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健康/ 正文

人體發生疾病的原因

這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祖國傳統醫學完整珍貴資料,以便為大家的防禦疾病奠定基礎並指明方向,值得收藏!

人體發生疾病的原因

遠離疾病,享受生命完美

病因,又稱致病因素。病邪、病原,是引起人體發生疾病的原因。中醫病因的分類分為:

外因:

六淫,疫癘;

內因:

七情,勞倦,飲食;

病理產物:

淤血、痰飲;

其他:

外傷:金石,水火燙傷,蟲獸四大類,現分述如下:

一、外感病因

(一)六淫:

六淫是風、寒、暑、溼、燥、火六種外感病邪的統稱。

1、六淫產生的因素:

(1)氣候太過或不及。

(2)氣候劇烈地轉變,超越了機體抵抗力。

(3)非其時而有其氣。

(4)個體抵抗力低下。

2、六淫特點:

(1)邪從外入;

(2)季節變化,春季多風病、夏季多暑病、長夏多溼病、秋季多燥病、冬季多寒病;

(3)六淫多相兼入侵;

(4)在一定條件下,病變性質可發生轉化。

【寒邪】

1、寒邪為病的途徑:

(1)氣溫驟降,保暖不當。

(2)汗出當風、淋雨冒雪。

(3)餓凍露宿,過飲寒涼。

(4)傷寒:寒邪外襲,傷於肌表,鬱遏衛陽。

(5)中寒:寒邪直入臟腑,傷及陽氣。

2、寒邪性質及致病特徵:

(1)寒為陰邪,易傷陽氣,陰盛則陽病,全身或區域性有明顯寒象,如形寒怕冷,四肢不溫,脘腹冷痛等

(2)寒性凝滯、寒勝則痛、氣血凝滯、經脈不通、不通則痛。

(3)寒性收引、收斂攣急、肌腠閉塞、毛竅收縮、筋脈攣急,如惡寒無汗、拘急作痛等。

【暑邪】

1、暑邪為病的途徑:

(1)熱之氣所化

(2)明顯的季節性

2、暑邪性質及致病特徵:

(1)暑為陽邪、其性炎熱、陽熱亢盛,臨床以高熱、汗出、口渴、脈洪大等熱盛為特徵。

(2)暑性升散易擾神、耗氣傷津、耗氣傷津、煩亂、頭昏目眩、汗多津傷、口渴喜飲、尿少短赤等;氣隨津洩、氣短、倦怠或猝然昏倒,不省人事。

(3)暑多夾溼、溼熱並存,除暑熱表現外,又常見胸悶脘痞、四肢倦怠、便溏不爽等溼阻之候。

【溼邪】

1、溼邪為病的途徑:

(1)以水為事

(2)久居溼地感受霧露之氣

(3)涉水淋雨

2、溼邪性質及致病特徵:

(1)溼為陰邪,阻遏氣機、氣機執行阻滯,升降失常,表現為身體困重、胸悶脘痞、洩瀉等。

(2)損傷陽氣,易傷人體陽氣,尤以損傷脾陽為著。

(3)溼性重濁,症狀有沉重特性,如周身困重、頭重如裹、四肢沉重等。

(4)穢濁垢膩,分泌物和排洩物穢濁不清。

(5)溼性粘滯,粘膩性,如二便粘膩不爽、分泌物粘滯等。

(6)停滯纏綿,停滯性,病程纏綿不爽,起病緩、傳變慢、病程遷延、纏綿難愈。

(7)溼性趨下,就下性,易於傷人下部,腰膝症狀為多。

【燥邪】

1、燥邪為病的途徑:

(1)溫燥:主要發於夏秋交替之際

(2)涼燥:主要發於秋冬交替之際

2、燥邪性質及致病特徵:

(1)燥性乾澀,易傷津液,以口、鼻、咽、唇等官竅乾燥、面板乾澀、毛髮不榮為特徵。

(2)燥易傷肺,清肅失司,乾咳痰少或無痰,或痰粘難咯等。

【火邪】

火邪性質及致病特徵:

(1)火為陽邪其性炎上,全身或區域性熱象異常顯著,以高熱、脈數等為特徵。

(2)病變多表現於上部,如面紅耳赤,口舌糜爛、齒齦腫痛等。

(3)易擾心神、火擾心神,則心煩失眠,狂躁譫語等。

(4)耗氣傷津、迫津外洩,汗出、渴飲、便結、尿少等。

(5)氣隨津耗、少氣懶言、肢倦乏力等。

(6)熱極生風、而現高熱、神昏、抽搐、頸項強直、角弓反張等;熱極動血、迫血妄行而現各種出血、吐血、月經過多。

(7)易致腫瘍、腐蝕血肉、發為癰疽瘡瘍,以區域性紅腫熱痛為特徵。

(二)癘氣:

癘氣指疫癘之氣,是一類具有強烈傳染性和流行性的病邪。

1、癘氣產生的因素:

(1)氣候因素:氣候的異常變化

(2)環境和飲食

(3)未及時做好預防隔離工作

(4)社會因素

2、癘氣的致病特點:

(1)發病急驟,病情危重。

(2)傳染性強,易於流行。

(3)特異性強,症狀相似。

二、內傷病因

(一)內傷七情:

1、含義:

(1)生理含義:七情:是怒、喜、憂、思、悲、恐、驚七種正常的情志活動。

(2)病因含義:導致疾病發生的異常的七種情志變化,稱之為內傷七情。

2、七情與臟腑氣血的關係:

(1)七情與臟腑的關係:肝主怒、心主喜、脾主思、肺主悲憂、腎主驚恐。

(2)七情與氣血的關係:氣血是人體精神情志活動的物質基礎。

3、七情的致病特點:

(1)直接傷及內臟,從內而發,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悲憂傷肺、驚恐傷腎。

(2)影響臟腑氣機,氣機紊亂,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思則氣結、憂則氣聚、悲則氣消、恐則氣下、驚則氣亂。

(3)影響病情變化,情志波動,病情惡化;情志和緩,病情好轉。

4、情志病機臨床表現:

(1)喜為心志,

喜傷心

,喜則氣緩,心悸不安,精神渙散,哭笑不休,神志異常等。

(2)怒為肝志,

怒傷肝

,怒則氣上,飧洩腹痛,薄厥吐血,胸脅脹滿,噯氣嘆息等。

(3)憂為肺志,

憂傷肺

,憂則氣聚,少氣,音低,息微,咳嗽,胸滿,氣粗等。

(4)思為脾志,

思傷脾

,思則氣結,食少倦怠,肌肉瘦削,胸腹痞滿,腹脹便溏等。

(5)悲為肺志,

悲傷肺

,悲則氣消,抽吸飲泣,意志消沉,精神錯亂等。

(6)恐為腎志,

恐傷腎

,恐則氣下,肢厥精遺,二便失禁,心煩失眠等。

(7)驚為心志,

驚傷心

,驚則氣亂,心跳而亂,神情痴呆,表情驚慌,精神錯亂等。

(二)飲食失宜:

1、飲食與健康

合理膳食,形成水谷精微、滋補氣血、強壯臟腑、保持健康。

2、飲食與疾病

(1)飲食不節:

飢飽失常、過飢,傷胃、嘈雜泛酸;化源不足,正氣虛弱、氣血虧虛、易感外邪;過飽,損傷脾胃、噯腐吞酸、胃疼腹瀉;痰溼內生,痰飲,疳積;飲食無時,進食無規律,損傷脾胃、變生諸病。

(2)飲食不潔:

食物汙染、生冷不潔、腐敗變質;有毒食物、損傷脾胃、脘腹疼痛、吐瀉、下利;寄生蟲病,腹痛、形瘦、嗜食異物;食物中毒,腹痛、吐瀉、昏迷、死亡。

(3)飲食偏嗜:

種類偏嗜,臟腑功能紊亂、水飲積聚、腫滿瀉利;寒熱偏嗜,損傷脾胃陽氣;胃腸積熱,腹痛洩瀉、腹痛便秘,消谷善飢;五味偏嗜 ,肥甘厚味、生痰生熱、眩暈、胸痺、肥胖、中風。

(三)勞逸失度:

1、過勞:

(1)勞力過度,勞則氣耗、少氣懶言、神疲乏力。

(2)勞神過度,損傷心脾、心悸失眠、納呆便溏。

(3)房勞過度,耗傷腎精、遺精早洩、陽萎、月經不調、不孕。

2、過逸:

過逸能引起氣滯血瘀、脾胃呆滯、體弱神疲、肥胖。

三、病理產物形成的病因

(一)痰飲:

1、痰飲的概念

(1)廣義之痰飲:指臟腑功能失調後,使體內水液不能及時輸布而發生障礙,凝聚所形成的一種病理產物。

(2)狹義之痰飲:指飲停胃腸而致的痰飲。

2、痰飲的分類

(1)有形之痰飲:視之可見,觸之可及,聞之有聲的痰飲(實質性)。

(2)無形之痰飲:視之不見,觸之不及,聞之無聲,只見其症不見其形的痰飲。

(3)痰:濃度大,質地稠厚。

(4)飲:濃度小,質地清稀。

3、痰飲的形成

飲食不節、七情內傷、外感六淫、五臟虧虛使臟腑氣化失司,肺不行水、脾失運化、腎不主水,三焦水道失司,膀胱氣化失常,水溼停聚,從而形成痰飲。

4、痰飲的致病特點

(1)阻礙經絡氣血——經絡臟腑失常

(2)症狀複雜,變幻多端——表現各異

(3)病勢纏綿,病程較長——溼邪

(4)易於擾亂神明——矇蔽清竅

(5)多見滑膩舌苔,咳、喘、悸、眩、嘔、滿、腫、痛。

(6)“百病多由痰作祟”、“怪病多痰”。

5、痰飲的病證特點

(1)痰

頭—眩暈,昏不知人;咽喉—喉中梗阻,吞之不下,吐之不出(梅核氣);肺—胸悶,咳喘,痰多;心—心悸,神昏,失眠,癲狂;

肝—面青,眩暈,動風;脾—腹脹,身重,肢倦;腎—腰膝痺痛,足冷;胃—脘痞,嘔惡;胸脅—胸脅脹滿疼痛;四肢—麻木,疼痛;經脈筋骨—瘰癘、痰核、陰疽、流注、癱瘓等。

(2)飲

肌膚(溢飲)—肢體水腫,身重無汗;胸脅(懸飲)—咳嗽引脅疼痛,胸脅脹滿;胸膈(支飲)—胸悶,咳喘不得平臥,其形如腫;腸胃(痰飲)—腸鳴,腹滿,口乾,食少。

(二)瘀血

1、瘀血的概念

(1)瘀血:血行障礙,血液凝聚而形成的病理產物,屬繼發性致病因素。包括離經之血積存體內、血滯於經脈及臟腑內。

(2)血瘀:指血液執行遲緩或流通不暢,甚至血液停滯瘀阻的病理狀態。

2、瘀血的形成

(1)離脈之血

(2)外傷——絡傷血液

(3)氣虛——氣不攝血

(4)血熱——迫血妄行

(5)血液淤積

(6)氣虛——血行無力

(7)氣滯——血行受阻

(8)血寒——寒凝血滯

(9)血熱——煎熬粘滯

(10)津虧——津虧血澀

(11)痰濁——因痰而瘀

3、瘀血致病的特點

(1)一般特點:疼痛不移、夜間明顯、刺痛;腫塊;出血紫暗,夾血塊;望診,青紫瘀斑;脈診,脈澀——澀、遲、弦、結、代等瘀血內停的部位特點。

(2)瘀阻部位的主要表現:

【心】心悸、胸悶、胸痛、神識不清、發狂;

【肺】胸痛、咳血色暗或夾瘀塊;

【肝脾】脅痛、痞塊、疼痛拒按;

【子宮】小腹疼痛,月經不調,閉經,惡露不淨;

【四肢】區域性冷痛,青紫;【皮內】皮下青紫、血腫。

四、其他

外傷,金石,水火燙傷,蟲獸等。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