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李後主如何丟掉南唐?趙匡胤的這一仗,得從一個書生的反水說起

李後主如何丟掉南唐?趙匡胤的這一仗,得從一個書生的反水說起

李後主如何丟掉南唐?趙匡胤的這一仗,得從一個書生的反水說起

編者按:提起南唐,很多人不免想起後主李煜《虞美人》中那句“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歷史上的李煜雖然缺乏膽識,但卻不乏隱忍。在他即位以後,一直試圖組建起一支強大的軍隊,以期能夠戰勝宋軍,從而擺脫屈辱的從屬地位。然而這一幻想卻被日益強大的宋軍打破,李煜最終還是降伏於宋朝。

開寶七年(974年)9月,趙匡胤發動收復南唐的戰爭。在其策劃之中,他以曹彬、王明、錢俶為三大路,又分揚州、廬州、潭州三小路,共計六路大軍,以“李煜不朝”為由,出兵分攻南唐。

李後主如何丟掉南唐?趙匡胤的這一仗,得從一個書生的反水說起

南唐長期佔據江淮至福建一帶,發達的長江水系無疑為南唐提供了天然的庇護。從當時的情況來看,宋軍所能選擇的方法基本只有以水軍順流而下,從兩湖地區順水勢東進南唐。但宋朝的水軍並不發達,即便傳令荊湖地區督造大艦及黃黑龍船,也僅僅得數千艘而已。宋朝的水軍較之陸軍而言並不強勢,加之這些船隻需要運送軍隊所需諸多糧草,所能承載計程車兵並不太多。

李後主如何丟掉南唐?趙匡胤的這一仗,得從一個書生的反水說起

▲宋朝的戰船體積並不大

但在974年之時卻發生了一個足以影響總體戰局的小插曲。當時,南唐進士樊若水在科考之中未能及第,於是決定投靠宋朝。他深知宋朝對於南唐覬覦已久,因此想透過獻策來謀求官職。在北上之前,他泛舟江上丈量江面,隨後入宋並上書具奏伐南唐之計,建議從採石磯處製造浮橋渡過江面。

李後主如何丟掉南唐?趙匡胤的這一仗,得從一個書生的反水說起

▲樊若水的影視形象

採石磯是安徽馬鞍山以南的長江南岸,位於長江下游湖積、沖積平原區下段,地勢平坦;以下銜接長江支流,水陸交通便利。採石磯是南唐首都金陵的北面門戶,是控制長江流域的鑰匙之一,儘管水流湍急,但入河口卻很大,向來是自北而南攻伐江淮地區的重要跳臺。原本此事殊為不易,但在樊若水數十次實地測量資料之下,趙匡胤決定採納這一意見,從採石磯制浮橋渡江。

李後主如何丟掉南唐?趙匡胤的這一仗,得從一個書生的反水說起

▲譚其驤《中國歷史地圖集·五代·南唐吳越》

由於採石磯河流湍急,南唐朝廷雖得知宋軍在此建造浮橋,卻認為他們無法由此處渡江。而他們對宋朝水軍的兵力有所瞭解,深知此時宋朝很難派出一支數量巨大的水軍南下攻伐,只需要在幾處支流進行阻截即可。自漢水以東過鄂、黃、江州,接鄱陽湖,河道可通向金陵。在鄱陽湖口,南唐以皇甫繼勳率兵十萬屯兵於此。這是宋朝規劃的南方戰場,宋軍以王明為主將,從湘潭地區率兵東進,牽制、剿滅長江沿岸諸州的南唐軍,在吸引南唐注意力並確保糧食補給的同時,切斷其後援。

李後主如何丟掉南唐?趙匡胤的這一仗,得從一個書生的反水說起

▲鄱陽湖

這的確是常規的行軍路線,南唐也將主要的注意力集中於此。除了在江州一帶駐紮重兵外,從江州至金陵城也同樣駐紮不少兵力,而宋軍果然也由此處而來。另一方面,吳越佔據浙江、福建一帶,與南唐毗鄰,與南唐為世敵,但向來與宋朝交好。此番吳越國主錢俶亦受宋朝命令,自東而西進軍南唐常州地區,清掃金陵城東面諸州的南唐守軍。對於這種局面,南唐其實早有預料。

李後主如何丟掉南唐?趙匡胤的這一仗,得從一個書生的反水說起

▲採石磯

然而宋朝的另一路佈置,卻大大超乎南唐想象。在北面,曹彬受命領軍十萬由江陵府沿漢水南下,兵入長江,並屯兵於採石磯搭建東段跨江浮橋;一路屯兵於和州,搭建西段跨江浮橋。南唐在此處屯兵只有兩萬,雖然在兵分兩路以後,曹彬一路的水軍數量並不太多,但依然遠多於當地駐軍,這兩萬人被曹彬軍一口吞下。

李後主如何丟掉南唐?趙匡胤的這一仗,得從一個書生的反水說起

▲李煜畫像

大路軍分別控制三面戰場,同時以潭州、廬州及新克的池州建立兩道防線,加強對於南方諸州南唐軍的防衛;以揚州兵渡江、以吳越克潤州,完成對金陵城的四向包圍。當年11月,採石磯浮橋搭建完畢,宋軍自北岸源源不斷地湧來。再看南部,南路軍主將王明從潭州進發,擊破數千南唐水軍,吸引了南部諸州駐軍的火力;東路吳越在常州附近大破南唐軍,而常州是金陵的東部門戶,南唐只能死守。

李後主如何丟掉南唐?趙匡胤的這一仗,得從一個書生的反水說起

▲李煜的影視形象

北部曹彬率眾共計十萬,在全數渡江以後開始清掃金陵附近州縣的駐軍,設法包圍金陵府。面對這支龐大的軍隊,南唐顯然需要皇甫繼勳抽調駐紮在江州附近的十萬大軍北上支援。但此時皇甫繼勳卻面臨著兩難:宋軍王明所部一直在鄂州至江州一帶徘徊,並不主動接觸南唐水軍主力。若是北上支援,則很可能被兩路宋軍包抄,陷入萬劫不復之地。

李後主如何丟掉南唐?趙匡胤的這一仗,得從一個書生的反水說起

▲曹彬畫像

不僅如此,除了王明一路外,宋方還設定了兩道防線。南方以潭州兵攻襲袁州,牽制南唐南方諸州兵馬;在池州至宣州一帶也設定了一道防線。以此三道防線,趙匡胤隔斷了金陵城與南方諸州水陸兩軍的聯絡,金陵城遂成孤島。直到此時,南唐才發現金陵城已經陷入宋軍的包圍之中,急忙調遣皇甫繼勳的十萬駐軍北上增援。

李後主如何丟掉南唐?趙匡胤的這一仗,得從一個書生的反水說起

皇甫繼勳當然不敢踏入虎口,南唐不得已臨時換將。但是新任主帥朱令贇與皇甫繼勳的意見一致,認為:“我今進前,敵人必反據我後。戰而捷,可也。不捷,糧道且絕,其為害益深矣。”(《續資治通鑑長編·卷16》)除了這一支主力軍隊外,南唐其餘的水陸兵力都在宋軍的攻勢下迅速潰敗,金陵被圍數月。若非金陵城防堅固,或許早已城破國亡。

李後主如何丟掉南唐?趙匡胤的這一仗,得從一個書生的反水說起

▲皇甫繼勳的影視形象

975年10月,朱令贇最終還是決定揮師北上救援金陵。但宋軍對此早有打算,故派遣王明、劉遇於沿岸豎立長木為疑兵計,延緩朱令贇北上步伐;同時率兵急行軍至下游設伏攔截。王明、劉遇先至皖口設伏,其後朱令贇所部在皖口與宋軍遭遇。劉遇率兵強攻,朱令贇不敵,欲用火攻阻截劉遇軍,暫時撤退並重整旗鼓。豈料是日恰逢北風襲來,大火反而焚至南唐軍,南唐軍隨即潰敗,湖口兵力再也難成威脅。其後,宋軍先清理金陵周圍諸州的南唐兵馬,避免腹背受敵,並逐漸縮小對金陵的包圍圈,形成合圍之勢,最終迫使南唐主李煜投降。

李後主如何丟掉南唐?趙匡胤的這一仗,得從一個書生的反水說起

整場戰役規劃共分三路:曹彬所率西路軍負責突襲、包圍金陵;東部吳越軍協助清理金陵周圍兵力;而南面王明所部則負責牽制湖口十萬大軍,並且隔斷金陵與南方諸州的聯絡,圍點打援。這種規劃最終迫使湖口十萬大軍北上,在不利條件下被迫應戰,而宋軍也因此取得了最終勝利。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