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健康/ 正文

每年定期體檢,有必要嗎?

每年定期體檢,有必要嗎?

苑嗣文

轉載▼

標籤:體檢 甲狀腺結節 韓啟德 健康

分類:雜談

每年定期體檢,有必要嗎?

很多單位每年都會給員工做一次體檢,這也算是一項福利吧。由於體檢利潤豐厚,很多大醫院紛紛設立體檢中心,還有一些民營資本進入健康領域,專做體檢,譬如慈銘體檢中心。每年進行體檢好像成為一種時尚,越來越多的單位、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這個時尚隊伍中來。體檢真的是非做不可嗎?體檢對我們的健康、生命真的非常必要嗎?體檢真的有百利而無一害嗎?

我講幾個真實的故事。

我一同學,在電視臺工作,去年進行完年度體檢,結果出來了,癌胚抗原大大超過正常值,感到非常恐懼。主要是因為他太瘦,工作太忙,長期感到疲勞,而且雙手小魚際處佈滿紅色斑點,俗稱肝掌,便認為自己可能罹患肝癌。我問了他一些情況,並仔細閱讀了其體檢報告,感覺他是杞人憂天,不可能是肝癌。而且癌坯抗原也不是癌症診斷的金標準,只是僅供參考。他還是不放心,又檢查了全身的pet,也未有任何陽性發現,虛驚一場,到現在還活得好好的,該吃的吃,該喝的喝。只是花了一些冤枉錢而已。

還有一個故事,是我的一個老同事,現已退休在家。2007年秋天,單位查體,發現肺的左下部有一個異常陰影。當時這位同事已經臨近退休,加之自己也是醫學院畢業,對醫學並不陌生,對這個陰影很是擔心,懷疑是肺癌之流的。問詢與我,我認為,他素體健康,未有任何肺癌症狀,其他指標也很正常,僅憑一個陰影就判為肺癌?建議他繼續胸部CT或者MRI檢查,然後觀察一段時間,再做下一步打算。他呢,又去了齊魯醫院的胸外科,主任堅持讓他手術,而且立刻住院治療。手術完畢,病理檢查證明陳舊性結核灶。白捱了一刀!手術後元氣大傷,吃中藥調理了一段時間。六七年過去了,現在還活得很結實。

最近聽說有一個朋友很年輕,沒有任何不舒服。查體時突然發現甲狀腺結節。醫院建議手術治療,結果呢,術後病理診斷甲狀腺癌,又需要化療,十分可怕!心理也受到了極大創傷。這是醫學的進步呢?還是醫學的神聖化呢?能否繼續觀察一點時間麼?看看結節有什麼變化再做定奪,反正又沒有任何不舒服的症狀。近幾年來,查體發現甲狀腺結節的患者越來越多,一般沒有必要手術治療,可以繼續B超追蹤觀察結節的變化,如果沒有變化,可以置之不理,沒有必要立刻手術治療。

最近看到了韓啟德院士的一個報告,寫得太好了:

綜合科技日報等媒體報道,很多人把對危險因素的控制及頻繁的身體檢查作為預防和治療疾病的方法,這真的有用嗎?

5月24日召開的第十六屆中國科協年會上,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協主席韓啟德以《對疾病危險因素控制和疾病篩查的考量》為題作特邀報告,表達了自己的看法。“我的觀點可能是顛覆性的,但都是有依據的,這些依據來自嚴肅的科學研究。”在韓啟德看來,當前針對疾病危險因素進行干預的實際結果是:極少一部分人受益,大部分人被過度診斷,其中有些人反而健康受損。而改善這一問題,有賴於更多研究。

癌症篩查對減少死亡效果不明顯

美國癌症協會建議40歲以上女性每年接受一次乳房鉬靶X線檢查。但今年2月加拿大公佈的一項研究結果卻將這一建議置於尷尬境地:檢查對死亡人數的減少效果不明顯。加拿大鉬靶X線篩查乳腺癌的研究涉及89835人,檢查組44925人,對照組44910人。25年內,檢查組發現病例3250例,死亡500例;對照組發現病例3133例,死亡505例。丹麥2012年發表的研究報告也顯示,6萬名39—74歲婦女隨機分為X線乳房造影篩選組和對照組,結果顯示篩選檢查對10年乳腺癌死亡率與13年總死亡率都沒有影響。先前瑞典、美國等其他國家也都有研究表明,篩選組較非篩選組10年乳腺癌死亡率最多能降低30%。但從絕對死亡率來看,人群死亡率從0。33%降為0。23%,即每篩查1000人,可減少1人死於乳腺癌。

有些癌症可能終生沒有徵兆沒有麻煩

你能相信也許你身體裡就有癌細胞,但它可能對你的身體永遠不會帶來麻煩嗎?科學研究顯示,的確有這種可能。韓啟德提供的一項國際研究表明,死於非甲狀腺癌的病人甲狀腺組織切片檢查發現36%患有甲狀腺癌;死於非癌症的40-50歲的女性乳腺組織切片檢查發現40%婦女患有乳腺癌;死於非癌症的70歲的男子的前列腺組織切片檢查發現,80%患有前列腺癌。“如果我們這些人沒事去查一查,可能也會是前列腺癌。”韓啟德說。“癌症篩查的價值取決於不同癌症的病理特點。”韓啟德把癌症分為三類:一類是“進展極快型”,如食管癌、乳腺導管內瘤,“這類檢查是沒有用的,一旦發現已經來不及了”;另一類是“漸進型”,如結腸癌、子宮頸癌,“這種篩查效果好一些,因為早期症狀出現以前還有相當一段時間是可以查出來的;還有一類是“停滯發展型”,如前列腺癌、乳腺癌、肺癌、甲狀腺癌、黑色素瘤,“這類癌症會發展很慢,進展到你生命終結可能也沒有對你造成實質危害,也可能中途就消失了。”因此,患者能否從當前篩查手段中獲益,經濟效益比如何,還需進一步思考。

雖然很多篩查也許是不必要的,但讓人遺憾的是“估計疾病篩查還會繼續擴大發展,從醫生角度看,漏診承擔巨大責任,而過度診斷沒有風險。”

韓啟德最後用一句話結束了自己的報告:在宗教強盛科學幼弱的時代,人們把魔法信為科學;在科學強盛宗教衰弱的今天,人們把醫學誤作魔法。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