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新一代抗CD20單抗佳羅華獲批,濾泡性淋巴瘤一線治療將有新標準

新一代抗CD20單抗佳羅華獲批,濾泡性淋巴瘤一線治療將有新標準

近日,佳羅華®(英文名:Gazyva®,通用名:

奧妥珠單抗

)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正式批准,

與化療聯合,用於初治的II期伴有巨大腫塊、III期或IV期濾泡性淋巴瘤成人患者

,達到至少部分緩解的患者隨後的單藥維持治療。

佳羅華®一線治療方案的獲批為我國濾泡性淋巴瘤(FL)患者帶來了治療新選擇,作為全球首個經糖基化改造的Ⅱ型人源化抗CD20單克隆抗體,奧妥珠單抗的創新結構和機制可加強腫瘤細胞殺傷力,以實現患者無進展生存率的提升。

顯著提升患者生存質量、減少復發

佳羅華®本次的獲批基於全球III期GALLIUM研究。這項關鍵性研究旨在比較奧妥珠單抗聯合化療、隨後奧妥珠單抗單藥治療兩年,與利妥昔單抗聯合化療、隨後利妥昔單抗單藥治療兩年的療效和安全性。臨床共入組1202名晚期FL(II期大腫塊、III期或IV期)患者。

該項研究結果表明,經過34。5個月中位隨訪觀察,與對照組標準治療方案相比,

奧妥珠單抗聯合化療方案可使進展/復發或死亡風險顯著降低34%,無進展生存期獲得顯著延長

(三年PFS率為80。0%vs。 73。3%,HR=0。66;95%CI: 0。51-0。85;p=0。0012),達到主要研究終點[1]。

在濾泡性淋巴瘤的早期進展方面,奧妥珠單抗聯合化療方案可使24個月內病情進展(POD24)事件累計發生比例大幅下降,早期進展風險降低46%

(9%vs。 16%,HR=0。54;95%CI: 0。39-0。75)[2]。研究也進行了持續的隨訪,5年長期資料結論進一步證實了奧妥珠單抗在降低疾病復發以及死亡風險的(PFS和POD24)長期獲益。

此外,安全性方面資料證實,奧妥珠單抗治療方案的應用情況與既往已知安全性資料一致,未發現新的或未預期的安全性訊號。

新一代抗CD20單抗佳羅華獲批,濾泡性淋巴瘤一線治療將有新標準

圖片來源於:網路

“一線治療是制定整體治療策略及提高患者整體生存獲益的重要基礎。奧妥珠單抗聯合化療實現了初治濾泡性淋巴瘤患者PFS的顯著提升,其24個月內病情進展(POD24)事件比例下降近一半,平均風險下降 46%2的循證資料令人驚喜。“

哈爾濱血液病腫瘤研究所所長馬軍教授

表示,”

目前,奧妥珠單抗已被納入包括CSCO和NCCN指南在內全球多個權威指南的一線推薦,成為了濾泡性淋巴瘤一線治療一致認可的全新標準。

深耕領域20年,全面拓展淋巴瘤治療圖景

“過去20年,以利妥昔單抗及其為基礎的方案一直是濾泡性淋巴瘤患者一線治療的首選,為患者帶來了顯著的生存獲益。”

北京大學腫瘤醫院黨委書記、淋巴瘤科主任朱軍教授

表示,“近年來,濾泡性淋巴瘤一線治療的探索雖然在一路推進,成果卻始終不如人意;GALLIUM研究是首個實現初診FL患者一線治療顯著降低疾病復發和死亡風險的臨床探索。基於此,奧妥珠單抗的到來不僅有望實現患者對於降低復發和死亡風險、獲得更好生活的心願;其更能為後續治療帶來積極的影響。因而對於FL治療領域而言,這次批准具有里程碑式意義。”

新一代抗CD20單抗佳羅華獲批,濾泡性淋巴瘤一線治療將有新標準

圖片來源於:網路

資料表明,近年來濾泡性淋巴瘤在中國的發病率不斷升高[3],而這類腫瘤通常很難被治癒。大多數患者會經歷反覆復發,且每經復發,治療難度即升級,越發加重身心壓力影響治療。正如2020年《中國濾泡性淋巴瘤患者生存狀況白皮書》(下問簡稱《白皮書》)調查所顯示,濾泡性淋巴瘤患者深受反覆治療的困擾,懷有對復發的恐懼,較難迴歸正常社會生活。因此,FL的一線治療不僅對生存時間提出要求(OS更長),更對生存質量提出考驗(PFS更長);進一步減少復發,獲得長時間更高質量的生存是FL患者最為迫切的希望。

奧妥珠單抗能夠滿足這一治療需求主要得益於其獨特的作用機制。作為全球首個經糖基化工程結構改造的人源化II型抗CD20單抗,相較對照組人鼠嵌合型的I型抗CD20單抗而言,奧妥珠單抗抗體依賴細胞介導的細胞毒作用(ADCC)與抗體依賴的吞噬作用(ADCP)增強了35倍以上,且可有效增強直接細胞殺傷作用,整體降低疾病惡化和復發風險。《白皮書》統計結果亦顯示,奧妥珠單抗正是濾泡性淋巴瘤患者最為期待的新藥之一。

羅氏製藥中國總裁周虹女士

表示:“羅氏在血液疾病領域有著深厚的積澱傳承,20年來始終不斷研發血液疾病領域的創新藥物,我們在中國與各方積極攜手合作,致力於推動淋巴瘤整體診療水平,及提高淋巴瘤患者生存獲益。我們很高興本次佳羅華®在中國獲批,秉承‘先患者之需而行’的理念,羅氏將在血液疾病領域繼續深耕,期待在未來為中國患者提供更多創新有效的解決方案。“

參考資料:

[1]Marcus R, et al。 N Engl J Med 2017;377:1331–44

[2]Launonen A et al。 ASH 2017。 Poster 1490

[3]中國濾泡性淋巴瘤診斷與治療指南(2013年版)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