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健康/ 正文

如何擺脫抑鬱焦慮和負面情緒?試試這3種方法!

蔡女士今年50歲,是一名全職家庭主婦,和丈夫及兒子一家人相處和樂,經濟無憂。這樣的生活在外人看來幸福美滿,但蔡女士卻經常沒來由地心情鬱悶,最近更常有頭暈、疲勞、失眠等身心症狀,於是就醫諮詢;經醫師評估她長時間處於抑鬱緊張情緒,建議心理治療。

童年遭遇逆境 成年後易罹身心疾病

在幾次諮詢過後,心理諮詢師榮新奇教授發現,蔡女士是受到原生家庭、童年逆境的影響,導致她自我要求極高,對於如何擔任好媽媽、好太太的角色非常敏感,且容易焦慮,長年下來心理不堪重負。

童年逆境是指孩童時期遭到心理、生理、社會方面的不利成長因素。許多國外研究發現,在家庭中遭遇肢體暴力、性侵、目睹家暴、遭父母羞辱或忽略等逆境的孩子,因長期處於負面情緒與壓力中,較難學習如何調節情緒及建立健康的人際關係,成年後得到各種身心疾病的機率也越高。

強烈自卑感來自不愉快的童年經驗

榮教授指出,童年的不愉快可能來自父母的不當言行,或因缺乏正確教養觀念、本身尚有未釋懷的負面成長經驗,而無法適當扮演父母角色,但也可能是因管教方式不適合孩子特質所致。以蔡女士為例,其童年時期遭到父母慣性地貶低、情感忽視,造就成年後容易自卑、過度敏感的個性。

如何擺脫抑鬱焦慮和負面情緒?試試這3種方法!

並非所有負向情緒都和童年有關。榮教授建議,如果想做更多自我探索,可尋求臨床心理師的協助,或應用以下方法協助自己覺察負面情緒,並跳脫其影響:

1.坦然面對

抱持不評價而好奇的心,觀察自己的想法、情緒和行為,並對這些內容保持寬容與接納,而非不斷抵抗、感到疲勞。

2.改變觀點

嘗試用旁觀者的角度看事情。如以第三人稱書寫事件、想法與感受,像是他今天經歷了……,感到……。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拉開距離、放寬視野並非正向思考,若一味要求自己思考事物正向的一面,也是對情緒的否定與壓抑,無助緩解情緒。

3.向著目標前行

專注建構想要的生活。過去的失落或當前的不順遂可能無法改變,負向情緒也難完全消除,但努力朝向目標前進、實現自我時的滿足和成就感,可慢慢減少過去負向經驗在生命中的比重。

在心理諮詢師的引導之下,蔡女士回顧童年經驗和現在情緒的關聯,並學習覺察情緒與放鬆的方法後,現在的她雖仍惋惜小時生活的艱辛,但已能體認現在的生活掌握在自己手中,不再被過去所束縛。

END

文字:諮詢師陳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