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健康/ 正文

中國新版《妊娠期高血壓疾病診治指南》出臺——原班專家權威解讀

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是產科常見的併發症,是導致孕產婦和圍產兒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尤其子癇前期更是嚴重威脅母嬰健康與安全。為了更好地規範與指導妊娠期高血壓及子癇前期的臨床診療實踐,中華醫學會婦產科學分會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學組於近期釋出了「妊娠高血壓疾病診治指南(2020)」(以下簡稱《指南》),開啟我國妊娠期高血壓診療新篇章。

中國新版《妊娠期高血壓疾病診治指南》出臺——原班專家權威解讀

作為《指南》的主要撰寫人,北京大學附屬第三醫院楊孜教授和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婦產醫院張為遠教授在近期的線上直播會議中對《指南》要點進行了全面梳理與深入解讀,併為最佳化妊娠期高血壓臨床管理提供了思路與建議。

會議主席張為遠教授指出:「隨著近年來針對妊娠期高血壓診斷、治療和預防預測等方面的全新理念的逐一提出,以及診療技術的飛速發展與檢測方法的不斷完善,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學組專家參考國內外最新進展與各大指南,並結合我國國情與實踐經驗制定了新版《指南》,以期助力擴充套件臨床多方面診療思路、提升各級醫院產科的診療水平、推進產科領域的學術發展。」

《指南》

4

更新要點:指導高危患者全程管理

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分為 4 類:妊娠期高血壓、子癇前期-子癇、妊娠合併慢性高血壓和慢性高血壓伴發子癇前期。《指南》指出,未能及早識別和發現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是目前臨床上普遍存在的問題,若能及早發現,約有一半的妊娠高血壓疾病相關孕產婦死亡可以避免。因此,此次《指南》相較於 2015 年版指南更加強調了儘早排查和篩選風險因素、前期預警預測、早期識別與診斷的重要意義。

基於此,《指南》在影響子癇前期發病的風險因素中增加孕期各種影響因素(如表 1),並明確指出不是每例子癇前期孕婦都存在所有風險因素,且多數子癇前期見於無明顯風險因素的所謂「健康」孕婦。楊孜教授指出:「提升對子癇前期風險因素的認識,有助於臨床儘早識別高風險人群,從而更有針對性地強化妊娠前檢查和產前檢查。」

中國新版《妊娠期高血壓疾病診治指南》出臺——原班專家權威解讀

表1 孕婦發生子癇前期的風險因素

在妊娠高血壓疾病的診斷中,除了應包含對孕婦風險因素的排查和血壓的測量外,蛋白尿的檢測也必不可少,其他實驗室檢查針對不同情況有所不同。《指南》明確,妊娠 20 周後孕婦出現收縮壓≥140 mmHg和/或舒張壓≥90 mmHg,伴有任意一項:尿蛋白定量≥0。3 g/24 h,或尿蛋白/肌酐比值≥0。3,或隨機尿蛋白≥(+);無蛋白尿但伴有以下任何 1 種器官或系統受累:心、肺、肝、腎等重要器官,或血液系統、消化系統、神經系統的異常改變,胎盤‐胎兒受到累及等,即可在臨床上診斷為子癇前期。當出現早發子癇前期或 20 周前出現類似子癇前期臨床表現時,臨床需提高警惕,並及時明確與其他疾病的鑑別診斷。

此外,提高對首發症狀的早期識別、提升早期診斷能力也不容忽視。《指南》強調了臨床首發症狀的多樣性和複雜性問題,提示臨床需注意單項血壓升高、單項蛋白尿、血小板降低、低蛋白血癥、水腫、體重過增等,都可能是子癇前期首發病情。

楊孜教授指出:「妊娠相關高血壓疾病的發病背景複雜,尤其是子癇前期存在多因素、多機制、多通路的致病機制。臨床應提升對其‘綜合徵’性質的認知,才能更好地尋找到病因,從而對症施治,最佳化患者全程管理。」

大醫治未病:sFlt-1/PlGF 比值助力子癇前期預測

此次《指南》強化了「大醫治未病」的診療理念,以期透過早預防、早預警、早預測、早識別、早干預,助力減少子癇前期的發生、降低母嬰不良結局。如何有效地預測子癇前期,是最佳化子癇前期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

對此,《指南》明確指出:已有大量研究驗證了可溶性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受體 1(sFlt-1)和胎盤生長因子(PlGF)可在妊娠中期對早發子癇前期的預測起到一定作用。sFlt‐1/PlGF比值對短期預測子癇前期具有臨床價值,sFlt‐1/PlGF 比值≤38 時陰性預測值(排除1周內的子癇前期)為 99。3%;sFlt‐1/PlGF 比值>38 時陽性預測值(預測 4 周內的子癇前期)為 36。7%1。

以上推薦基於 2016 年發表於《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的 PROGNOSIS 研究成果。該研究在 14 個歐洲國家中開展,是一項前瞻性、多中心、雙盲、非干預研究,共納入 1,050 例患者。該研究基於羅氏診斷 Elecsys 子癇前期檢測,證實了 sFlt-1/PlGF 比值具有子癇前期的短期預測價值,同時推導並驗證了單一截斷值——38 在一週內排除子癇前期方面的重要價值。

為了進一步驗證 sFlt-1/PlGF 比值在亞洲女性中作為預測子癇前期風險的有效性,25個亞洲研究中心聯合開展了 PROGNOSIS ASIA 多中心臨床研究,並於 2019 年在《Hypertension》雜誌上發表了研究成果:與 PROGNOSIS 研究結果一致。該研究顯示,sFlt-1/PIGF≤38 排除 1 周內胎兒不良結局的 NPV 為98。9%;sFlt-1/PlGF 比值與分娩時間及早產相關,首診 sFlt-1/PlGF 比值>38 時,即時分娩可能性高出 2。9 倍2。

「連續監測 sFlt-1/PlGF 比值可為臨床管理高危患者提供可靠的參考指標,助力最佳化臨床決策。最新的研究提出,最佳的預測方法是聯合孕婦的風險因素與其MAP、PlGF、子宮動脈搏動指數(UTPI),準確性更高3。」張為遠教授強調,「《指南》同時指出,關於生物標誌物預測子癇前期及如何結合其他生物物理引數的聯合應用,還需要結合更多中國人群的臨床研究證據,從而制定符合中國國情的方案。」

羅氏診斷的子癇前期檢測囊括 sFlt-1 和PIGF 兩種血清蛋白的檢測指標,全面覆蓋整個孕期的風險評估、篩查、輔助診斷、治療監測及短期預測不良結局,能有效助力臨床儘早識別子癇前期的風險,最佳化子癇前期全程管理。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