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巴河歷史】一位斗大的字認不上兩簍子的土改第一任鄉長戴淑如,卻曾兩次出席省模範幹部大會

【巴河歷史】一位斗大的字認不上兩簍子的土改第一任鄉長戴淑如,卻曾兩次出席省模範幹部大會

戴淑如

戴家灣(鮓罐壪)地處浠川之畔 坐落於茅江貓兒山對面此乃戴君淑虞世居之地也 先生生於民國己巳年(1929年)季冬 出身貧苦其父燭嵩公為人忠厚 畢生以種張姓佃田為業 先生十二歲入塾 天資敏捷學有長進 然而家道貧寒 兩載未滿輟學務農 居家之日克勤克儉自食其力 沐雨櫛風歷盡艱辛 九歲母謝世 十六歲父親見背 先生在少年時期之徵程坎柯 鄉人目睹無不感嘆 也在舅父之扶持下十七歲成家 先生更加勤勞起早貪黑 田野耕作 農暇經商肩挑步棒 日行百里 雖利潤微薄 而有少量積蓄

新中國成立後 淑虞先生如魚得水 如鳥翔空奮然而起 加入革命行列 因有遠見卓識精幹有為 深受群眾之愛戴 領導之器重 在合作化時期 公推之為農業合作社主任 秉一顆赤忱之心 立場堅定工作勤懇 聯絡群眾完成任務出色 上級鑑於先生大有作為一九五八年桂月提拔先生為茅江鄉鄉長 先生不以榮而驕卻加謙遜 始終保持勞動人民素吃苦耐勞之精神 一如既往 無論防汛抗旱總站在前列 尤其是關心群眾疾苦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國家連續三年遭受自然災害 病疫流行 當時全鄉重病號數十人進行集中治療 先生除在生活上進行百般照顧外 還朝夕同病號一起進行精神安慰 歷時六天有功者 人人尊敬淑虞先生 兩次出席省模範幹部大會 政府嘉獎全縣傳揚 先生一九八五年退休 熱愛勞動不減當年 仍堅持耕種少量田地 節衣縮食專注於培養下代

摘自《巴江戴氏宗譜》恭贈戴淑虞先生敘

——張瑞廷

在我黨成立百年之際,那些曾經工作在最艱苦,最基層的鄉村土幹部應值得今人學習,懷念。在茅江鄉黨委副書記的位子上待了近三十年的戴淑如同志是地道農民幹部,他的為人處世,行事作風凡熟知的人印象深刻,終難忘卻。雖說他離世二十多年,人們時刻還在思念他。

【巴河歷史】一位斗大的字認不上兩簍子的土改第一任鄉長戴淑如,卻曾兩次出席省模範幹部大會

原茅江鄉政府大門舊址

初解放,戴淑如以青年民兵積極分子加入了黨組織,隨後任所在的瓦窯村支部書記。兩年後抽調到當時的巴河區茅江鄉政府任職,不久區黨委安排他擔任鄉黨委副書記,直到1985年退休離任。

【巴河歷史】一位斗大的字認不上兩簍子的土改第一任鄉長戴淑如,卻曾兩次出席省模範幹部大會

【巴河歷史】一位斗大的字認不上兩簍子的土改第一任鄉長戴淑如,卻曾兩次出席省模範幹部大會

原茅江鄉政府舊址

時今的年輕人沒見過,土改出來的幹部基本算是文盲。“一把手”不夠格,只能擔任副職。就憑他們勤勤懇懇、踏踏實實取得群眾信認;憑他們吃苦耐勞,身先士卒完成各項任務;憑他們廉潔自律,不講待遇為黨樹立形象。戴淑如同志從來不考慮自己的職務升遷,服從組織安排。書記換了一茬又一茬,他總是一腔熱血樂當配角,實在可敬可佩。從解放初到農村承包責任制時,這三十多年農村落後,農民困苦,幹部的工作壓力大。書記上傳下達,副書記分管農業,以住點為家。鄉內哪個大隊落伍,哪個小隊難搞,戴書記就去那裡蹲點。

【巴河歷史】一位斗大的字認不上兩簍子的土改第一任鄉長戴淑如,卻曾兩次出席省模範幹部大會

黃泥崗地勢圖

1964年到1970年戴書記帶上鄉農技員李永華同志(現在八十多歲)來到調軍大隊六隊(我老家所在的隊)。因為這個隊是茅江最大的隊,當時有二百人,四個自然壪,六個姓。田地在望天湖沿岸邊,土壤是黃土粘性,故四個自然壪全稱為“黃土崗”。怕淹又怕幹。戴書記住下來同社員一道參加集體勞動,赤腳捲袖,用划行器劃秧田,扯秧等這些下田的活,也有時拿鋤頭䒵地除草。住固定的戶,吃飯按順序輪流。他吃的條件兩句話:不吸菸、不沾酒、青菜蘿蔔合胃口。吃完了按每人每歺半斤糧票,一角五分錢(那時上邊的標準)放在桌子上,這就是幹部的規矩。那時住隊一無資金扶持,二無緊俏物資指標,職責是協助隊長工作,協助大隊領導工作。指導農業生產,推廣農業技術。六隊雖然隊大人雜,在他的領導下各項任務從不拖欠,年終分值在全大隊屬中等偏上。他懂得農民的疾苦,大集體時社員勞動強度大,每人年食用油不到三斤,一個月一人三十斤稻穀怎叫吃飽飯?每年新麥新谷一登場,隊幹部就暗中先給社員分一部分,戴書記心知肚明,有時故意迴避,有時看見了裝作不知。

記得有一年農曆六月初,他去鄉政府開會,隊長見他走了就每人稱了十多斤新谷。兩天後大隊開大隊幹部,小隊長會,一大隊幹部會上舉報六隊見戴書記走了搞私分。六隊長理虧不敢申辯,戴書記馬上接過話去:“先跟我打了招呼,社員六月六要吃新(吃新米),提前予支口糧,不是私分。”當時會場人員都明白,他是替六隊打掩護,主動替隊長擔責,中間十多年戴書記到別大隊蹲點去了。

【巴河歷史】一位斗大的字認不上兩簍子的土改第一任鄉長戴淑如,卻曾兩次出席省模範幹部大會

原茅江鄉糧站大門舊址

1980年戴書記帶上老李第二次進駐調軍大隊六隊,一些年紀稍大的社員跟他開玩笑:″戴書記,你臉皮真厚,麼又轉來了!“他笑著回答:”我捨不得黃土崗,特別是整天想你這幾個老不死的。”這一說一笑,體現了幹群關係是何等的融冾。社員把他當親人,他視社員為知己。這次來住隊望天湖已經根治了。

【巴河歷史】一位斗大的字認不上兩簍子的土改第一任鄉長戴淑如,卻曾兩次出席省模範幹部大會

交公糧(網路配圖)

1981年風調雨順,墾區中稻大豐收。六隊交清公糧,上面下達的餘糧指標也率先完成了。戴書記根據隊幹部過秤入庫的數字,除留足社員口糧外,還有上萬斤庫存糧。其時茅江還有許多大隊餘糧未賣,戴書記做六隊幹部和社員的工作,把這萬多斤餘糧賣給國家。大家也想的通,要是水淹了把麼事賣?有人問他,我們幫你襯臉,戴書記你麼樣表示?他立馬因勢利導:“你們明天中午把這一萬多斤谷送到茅江糧站,我馬上回鄉去,要各機關在街兩邊張貼大標語,叫糧站的先為你們燒幾桶茶,我和鄉的幹部在糧站門外放大鞭炮迎接。”一拍即合,隊會計買回二十多張大紅紙,做三百面三角小紅旗。

【巴河歷史】一位斗大的字認不上兩簍子的土改第一任鄉長戴淑如,卻曾兩次出席省模範幹部大會

網路配圖

次日早飯後,全隊一百四十多個男女勞力每人挑上一擔籮筐,裝滿上等中稻,前後籮筐插上紅旗,浩浩蕩蕩半里路長的送糧大軍奔赴茅江糧站。只見茅江街上兩邊滿是各機關張貼的大橫幅標語”向超賣萬斤糧的調軍六隊學習,致敬!“沿途看熱鬧的無數。戴書記與鄉政府的幹部燃放鞭炮迎接,這一氣氛為整個茅江的糧食收購起到了鬨動效應。

【巴河歷史】一位斗大的字認不上兩簍子的土改第一任鄉長戴淑如,卻曾兩次出席省模範幹部大會

青年時戴淑如

說點插曲。文革時期,讀了幾年私塾的閔祖宏任茅江鄉黨委書記,紅衛兵搜查他的臥室時找到了的筆記本,上面寫了許多農村的順口溜,歇後語之類的短文,紅衛兵召開批鬥會,說本上記的是變天賬,鼓吹資本主義。抄戴書記的寢室也搜出了他的筆記本,只見上面盡是一些勾,叉,點,圈,橫,豎等。追問他是什麼密碼,代號,他回答我是文盲,公社開會作的筆記,當時記得,現在不認得是畫的麼東西。紅衛兵查不出原由,抓不到把柄,他才倖免沒戴高帽批鬥。

戴書記在家鄉算是吃皇糧的國家幹部。雖說身材魁梧,有點官品,卻沒有絲毫官架子。他一身細布衣,頭上麥草帽,腳穿解放鞋。性格開朗,平易近人。與他一起讓人感到苦也快樂,累也歡心。

【巴河歷史】一位斗大的字認不上兩簍子的土改第一任鄉長戴淑如,卻曾兩次出席省模範幹部大會

老年時戴淑如

別看戴書記是個文盲,斗大的字認不上兩簍子,可他嘴功了得,思維敏捷,出口成章。當年和平鄉黨委副書記張國焱與他年齡一般,二人見面愛開玩笑,可他總把對方弄得臉紅。張國焱渾名叫”嘎嘍“,有年夏天,公社開副書記會,張書記進入會場時,頭戴一頂尖斗笠,腳上穿一雙時新的拖鞋,肩上背一黃色軍用包,戴書記立即送上四句:″頭戴嘎嘍殼,腳穿海棉拖,肩掛黃布包,嘎嘍真甩殼。”弄得會場一陣猛笑。

有一年正月底,浠水縣召開縣、社、鄉三級幹部會,中午在招待所進歺,茅江和平共一席。進歺廳張國焱連忙拿飯瓢盛飯,吃飯時張書記噎住了,急忙喝湯。戴書記見此情景,又隨口溜出了一段笑料:“一進大飯廳,飯瓢搶得哼(很),狠命吃一口,哽(噎)得頸果稱(伸),不是半碗湯,嘎嘍命歸陰。”之後人們送他“農民詩人”的雅號。

巴河印象

微信ID:baheyx520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