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健康/ 正文

【健康】治未病一詞首見於《黃帝內經》,其中有哪些中醫理念?

一、何謂治未病

【健康】治未病一詞首見於《黃帝內經》,其中有哪些中醫理念?

“未病”一詞首見於《黃帝內經》,“是故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夫病已成而後藥之,亂已成而後治之,譬猶渴而穿井,鬥而鑄錐,不亦晚乎!”。

治未病是中醫學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透過飲食起居、情志調理、運動療法、中草藥、經絡調理等各種中醫傳統療法,調養體質,調理身體陰陽氣血平衡,增強人體抗病能力,讓人體少生病、不生病,即使得病也能儘快痊癒,痊癒後少復發。

二、治未病包括哪三個層次?

【健康】治未病一詞首見於《黃帝內經》,其中有哪些中醫理念?

“不治已病治未病”是早在《黃帝內經》中就提出來的防病養生謀略,是至今為止我國衛生界所遵循的“預防為主”戰略的最早思想,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變、瘥後防復三個層次。

①未病先防,重在養生,或者運用中醫藥及各種傳統療法促使欲病狀態向健康狀態轉變,預防未來可能發生的疾病。

②既病防變,已經生病了就要及時治療,以防止疾病的進一步進展,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③瘥後防復,疾病痊癒後進行合理的調攝防止疾病復發。

三、哪些人需要治未病?

【健康】治未病一詞首見於《黃帝內經》,其中有哪些中醫理念?

第一類 中醫體質偏頗人群,氣虛質、陽虛質、陰虛質、痰溼質、溼熱質、氣鬱質、血瘀質或特稟質等偏頗體質者。

第二類 亞健康人群,處於亞健康狀態者。表現為一定時間內的活力降低、功能和適應能力減退的症狀,但不符合現代醫學有關疾病的臨床或亞臨床診斷標準。

第三類 病前狀態人群。具備與具體疾病相關的風險因素,或出現理化指標異常,但未達到相關疾病的診斷標準,容易向疾病狀態轉歸的一種疾病前持續狀態。

第四類 慢性疾病需實施健康管理的人群。指已達到相關疾病的診斷標準,處於疾病穩定期,願意接受中醫健康管理,透過生活方式改變與自我保健,可以提高生活質量、促進疾病向愈的人群。

第五類 健康人群。所有健康人群及關注健康的特殊人群,如育齡婦女(孕前、產後調理)、男性(育前保健)、都市白領(職場壓力)、考前人群(學習壓力)、中老年人(延年益壽)等。

“治未病”作為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作為中醫藥學奉獻給人類的先進和超前的思維,其實質就是“人人享有健康”。中醫學在醫學模式、理論特點和診療方法上,對疾病的防治具有明顯優勢,中醫的防治原則始終貫穿著“治未病”思想。

轉發分享給關心的人

多一個人看到,就多一份健康!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