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健康/ 正文

醫案|中醫辨證治療哮喘五則

案例一

張菜,男,19歲,農民。

初診:患者經常悶氣發喘,已有6年,因受風寒引起,春夏亦常發作,常服用氨茶鹼,異丙腎上腺素等藥物,時輕時重。患者3日前突然哮喘發作,不能平臥,張口抬肩,聲粗氣喘,鼻有清涕,喉有痰鳴音,咯白色清稀痰,脈浮緊,舌淡苔白,聽診:兩肺哮鳴音滿布。

診斷:寒哮。

治宜:宣肺散寒,祛邪止哮。以小青龍湯加減治之。

處方:炙麻黃6克,炒杏仁12克,桂枝6克,細辛6克,五味子6克,乾薑6克,半夏10克,茯苓15克,徐長卿20克,葶藶子20克,炙甘草6克。共2劑。水煎服,每日1劑。

二診:患者哮喘大減,已能入睡,按上方繼續服用2劑。

三診:哮喘症狀顯著減輕,上方去桂枝,減細辛至3克,加烏梅酸收,以防諸藥耗散太甚,太子參健脾補虛扶正,連服6劑。

四診:哮喘已平,改用益氣溫腎固本之劑,間斷服3個月收功。

按語:綜觀全方,有散寒化飲平喘、溫通開閉之功,降逆宣肺之效,故哮喘得平。細辛用量較一般超過1倍~3倍,對寒哮證效果頗佳,常謂“細辛不過錢,過錢命相連”指單服細辛末而言,煎服即無此虞。曾治一患者寒哮大作,氣機閉塞,呼吸急迫,以上方意用細辛12克,1劑哮喘大減。近數年來,餘治寒哮發作,每重用細辛而多獲卓效。

案例二

胡某,男,11歲,學生。

初診:素患哮喘症,已有3年餘,近月餘經常哮喘發作,自前日哮喘較重,氣息發喘,呼吸迫促,咽喉痰鳴,胸高腹陷,痰少而稠,喜飲水,口乾面赤,唇紅舌燥,苔微黃,脈數有力,體溫38攝氏度,證屬熱哮,治以清熱理肺平喘之劑。

處方:炙麻黃5克,生石膏20克,炒杏仁10克,桑白皮15克,地龍10克,魚腥草20克,葶藶子15克,殭蠶6克,石韋15克,黃芩6克,甘草4克。共2劑。水煎服,每日1劑。

二診:患者哮喘已輕,體溫37。3攝氏度,效不更方,繼續服用3劑。

三診:體溫正常,肺熱已減,哮喘偶爾發作,已能上學,用上方去生石膏減麻黃至2克,加白果仁、烏梅、北沙參、五味子以斂肺陰。共10劑。

四診:患者症狀已緩解,乃用固本益氣湯,調服,隔日1劑,鞏固療效。

按語:該患者哮喘症原有宿根,致常發作,導致體虛,近又外感風邪化熱,肺失肅降,氣道被阻,而成熱哮。治以清肺熱,瀉肺氣,宜開氣機,解痙脫敏之劑,其效甚捷,再用補腎養陰固本之劑以收功。

案例三

劉某,男,28歲,農民。

初診:患者自幼年起即有哮喘症,冬季、夏季均發,時輕時重,近幾日哮喘發作,悶喘加重,咯白黏痰,兩肺滿布哮鳴音(+++),脈細數,舌質淡潤、苔微黃。

診斷:寒熱夾雜型哮喘。

治宜:宣肺清解,平喘脫敏。

處方:炙麻黃6克,地龍10克,太子參15克,茯苓15克,射干10克,炙桑白皮15克,炒杏仁15克,徐長卿15克,當歸10克,烏梅6克,北沙參15克,白果仁15克,甘草6克。共3劑。水煎服,每日1劑。

二診:患者服藥後症狀減輕,在上方基礎上,加入桂枝,淫羊藿。共15劑。

三診:患者哮喘已平,哮鳴音消失,病情穩定,改用扶正固本,健脾補腎之劑。

處方:太子參15克,茯苓15克,生山藥13克,白果仁15克,麥門冬10克,淫羊藿13克,仙茅6克,五味子10克,徐長卿15克,熟地黃20克,當歸10克,生白朮6克,沙參9克,甘草6克。13劑。

隨訪患者,療效確切。

按語:該患者喘悶咯白黏痰,舌淡,屬寒,脈數苔薄黃,屬熱。寒熱相兼可稱為寒熱夾雜型。應用麻黃、杏仁、桑白皮、地龍、射干、白果仁宣肺平喘,解痙脫敏,寒熱並用以理氣機,氣道宣通哮喘自平。本證久病腎虛是本,伏痰是標,症狀緩解,溫腎助陽,以培元固根,使正氣存內,邪自不幹,哮喘可不再犯。

案例四

劉某,男,34歲,工人。

初診:患者素有哮喘症10餘年,冬季、夏季皆犯病,日夜無定時,原因不明,似與風寒有關,大發作時須注射氨茶鹼、地塞米松等進行緩解。近1個月來,患者常服用異丙腎上腺素進行治療,自前日喘息發作,悶喘甚劇不能工作。哮鳴音(+++),脈浮略滑數,舌淡潤。

診斷:哮喘持續發作,正虛邪盛。

治宜:平哮湯加減。

處方:炙麻黃6克,炒杏仁12克,桑白皮20克,地龍12克,蟬蛻6克,蜈蚣2條,當歸12克,細辛5克,徐長卿20克,熟地黃20克,太子參15克,白殭蠶10克。共3劑。水煎服,每日1劑。

二診:哮喘、咳嗽均減輕。效不更方,繼續服用6劑。

三診:哮喘基本停止,聽診仍有散在哮鳴音,隨改用溫腎理肺之劑。

處方:熟地黃20克,五味子10克,淫羊藿15克,白果仁15克,茯苓15克,太子參13克,當歸12克,乾薑5克,細辛4克,地龍15克,蜈蚣2條,炒杏仁13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劑。以本方共服15劑,症狀完全消失。

按語:該患者為哮喘持續性發作1個月餘而不能緩解,邪正相爭不能平息,餘均按持續期正虛為主,兼有肺氣不宜,用平哮理肺佐以補益腎氣進行治療,後以溫補腎陽為主,達到陽氣盛、病邪祛、哮喘止的目的。

案例五

張某,女,71歲。

初診:素有過敏性哮喘病史,現又持續發作1個月餘,經多家醫院治療,但療效不顯。患者哮喘多發於睡前或夜間,影響睡眠,並伴有咳嗽、悶氣,咯痰不多,脈滑數尺弱,舌淡暗,兩肺哮鳴音滿布。

治宜:補腎平喘湯。

處方:熟地黃15克,山茱萸15克,五味子10克,菟絲子12克,白果仁15克,炒杏仁12克,茯苓15克,北沙參15克,徐長卿20克,太子參15克,蜈蚣2條,炙麻黃6克,檳榔12克,甘草6克。共3劑。

患者服藥後,悶喘已輕,於原方減麻黃3克,再服用10餘劑,病癒。

按語:《黃帝內經》記載:“必先伏其所主,而先其因。”此例治療即因其久病腎虛,又多發於黃昏及子夜,閉藏失職,腎氣失納,上逆於肺而發哮喘。治宜補腎納氣為主,佐以宣理氣機,使腎氣固,肺氣宣則哮喘自平。方中熟地黃、山茱萸、菟絲子可補腎陰壯腎陽,使腎氣旺盛,納氣有力;白果仁、炒杏仁、五味子補腎氣、益肺氣,並有收斂納氣之功,善治咳喘症;太子參益氣健脾;檳榔豁痰理氣;地龍、當歸、徐長卿脫敏活血,血行瘀消哮喘可止;茯苓祛溼痰;北沙參潤肺燥;甘草止咳祛痰,調和諸藥,使肺氣利,腎氣復,虛火平,氣順痰消,故各症自除。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有身體不適請到正規醫院就醫

溫馨提示:文中所涉及到各類藥方、驗方等僅供參考學習,不能作為處方,請勿盲目試藥,本平臺不承擔由此產生的任何責任!

宣告:本文源於網路,若涉及作品內容、版權或其他問題聯絡我們刪除。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