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劉邦一生只寫了兩首詩,卻“力壓”乾隆的四萬多首,差距在哪?

然王跡之興,起於閭巷,合從討伐,軼於三代,鄉秦之禁,適足以資賢者為驅除難耳。故憤發其所為天下雄,安在無土不王。此乃傳之所謂大聖乎?

我國古代歷史上,共有2000多年處於封建時期,封建時期最高統治者是皇帝,共400多位。

歷史上的眾多皇帝中,只有兩個人草根出身,分別是朱元璋和劉邦,劉邦的一生可謂最為傳奇,從逃犯一步步走向皇帝寶座,著實讓人佩服。

劉邦一生只寫了兩首詩,卻“力壓”乾隆的四萬多首,差距在哪?

眾所周知,劉邦文化水平不高,甚至可以用“文盲”來形容,卻曾寫過詩,雖然只有兩首,但不論拿出哪一首,都比得上乾隆帝所寫的4萬多首,被稱為千古絕唱。

古代有些帝王為什麼喜歡吟詩作賦?這裡有個詞叫“附庸風雅”,對於國家最高統治者來說,他們也想融入“文化圈”,成為這個領域的“精英”。

劉邦乃西漢開國皇帝,漢民族和漢文化的奠基者和開拓者,歷史貢獻頗多,算上東漢,漢朝共歷29帝,享國400多年。

劉邦一生只寫了兩首詩,卻“力壓”乾隆的四萬多首,差距在哪?

他出生在秦朝統治下的一戶農民家庭,少年時期被說是地痞流氓,不僅大字不識一個,還好吃懶做,整日不務正業,不與家人一起務農。

劉邦常把自己“提三尺劍而取天下”掛在嘴邊,這句話本是用來炫耀的,卻一度被人認為是他當地痞流氓時,與人打架鬥毆而來。

世人之所以能瞭解到這些內容,得益於司馬遷所著的《史記》,司馬遷與劉邦沒有任何個人恩怨,畢竟所在時期不同。

劉邦一生只寫了兩首詩,卻“力壓”乾隆的四萬多首,差距在哪?

雖然沒有恩怨,但可以看出司馬遷並不喜歡劉邦,因為他自己有俠義之氣,在司馬遷的筆下項羽才是頂天立地的大英雄,而劉邦的為人和作風,正是他不喜歡之處。

而且司馬遷也很不喜歡他的後代漢武帝,所以才捎帶著抹黑了劉邦,以司馬遷在文學界的地位,如果想誇一個人,那個人會千古流芳;如果想抹黑一個人,那個人會遺臭萬年。

劉邦年幼時的夢想是做一個遊俠,但這個想法在以務農為生的父母眼中,完全就是個不務正業的孩子。

劉邦當遊俠時的很多做派都跟小混混相近,比如有小弟,不合群,路見不平拔刀相助,帶著兄弟到親戚家蹭吃蹭喝等。

劉邦一生只寫了兩首詩,卻“力壓”乾隆的四萬多首,差距在哪?

01

《大風歌》

劉邦雖然是粗人,但也是個性情中人,寫出的詩句真情流露,又充滿霸氣,《大風歌》想必大家都不陌生。

大風起兮雲飛揚。

威加海內兮歸故鄉。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這首詩是劉邦當上皇帝,回到家鄉之後,對自己前半生經歷做出的概述,雖然整首詩只有23個字,但盡顯大氣磅礴和英雄本色。

僅憑這一首詩,就足以能夠碾壓乾隆帝4萬多首,乾隆帝一生寫了這麼多首詩,卻沒有一首拿得出手。

劉邦一生只寫了兩首詩,卻“力壓”乾隆的四萬多首,差距在哪?

02

《鴻鵠歌》

除《大風歌》外,劉邦還寫過一首詩,名為《鴻鵠歌》,同樣流傳千年,全詩體現了劉邦無法做出決定時的心情。

詩為:“鴻鵠高飛,一舉千里。羽翮已就,橫絕四海。橫絕四海,當可奈何?雖有矰繳,尚安。”

在創作這首詩時,劉邦已經步入晚年,年事已高的他決定確立將來繼承人,呂雉的兒子作為嫡長子,自然名正言順成為太子。

但劉邦對呂雉之子並不滿意,認為他政治才能不足,將來不會有所作為,而劉如意政治能力突出,劉邦非常欣賞,因此想將太子廢黜,改立劉如意為太子。

劉邦一生只寫了兩首詩,卻“力壓”乾隆的四萬多首,差距在哪?

受到政治環境的影響,當時與劉邦一起出生入死的兄弟都站在呂雉那邊,沒有人支援他,因此改立太子的計劃沒能順利實施。

劉邦不甘心,直到看見太子與眾多賢者相談甚歡,這才不再堅持,知道無法改變局勢後,寫下了這首《鴻鵠歌》。

由此可見,文在精而不在多,乾隆的詩就像“一堆沙”,而劉邦的則是“二粒金”。

參考文獻:

《史記》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