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健康/ 正文

小寒:冬季正式開始,天寒人不寒

小寒:冬季正式開始,天寒人不寒

小寒,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3個節氣,也是冬季的第5個節氣,於每年公曆1月5-7日交節。冷氣積久而寒,小寒是天氣寒冷但還沒有到極點的意思。《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云:“小寒,十二月節。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則大矣。”小寒,標誌著季冬時節的正式開始。它與大寒、小暑、大暑及處暑一樣,都是表示氣溫冷暖變化的節氣。

小寒時節,我國大部分地區已進入嚴寒時期,土壤凍結,河流封凍,天氣寒冷,人們叫做“數九寒天”;南方雖然沒有北方峻冷凜冽,但是氣溫亦下降明顯。根據我國氣象資料,小寒是氣溫最低的節氣,只有少數年份的大寒氣溫低於小寒的。俗話講:“冷在三九”,隆冬“三九”也基本上處於小寒節氣內,因此有“小寒勝大寒”之講法。

文學典故

典籍記載:“小寒之日雁北鄉,又五日鵲始巢,又五日雉始雊”。雁北鄉:鄉,嚮導之義。二陽之候,雁將避熱而回,今則鄉北飛之,至立春後皆歸矣,禽鳥得氣之先故也;鵲始巢:鵲,喜鵲也,鵲巢之門每向太歲,冬至天元之始,至後二陽已得來年之節氣,鵲遂可為巢,知所向也;雉始雊:雉,文明之禽,陽鳥也,“雊”是鳴叫的意思,雉在近四九時會感陽氣生長而鳴叫。

作為中國傳統節氣之一,歷史上不乏吟誦“小寒”的詩篇。

唐代詩人元稹寫有《小寒》詩:

小寒連大呂,歡鵲壘新巢。

拾食尋河曲,銜紫繞樹梢。

霜鷹近北首,雊雉隱叢茅。

莫怪嚴凝切,春冬正月交。

宋代詩人黃庭堅著有《駐輿遣人尋訪後山陳德方家》,描述了小寒節氣情景:

江雨濛濛作小寒,雪飄五老發毛斑。

城中咫尺雲橫棧,獨立前山望後山。

南宋中興四大詩人之一范成大,作《窗前木芙蓉》詩: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應似客心酸。

更憑青女留連得,未作愁紅怨綠看。

鑑於小寒時節天寒地凍、北風蕭瑟、寒冷肅殺景象,詩句多蒼涼冷峻,寒意徹骨。

民間諺語

小寒正處三九前後,俗話說:“冷在三九”,其嚴寒程度也就可想而知。華北一帶有“小寒大寒,滴水成冰”的說法,江南一帶有“小寒大寒,冷成冰團”的說法。有的年份小寒不是很冷,這往往預示大寒要冷,廣西群眾有“小寒不寒寒大寒”的諺語。

根據小寒的冷暖情況預示未來天氣的諺語不少。如“小寒天氣熱,大寒冷莫說”“小寒不寒,清明泥潭”“小寒大寒寒得透,來年春天天暖和”“小寒暖,立春雪”、“小寒寒,驚蟄暖”等。

根據小寒節氣陰雨(雪)情況,預示未來天氣的諺語有:“小寒濛濛雨,雨水還凍秧”“小寒雨濛濛,雨水驚蟄凍死秧”。

群眾在多年的實踐中,總結了小寒大寒與小暑大暑的天氣對應關係。如湖南省的“小寒大寒不下雪,小暑大暑田開裂”,山東省的“小寒無雨,小暑必旱”等。

民間風俗

九九消寒,每天一筆:從元代開始,皇宮到民間都時興“九九消寒圖”,圖上或是文字或是圖案,但每個字(繁體字)都是九筆。每年冬至節前掛在室內,從頭九第一天開始填起,逐日填廓,每天一筆。每填寫完一字,便過一九,句成而九九八十一天盡。數九計數,書法描紅,既能求得消寒,也算是冬日裡一種不錯的消遣怡情的養生方法。

探梅:早瘦梅先發,淺苞纖蕊。小寒雖冷,但是此時臘梅已開,紅梅含苞待放,不妨邀幾位好友,外出尋一支梅花撲鼻香。

飲食習慣

俗語說“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說的就是冬令食羊肉調養身體的做法。飲食上,涮羊肉火鍋、吃糖炒栗子、烤白薯成為小寒時尚。在這方面,南京和廣東在飲食上較有自己的特色。

到了小寒,老南京一般會煮菜飯吃,菜飯的內容並不相同,有用矮腳黃青菜與鹹肉片、香腸片或是板鴨丁,再剁上一些生薑粒與糯米一起煮的,十分香鮮可口。其中矮腳黃、香腸、板鴨都是南京的著名特產,可謂是真正的“南京菜飯”,甚至可與臘八粥相媲美。

而廣州不同, 傳統上, 小寒早上吃糯米飯, 為避免太糯, 一般是60%糯米40%香米, 把臘肉和臘腸切碎, 炒熟, 花生米炒熟, 加一些碎蔥白, 拌在飯裡面吃。廣東人很講究食療。小寒因處隆冬, 土氣旺, 腎氣弱, 因此, 飲食方面宜減甘增苦, 補心助肺, 調理腎臟。在飲食上可多吃羊肉、牛肉、芝麻、核桃、杏仁、瓜子、花生、棒子、松子、葡萄乾等, 也可結合藥膳進行調補。如山藥羊肉湯, 太子參燉鵪鶉, 遠志棗仁粥, 山藥枸杞蒸雞, 首烏煲雞蛋等。

“小寒遊子要思歸,大寒歲末慶團圓”, 過了冬季的最後一關,年關也越來越近,歸家的日子便可扳著指頭數起來了。忙活了一年,“回家”二字,才是漂泊的真正意義。天氣再冷,對回家的渴望,始終綿遠悠長。

人們也開始忙著寫春聯,剪窗花,趕集買年畫、彩燈、鞭炮、香火,辭舊迎新,一起為春節做著準備。日子紅紅火火,忙忙碌碌,也是倍感溫暖的時刻。

小寒已至,天寒人不寒。

(本文來源:四川省地方誌工作辦公室)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