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健康/ 正文

年過六十的他跑完馬拉松,卻發現心臟“閥門”壞了……

剛跑完馬拉松比賽,兩個月後卻因心衰住進醫院,年過六十的李華(化名)被確診主動脈瓣狹窄,醫生告知他這相當於心臟的“閥門”壞了。最終醫生透過經導管的“微創”手術,為李華的心臟換上了人造瓣膜。

隨著老齡化程度的加深,主動脈瓣膜的發病率也在顯著升高。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心血管內科副主任醫師李怡提醒,主動脈瓣疾病的潛伏期很長,病情往往急轉直下,需要引起中老年人的警惕。

心臟“閥門”壞了後果很嚴重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的頭號死因,佔到所有死亡人數的1/3。據推算中國心血管病患病人數達到3。3億,並且這一數字仍在上升。其中,心臟病在過去20年裡一直是“頭號殺手”,目前死於心臟病的人數佔全部死亡人數的16%。

以往冠心病和高血壓一直備受關注,被列為第一和第二重要的心血管疾病。但隨著人口老齡化,老年性心臟瓣膜病也開始受到重視,成為影響人類長壽的重要因素。其中二尖瓣反流最為常見,主動脈瓣狹窄次之。

年過六十的他跑完馬拉松,卻發現心臟“閥門”壞了……

主動脈瓣置換術為病人帶來壽命延長。 南方+ 嚴慧芳 拍攝

李怡介紹,心臟主動脈瓣疾病是一種進展性疾病,預後較差,患者出現症狀後不及時干預,中期生存期僅2-3年。根據調查資料顯示,一旦發展為重度主動脈瓣狹窄,2年的生存率僅為50%左右,5年生存率僅為20%。嚴重的主動脈瓣膜狹窄比很多疾病,甚至轉移性癌症的預後更差。

“心臟就好比一個房間,房間有水管,有電線有房門,那麼瓣膜病就好比房門出了問題,冠心病就是這個房間的水管出了問題,心律失常好比是房間的電線出了問題,心肌病則是房間的牆出了問題。”李怡介紹,主動脈是把含氧豐富的動脈血帶到全身的一條主水管,可以把它理解為城市自來水廠出水的總水管,瓣膜好比是總水管上的水閥。一旦瓣膜出了問題,全身的供血都會受到影響。主動脈瓣的病變分為主動脈瓣狹窄和關閉不全兩大類,對我們危害最大的,需要積極去關注的就是主動脈瓣狹窄。

需要特別警惕的是,主動脈瓣狹窄的潛伏期很長,在它沒有發病之前,有很長的無症狀階段,但一旦度過了代償期,病情會急轉直下。李怡特別提醒,“舉個例子來講,主動脈瓣狹窄的病人表現為暈厥、心絞痛和心力衰竭。一旦患者出現心力衰竭以後,他的平均預期壽命不超過兩年,大部分患者都會在兩年之內因為心衰而去世,如果患者已經出現了心絞痛,那麼也就是3-4年的時間病人就會出現死亡。”

“微創”手術空降人造瓣膜

臨床上,目前還沒有被批准用於治療主動脈瓣狹窄的藥物,所以定期隨訪成為關鍵。

對於瓣膜病的患者,由於藥物無法逆轉已經受損的瓣膜結構,所以患者想要根治疾病,就只能進行手術治療。傳統的外科手術,醫生透過開胸/經心尖手術,直接對心臟瓣膜採取修復或者置換。但由於瓣膜病高發於老年人,而老年人一般體質較弱並常伴高血壓等慢性病,用傳統外科開胸手術來置換瓣膜,風險較高。

李怡介紹,早在2002年,丹麥醫生就完成第一例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TAVR)。這種介入手術一般是透過大腿根部的穿刺口插入導管,直至心臟,導管上預置好的人工瓣膜代替病變瓣膜發揮作用。老百姓稱為“微創”手術,能夠把對身體的干擾減至最低,有不開胸、創傷小、恢復快等優勢。

年過六十的他跑完馬拉松,卻發現心臟“閥門”壞了……

人造瓣膜的1:1仿製展示物。 南方+ 嚴慧芳 拍攝

受到技術的限制,國內的手術起步較晚,但臨床需求量日益攀升,未來發展空間巨大。資料統計顯示,去年國內的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總量超過3000例,在所有瓣膜手術中佔近4%。

“預期壽命是影響我們決策的主要因素。”李怡主任介紹,目前按照瓣膜的組成材質,瓣膜可分為機械瓣和生物瓣。機械瓣的優點是可以長期使用,壽命可達50年以上。但缺點也非常明確,即植入機械瓣的患者需要終身抗凝,嚴重影響生活質量。生物瓣主要由動物組織製作(豬心包、豬心瓣、牛心包),相比機械瓣術後需要終身抗凝,生物瓣患者在不合並房顫的情況下,一般術後僅需要3-6個月的抗凝治療,隨後就可以不用擔心凝血而隨時導致的風險。“不過生物瓣一般的壽命是10-15年,如果生物瓣衰敗,可以透過“瓣中瓣”技術延長使用壽命。如果患者的預期壽命相對比較有限,比如年齡在65歲以上,我們可以更傾向於微創來置換,可以避免多次的置換手術。對於年輕的患者,則建議外科開刀換機械瓣。首先,年輕人服用抗凝藥,出血的風險會比較低。第二,年輕人預期壽命長,外科開刀換一個機械瓣,可以用得久一些。”

最後,李怡主任建議,50歲以上老年人要重視心臟健康,每年做一次完整的健康體檢,透過心電圖、心臟彩超以及一些血液相關檢查,及時發現血脂、血糖等與心血管疾病密切相關的指標變化。

【記者】嚴慧芳

【作者】 嚴慧芳

健康生活圈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