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開魯縣民族團結進步典型|做民族團結的踐行者和守護者——白淑榮

開魯縣民族團結進步典型|做民族團結的踐行者和守護者——白淑榮

白淑榮,女,回族,1957年5月出生,1976年參加工作,1996年任開魯紡織品公司經理,1999年下崗後經營“穆斯林飯店”至今,還有一個不拿報酬的“義務頭銜”——開魯縣清真寺寺管會主任。上任以來,她堅持引導廣大穆斯林群眾認真學習貫徹民族宗教政策,始終堅持從維護民族團結、維護社會穩定的大局出發。面對1000多口回族群眾,她以“潤物細無聲”式的風格和火一般的熱情,積極為回族群眾辦實事、辦好事,全心全意維護回族群眾的切身利益,成為開魯地區民族團結的守護者。

開魯縣民族團結進步典型|做民族團結的踐行者和守護者——白淑榮

(白淑榮全家福)

2006年,清真寺沒有一名專職的會計,面對著無頭緒的多年亂帳,還沒有一分錢工資的情況下,她依然走馬上任。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有著多年管理經驗的她,深知制度是會計工作及內部管理的生命線,她整理了相應的管理制度,對委員的分工和清真寺的內部管理提出了合理化建議,對原有的各種條例進行了補充和修改。

2008年,建華鄉殘疾人張樹合不幸遭遇火災,本來就家徒四壁,生活更是雪上加霜。白阿姨在火災後第一時間趕到現場,馬上聯絡縣殘聯為他家送去慰問金,四處奔走捐款幫他家蓋了新房,又送去了回族群眾捐獻的家用電器、新衣新被。“這麼多年,我一直在白姐的照顧下生活著,從吃到穿,從看病到修房,每一件事都是她親自來關照我,真是難得的大好人!”建華鄉張樹合一家用樸實無華的話,詮釋了白淑榮的敬業與奉獻。

2016年被回族群眾推選為寺管會主任後,進一步建立健全清真寺各項管理制度,從自我做起要按規矩辦事,制度面前無特殊。白淑榮多方籌措資金數萬元,歷時三個月,重新漆畫了古門樓,讓百年古寺重放異彩。以前的回民墳地管理不善,多處地方破爛不堪,她多次聯絡縣交通局為回民墳地修建了大門、內部道路、圍牆、停車場,同時制定了墳地的管理方法,現在的回民墳地整潔雅觀。先後對寺內自來水、水房進行改造,更換了電器化燒水、供水裝置,同時對辦公室、餐廳、水房後牆全部做了保溫處理;在餐廳門口安裝LED電子螢幕,把通知、節日安排、教門資訊等及時釋出,古老的清真寺煥發出現代化生機。

2017年,白淑榮聘請的年輕教職人員馬阿訇,帶動了回族群眾學習清真言的熱潮。近兩年來,為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她多次聯絡街道社群召開民族團結的座談會,銘記黨恩。

去年的春節,白阿姨多方聯絡資金,走訪慰問了幾戶特困家庭,按照每家500元的標準購買了生活物資,保證他們過一個幸福圓滿的春節。十幾年來,她堅持關心弱勢回族群體,透過捐贈米、油等物質的方式,每年都為困難家庭送去春節的溫暖及慰問。她希望那些生活困苦的人或者面臨著各種壓力的人能勇敢地面對困難,能感受到社會給予他們的溫暖,微笑著迎接生活中的每一天。

“我們能擁有今天的美好生活,是黨和人民賦予我們的,飲水思源,我們不能忘記回報社會。” 在寺管會任職的15年來,她處處自覺宣傳黨的民族政策,在大是大非問題上,始終能夠做到頭腦清醒,立場堅定,旗幟鮮明,堅決反對一切民族分裂主義和非法宗教活動,更加激勵我們各民族兄弟姐妹像石榴籽一樣緊緊的抱在一起。為開魯地區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為社會穩定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供稿|張建蔚

編輯|田雪琦

稽核|李會娟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