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健康/ 正文

飯後散步有好處 科學運動有講究

飯後散步有好處 科學運動有講究

“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隨著生活質量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更加註重健身與養生,比如在晚飯後,很多人都會選擇去附近的街心花園或者找一條安靜幽謐、空氣清新、景色不錯的街道散散步,促進消化還健身。身邊也開始有更多的“走友”,每天關注著微信裡的步數排行榜,如果“一不小心”取得了好名次,還會沾沾自喜,和身邊人顯擺一番,這“步”簡直走得不亦樂乎……

飯後散步的確對我們的身體有好處,不僅可以怡情,放鬆一整天的疲憊,還具有一定養生作用,但是我們如何科學的走?走多長時間才更養生?這些都是有講究的,要是走不對,一不小心還有可能患上胃下垂或者急性腸胃炎,那就得不償失了。

飯後緩行“以動助脾”

今年55歲的王滇平,是一名在鐵道部工作多年的“老幹部”,平時偏愛“綠色出行”。中年的他在朋友和同事眼中總是神清氣爽,步履輕盈,這與他多年的飯後散步習慣分不開。

“晚飯後散步,這已經是我多年的習慣了。有時晚上應酬之後,我都是步行回家,不坐車。每次去外地出差,在晚飯後,就到處走走,感受一下當地的城市氣息,也可以消食健身。飯後散步,有助於腹部肌肉收縮,促進腸胃蠕動,刺激副交感神經,緩解壓力。但走得太快、太久反而容易傷身,飯後散步關鍵在於放鬆。”王滇平說。關於散步,他給出了一些經驗之談:“晚餐後最好不要立刻散步,建議20分鐘之後開始,速度越慢越好,不超過半小時。”

關於飯後散步,古人也有“飯後食物停胃,必緩行數百步,散其氣以輸於脾,則磨胃而易腐化。”的說法。要知道,緩慢散步有助於食物消化吸收。吃太飽時,一定要起身慢步走動,避免食物堆積在胃部,造成腸胃不適。如果走得太快,動作過於劇烈,血液會從腸胃往四肢流動,氣血減少,不利於消化。建議散步速度以90步/分鐘最為理想,約每秒走1-2步即可。散步時間以10-30分鐘為宜,不用太久。

飯後百步走不適合所有人

“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這句話是對的,但也並不是適合所有人,特別是中老年朋友,尤其需要注意方式方法,要注意散步運動要適量,還要合理安排休息時間。

73歲的俞大爺,現居廣州,有著多年的哮喘,吃東西吃得相當快,很快就有飽腹感,睡覺時還總覺得胃裡有東西頂著睡不舒服。鄰居便告訴俞大爺吃完晚飯散散步,不僅可以幫助消化,還對身體好。於是俞大爺天天晚上吃完晚飯,就跟著鄰居們邊走邊聊天。但每次走了沒多久,俞大爺就開始感到身體不舒服,容易氣喘,嚴重時還會出現腿腳無力,需要人攙扶,坐下休息。

俞大爺的情況並非個例。專家表示,有些人的“吃飽”,不過是胃感覺到漲滿,而營養卻沒有吸收進體內,身體仍然處於“飢餓”狀態。這個時候匆忙起身而走,勢必會有一部分血液集中到運動系統去,這樣就延緩了消化液的分泌,破壞了胃的正常消化,容易誘發功能性消化不良。因此,“飯後百步走”並不適合所有的人,它只適合於平時活動較少,尤其是長時間伏案工作的人,也適合於形體較胖或胃酸過多的人。心肺、脾胃功能差、體虛的老人,建議先休息半小時再散步。若患有心絞痛、低血壓、胃下垂,走路易喘、身體虛弱無力者,應避免吃得過飽,飯後先休息20分鐘再散步,才不會造成身體不適。

飯後散步記住三個“定”

1.定時

很多人的鍛鍊是隨機的,早晨有時間了就去走一走,晚上沒事兒就去散散步。這種沒有規律的不定時鍛鍊,身體很難對其產生記憶。

2.定量

所謂定量,是說不能今天走3公里,明天走1公里,這樣沒有規律地走,也不會讓鍛鍊發揮最大的效能。所以在散步時最好要確定一個運動量,每天用固定的距離或時間去走,給身體帶來準確的鍛鍊刺激。

3.定強度

也就是說,不能今天溜達,明天散步,後天有勁兒了就去快走,這樣鍛鍊的效果非常不好。正確的方法應該是每天用相對固定的強度去進行大步走。如何才算“大步”走?標準是:100米的距離,男士用90-100步走完,女士用110-120步走完,每天堅持走至少500步到1000步。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