間信念、核心信念。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