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健康/ 正文

出現黃疸一定是肝病嗎?

相信一提到黃疸,大家應該並不陌生,在我們的生活中經常能見到黃疸的病人,小到剛出生的嬰兒,大到90歲高齡老人,都有可能出現黃疸。那麼黃疸到底是個什麼疾病?又是怎麼引起的?有什麼危害?需要怎麼治療?帶著這些問題咱們一起來揭開黃疸的神秘面紗。

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黃疸是個什麼疾病?

其實呢,黃疸本身並不是疾病,而是很多疾病的一種外在表現,比如:肝炎、膽管癌、溶血等等疾病都有可能會引起黃疸。黃疸是怎麼出現的呢?黃疸是由於血清中膽紅素升高導致面板、黏膜和鞏膜(眼白)發黃的症狀和體徵。正常血清總膽紅素為1。7~17。1 μmol/L,當膽紅素水平在17。1~34。2 μmol/L時,因為察覺不出來,被稱為隱性黃疸;超過34。2μmol/L時就會出現鞏膜發黃等臨床可見的黃疸症狀,我們平時所說的黃疸都屬於此種情況。

出現黃疸一定是肝病嗎?

黃疸是怎麼出現的?

因此黃疸的本質其實就是血液中的膽紅素含量超過了正常水平,才會使人變黃。那麼膽紅素是怎麼來的呢?咱們正常人體血液中的紅細胞是會慢慢衰老破壞的,降解為血紅蛋白,血紅蛋白在各種酶的作用下變成血紅素,血紅素再轉變成膽綠素,最後經過還原酶還原成膽紅素,這就是膽紅素的形成過程。紅細胞破壞產生的膽紅素叫間接淡紅色會隨著血液迴圈運輸至肝臟,在肝細胞的一系列催化、轉化作用下變成直接膽紅素隨著膽汁排入膽管最終進入腸道。那麼血清中的總膽紅素水平就是直接膽紅素和間接膽紅素水平的總和。當某些原因引起血液中膽紅素水平高於正常,那麼血液中的膽紅素就會進入到組織當中,就會使面板、黏膜發黃,從而表現為我們平時所說的黃疸。

知道了黃疸的來歷,那麼黃疸有什麼危害呢?

為什麼大家一提到黃疸都覺得是很嚴重的疾病?其實這種感覺是很正常的,在臨床上我們見到的大多數黃疸病人均是比較嚴重的疾病,比如說黃疸型肝炎、溶血性黃疸以及胰頭癌或膽管癌引起的梗阻性黃疸等。這些疾病都是對人體健康及生命有著極大威脅的疾病,尤其是胰頭癌和膽管癌這樣得惡性腫瘤,無論怎麼治療,都難以治癒,五年生存率不到10%。但是這是惡性腫瘤的危害,並不是黃疸的危害。黃疸的危害其實就是膽紅素對身體的危害,輕度的膽紅素升高(100μmol/L)會引起不同程度的面板瘙癢,有人會因為這種無法控制的瘙癢而抓撓面板,導致面板破損;膽紅素的毒性作用會破壞肝細胞引起肝功能損害;還會造成凝血功能異常以及心率減慢;嚴重者還會造成高膽紅素性腦病,進而危及生命。

接下來咱們就來了解一下哪些疾病會引起黃疸以及應該如何治療。

新生兒黃疸:比較常見的就是生理性黃疸,是由於寶寶出生時膽紅素的生成量遠遠大於排洩量,大約60%的足月兒和80%的早產兒會出現這種情況。新生兒生理性黃疸通常愛出生後2-4天內出現,總膽紅素水平一般不超過250 μmol/L,大多在2周內自行消退,早產兒可延遲至3-4周消退。這種生理性升高,多數不需要特殊治療,只要加強餵養,多吃多排,自己就慢慢消退了。如果消退比較慢,可採用藍光照射治療來促進間接膽紅素的排洩,加快黃疸的消退。而新生兒病理性黃疸則原因比較複雜,需要根據具體情況進行治療,本人並非兒科專業,就不做詳述了。

成人黃疸大約可以分為三種類型,溶血性黃疸:產生過多;肝細胞性黃疸:轉化能力下降;梗阻性黃疸:膽紅素排洩受阻。

出現黃疸一定是肝病嗎?

溶血性黃疸:溶血顧名思義就是血液溶解,各種原因引起的溶血會導致大量的紅細胞被破壞而產生過量的膽紅素,超過了肝臟的代謝能力,剩餘的膽紅素就會積存在血液中,導致膽紅素水平升高,表現為黃疸。這種情況肝功化驗以間接膽紅素升高為主,且大多伴有明顯的貧血,血常規結果提示紅細胞計數及血紅蛋白水平明顯下降。常見的疾病有:海洋性貧血、遺傳性球形紅細胞增多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輸血後溶血等,而這些疾病都需要到血液科透過檢查來確診,並進行針對性的治療。

肝細胞性黃疸:由於各種疾病造成肝臟細胞嚴重損害,導致肝細胞對膽紅素的攝取、轉化、排洩功能降低,導致血液中總膽紅素水平升高。常見的疾病有病毒性肝炎、藥物性肝炎以及各種原因引起的肝硬化等。這種情況一般直接膽紅素和間接膽紅素同時升高,而且多伴有轉氨酶的明顯升高,提示肝細胞破壞明顯。目前對於各種病毒性肝炎則選擇對應的抗病毒治療藥物,透過控制病毒活動大多能夠使肝功能逐漸恢復正常。而如果比較嚴重的肝損傷甚至使肝衰竭則需要人工肝或肝移植的治療。

梗阻性黃疸:某些疾病引起膽管梗阻,也就是阻塞了膽汁進入腸道的通道,排不出去的膽汁就會返流回肝臟,導致大量的膽汁淤積在肝臟裡,最終導致膽汁中的膽紅素返流入血是血液中的膽紅素水平升高。這種情況由於肝臟合成轉化功能正常,可以將血液中的間接膽紅素轉化成直接膽紅素,因此肝功能化驗主要以直接膽紅素升高為主,間接膽紅素輕度升高,而轉氨酶大多正常或僅輕度升高。常見疾病為胰頭癌、膽總管癌、十二指腸乳頭癌以及膽總管結石等。

胰頭癌、膽總管癌和十二指腸乳頭癌均為惡性程度極高的惡性腫瘤,目前唯一有效的治療辦法就是手術切除腫瘤。但是即便能夠手術切除,預後也並不理想。對於不能手術切除的晚期腫瘤性疾病則可以選擇膽管支架置入或者經皮肝穿刺膽管外引流術來解決黃疸問題,因為腫瘤生長緩慢,短期內不會有生命危險,但是如果黃疸不解決,就會越來越嚴重,會在短時間內危及生命。

出現黃疸一定是肝病嗎?

對於膽總管結石,除了黃疸以外大多還伴有發熱、腹痛等症狀,容易引起急性化膿性膽管炎而導致休克的出現,是需要立即處理的急症,必須第一時間解除膽管梗阻。常用的治療方法為ERCP取石術。這個治療辦法創傷小,風險低,而且效果確切,能夠解決大部分的膽總管結石。如果由於石頭比較大,ERCP難以取出,則需要立即手術膽總管切開取石以解除膽管梗阻,緩解黃疸症狀,控制感染。

此外還有一種特殊情況的黃疸,即Gilbert(吉爾伯特)綜合症,是由於個體肝細胞攝取間接膽紅素功能輕度障礙及轉化功能不足導致血液中間接膽紅素水平輕度升高,一般不超過50 μmol/L,呈波動性,大多不表現為臨床黃疸症狀,對身體沒有明顯影響及危害,無需干預,定期複查即可。

看完這篇文章大家是不是對黃疸有了一個大概的瞭解。可見,黃疸不一定是肝病,還有可能是一些生理性改變、血液系統疾病以及胰腺、膽管惡性腫瘤等疾病。也不意味著膽紅素升高就一定需要治療,我們需要根據膽紅素升高的水平、有沒有伴隨症狀、以及其變化趨勢來綜合判斷是什麼疾病,並需要什麼樣的治療。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