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古今樅陽 | 歷史上的晉熙王、晉熙郡、晉熙太守(一)

【說明】此文引用。由於《桐城縣誌》有毀,宋修《同安志》、《齊安志》,明、清所修《浮山志》無法查到。現查閱明正德《安慶志》殘本、康熙《安慶府志》、嘉慶《廬州府志》、康熙《桐城縣誌》殘本、《廬江縣誌》、《無為州志》等,參閱古桐城文人的詩文,並查閱明本朱熹批《通鑑》、《晉書》、《南齊書》、《北齊書》、《陳書》等典籍。

現今樅陽縣古稱龍舒之地。石溪齊安為州郡設定,是安慶府前身。石溪舊有彭(湓)城、武城之稱。西漢以前有桐宮設定,漢武帝南巡曾駐蹕於此,後將行宮改為離宮,齊安宮。漢楚英王母許氏無寵,住於離宮。劉宋時有王府設定。

三國時,呂蒙為廬江太守時,曾築新城,在今白柳鎮山河村,劉宋時設陰安縣於此。稱之為金城。據《桐城續修縣誌》記載:“《晉書﹒地理志》:廬江太守舒令,晉熙太守陰安令”。《廬江縣誌》晉之廬江郡移治石渠南。《晉書﹒地理志》記載:晉熙太守領縣。這些記載,說明當時的太守兼任縣令。二城南北相距約1。5千米,中間有蒼峴山,其北稱山陰,南稱山陽。石溪街有衙門譙樓、刑場遺址,監獄設在黑屋裡。筆者還找到古代衙門石獅、官員石雕像及建築構件殘片(如圖)。

從晉到南北朝,戰爭頻發,稱謂更改頻繁,本文著重從史料中按時間順序,以廬江、晉熙為主要線索,摘錄從晉到隋初(265-610年)歷時近345年間,曾任廬江太守、晉熙王及王府官員和晉熙太守。若有錯誤和遺漏,歡迎批評。

古今樅陽 | 歷史上的晉熙王、晉熙郡、晉熙太守(一)

古今樅陽 | 歷史上的晉熙王、晉熙郡、晉熙太守(一)

古今樅陽 | 歷史上的晉熙王、晉熙郡、晉熙太守(一)

古今樅陽 | 歷史上的晉熙王、晉熙郡、晉熙太守(一)

古今樅陽 | 歷史上的晉熙王、晉熙郡、晉熙太守(一)

一、晉熙郡設定

晉置廬江郡於石溪。東晉南渡,晉安帝分廬江郡南置晉昌郡,因避孝武諱,改為晉熙。領縣二。後僑置頓丘郡陰安於此。太清四年(550年),太湖左縣來屬晉熙,領縣五。晉安帝設晉熙郡前,廬江郡,領縣三:舒、潛、始新。潛非今天的潛山縣,位置在現廬江縣南,廬江縣誌記載,東晉潛縣一直存在,其履蓋有大有小。查閱明清桐城文人詩文及本地家譜,均有潛川和潛邑記載。

古今樅陽 | 歷史上的晉熙王、晉熙郡、晉熙太守(一)

《晉書•地理志》:寧康元年(373年),於漢廬江郡之南設定晉熙郡。明正德《安慶志·地理志七》:晉熙郡,安帝分置。戶,缺。康熙《桐城縣誌•建置》:“晉舒縣隸屬廬江郡,後隸屬揚州道,又隸晉熙郡,東晉於皖分置。南宋,舒縣又名陰安縣,隸廬江郡”。《食貨典﹒第十卷﹒戶口部匯考二》:宋孝武帝時(430―464年),懷寧太守,領縣三,戶一千三百一十五,口五千九百五十。晉熙太守,領縣二,戶七百八十五,口三千九百二十五。

現藏美國哈佛大學圖書館,明朝版本朱煮注《資治通鑑綱目﹒梁文帝》:“太清四年(550)丙午,繹下令大舉討侯景,移檄遠近。鄱陽王(蕭)範至湓城,以晉熙為晉州。遣其世子(蕭)嗣為刺史江州郡縣,多輒改易(改易郡縣守令也)尋陽王大心政令,所行不出一郡……。五月,梁鄱陽王範卒。範自樅陽,遣信告江州刺史尋陽王大心,大心以湓城處之,既至,以晉熙為晉州,遣其世子嗣為刺史,大心政令不出一郡,遣兵擊莊鐵嗣與鐵善,遣侯瑱將兵助之,由是二鎮相猜,無復討賊之志,大心使徐嗣徽築壘稽亭,以備範市糴不通,範數萬之眾無所得食,多餓死,憤恚而卒)。集覽(晉熙,案《宋書志》:晉熙郡古陰安城也。宋文帝置太湖左縣屬晉熙,今安慶太湖縣侯瑱。瑱,他甸反) ”。

古今樅陽 | 歷史上的晉熙王、晉熙郡、晉熙太守(一)

古今樅陽 | 歷史上的晉熙王、晉熙郡、晉熙太守(一)

二、歷代晉熙王

西晉(265—317年)、東晉(316—420年),封建情況待考。

南朝宋(420年—479年)。由劉裕建立,共傳4世,歷9帝,享國59年。

劉子輿,字孝文,劉宋孝武帝劉駿(453—464年在位)第二十一子,初封晉熙王。後來宋太宗明皇帝劉彧,把他過繼給劉義真為後嗣,襲封廬陵王。為輔國將軍、南高平、臨淮二郡太守,並未拜,為太宗所殺。

劉昶(435-497),字休道,宋文帝劉義隆第九子,為晉熙國太妃謝容華生。元嘉二十二年(445),封義陽王,為輔國將軍。世祖踐阼,遷太常。二十七年,為輔國將軍、南彭城、下邳二郡太守。孝建元年(554),以會稽太守,立東揚州郡,昶為刺史。大明元年(457),徵為秘書監,領驍騎將軍。前廢帝劉子業即位(465)。

465年,(和平六年九月)是月,劉子業徵北大將軍、義陽王劉昶自彭城來降。冬十月,徵陽平王新成、京兆王子推、濟陰王小新成、汝陰王天賜、任城王雲入朝。是歲,劉子業叔父彧殺子業僭立。《魏書·獻文帝本紀》

467年,泰始三年十一月,立建安王休仁第二子伯猷為江夏王,改封義陽王昶為晉熙王。昶聚起兵。統內諸郡,並不受命,將佐文武,悉懷異心。昶知其不捷,乃奔北魏,棄母妻,唯攜愛妾吳氏一人,自隨。昶家還都,二妾各生一子。太宗名長者曰思遠,小者曰懷遠,尋並卒。泰始六年,以第六皇子燮字仲綏繼昶,改昶為晉熙王。燮襲爵。前廢帝劉子業即位後懷疑劉昶有異心。開建五等,封昶齊郡開國公,加宋王之號。死後諡曰明。

劉燮(470年-479年),字仲綏,宋明帝劉彧第六子,母為謝修儀。(明帝鄭修容生皇子智井、次晉熙王燮,與皇子法良同生。《南史﹒卷十四》)

劉燮泰始六年出生,四月癸亥(470年6月14日),宋明帝封劉燮為晉熙王,為揚州刺史,食邑三千戶,出繼宋文帝第九子劉昶。

478年,邵陵殤王友,字仲賢,明帝第七子也。後廢帝元徽二年,太尉、江州刺史桂陽王休範反誅,皇室寡弱,友年五歲,出為使持節、督江州豫州之西陽、新蔡、晉熙三郡諸軍事、南中郎將、江州刺史,封邵陵王,食邑二千戶。府州文案及臣吏不諱有無之有。順帝即位,進號左將軍,改督為都督。升明二年(478年),徙都督南豫豫司三州諸軍事、安南將軍、南豫州刺史、歷陽太守。三年,薨,無子,國除。《宋書·明四王傳》

南齊(479-502年)

477年,蕭道成殺後廢帝劉昱,擁立其弟劉準繼位。蕭道成被封齊王。

479年,建元元年四月甲午,蕭道成受禪,建立南齊,降封劉燮為陰安縣公,食邑一千五百戶。公元479年4月20日,劉燮及全家被殺害。(受禪臺,已毀。)【按】此時陰安改成齊安。

486年,蕭銶(479-494年),字宣攸,南齊高帝蕭道成第十八子,齊武帝蕭賾之弟。生母陸修儀。齊武帝永明四年二月己未(486年3月18日),封晉熙王。

蕭寶嵩(?—502年),字智靖,南齊明帝蕭鸞第十子也,殷貴嬪生,封晉熙王。永元二年,為冠軍將軍、丹陽尹。仍遷持節、都督南徐兗二州軍事、南徐州刺史,將軍如故。中興元年(501年年),和帝以為中書令。明年(502年),謀反伏誅。

南梁(502-557年),其間有侯景之亂,被東魏佔領。

500年,蕭大圜(?—約581),字仁顯,北朝周、隋間學者、文學家,南朝梁宗室。南朝梁簡文帝第二十子。梁大寶元年(550),封樂梁郡王,除宣惠將軍、丹陽尹。侯景之亂,潛遁至江陵,元帝改封晉熙郡王,除寧遠將軍,琅玡、彭城二郡太守。

保定二年(562),詔曰:梁汝南王蕭大封、晉熙王蕭大圜等,梁國子孫,宜存優禮,式遺茅土,寔允舊章。大封可封晉陵縣公,大圜封始寧縣公,邑各一千戶。尋加大圜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並賜田宅、奴婢、牛馬、粟帛等。俄而開麟趾殿,招集學士。大圜預焉。

東魏(534-550年)

東魏置行臺,後周置總管府,後改曰舒州,尋復曰:荊河州。東魏約27年。

北齊(550-577年)

556年,(天寶)六年夏四月庚申,(北齊顯祖文宣皇帝)帝如晉陽。丁卯,儀同蕭軌克梁晉熙城,以為江州。《北齊書·文宣帝本紀》

後周(557—581年),查桐城志有北朝後周。

蕭瓛(562—585年),西梁孝明皇帝蕭巋之子,封晉熙王(《周書》作“義興王”)。後來投降陳朝,官侍中、安東將軍、吳州刺史。陳朝滅亡後,吳州百姓推舉他為首領對抗隋朝,後來被宇文述所敗,斬於長安。

陳朝(557年—589年),基本在江南,江北由北齊,後周佔領。

575年,陳叔文,字子才,晉熙王叔文,宣帝第十二子。性輕險,好虛譽,頗涉書史。(太建七年八月)戊午,平固侯陳敬泰等克晉州城。九月甲子,陽平城降。壬申,高唐太守沈善度克馬頭城。甲戌,齊安城降。(太建七年冬十月)己巳,立皇子叔齊為新蔡王,叔文為晉熙王。位都督、湘州刺史。後來投降隋朝,隋文帝嫌其不忠,而方懷柔江表,遂授開府、宜州刺史。陳亡,入隋,後為尚書主客郎。(《陳書·卷五·本紀第五》)

581年,開皇元年,楊廣為淮南太守,封為晉王,齊安郡公李徹總晉王府軍事,作為他的輔佐。

三、晉熙王國部分官員有:

範述曾,為宋晉熙王國侍郎。齊初,至南郡王國郎中令,遷尚書主客郎、太子步兵校尉,帶開陽令。

解褐,宋末晉熙國常侍。

虞玩之,泰始中,除晉熙國郎中令,尚書起部郎,通直郎。

蕭諶,晉熙國侍郎,左常侍。等等。

孔琇之,隆昌元年(494),遷琇之為寧朔將軍、晉熙王冠軍長史,行郢州事,江夏內史。

柳世隆,晉熙王安西司馬,加寧朔將軍。

劉悛,晉熙王撫軍中軍二府長史,行揚州事。

垣榮祖,晉熙王徵魏、安成王車騎中兵,左軍將軍。

呂安國,元徽二年,為晉熙王徵魏司馬,輔師將軍如故。轉游擊將軍。

蕭赤斧,晉熙王撫軍中兵參軍,晉熙王文學。

蕭琛,晉熙王長史、行南徐州事。

茹法亮,為晉熙王郢州典籤,除長兼殿中御史。世祖鎮盆城,法亮求留為上江州典籤,除南臺御史,帶松滋令。

沈攸之,元徽四年,以上為晉熙王鎮西長史、江夏內史、行郢州事。順帝立,徵晉熙王燮為撫軍、揚州刺史,以上為左衛將軍,輔燮俱下。沈攸之事起,未得朝廷處分,上以中流可以待敵,即據盆口城。

王延之,侍中,秘書監,晉熙王師。

庾杲之,晉熙王鎮西外兵參軍,世祖徵滷府功曹,尚書駕部郎。

荀伯玉,晉熙王府參軍。

陸慧曉,為晉熙王冠軍長史、江夏內史,僚佐以下造詣,必起送之。

王思遠,晉熙王撫軍行參軍,安成王車騎參軍。

蕭長懋,世祖還鎮盆城拒沈攸之,使太子勞接將帥,親侍軍旅。除秘書郎,不拜。授輔國將軍,遷晉熙王撫軍主簿。

蔡凝,晉熙王府長史。

蕭穎胄,晉熙王文學。

徐陵,後主立,授和戎將軍、宣惠晉熙王長史,行丹陽郡國事。《石溪徐氏宗譜》有載。(待續)

文圖:吳成立(傷者系縣政協文史研究員)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