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人生】有時候,記得是一種負累,忘記才是一種解脫。【深度好文】

【人生】有時候,記得是一種負累,忘記才是一種解脫。【深度好文】

【人生】有時候,記得是一種負累,忘記才是一種解脫。【深度好文】

有時候,記得是一種負累,忘記才是一種解脫。

心的容量非常有限,我們要把內心留給有趣的人和事。

對於一些過去的、不堪的人和事,“善忘”才是我們應該選擇的心態。

【人生】有時候,記得是一種負累,忘記才是一種解脫。【深度好文】

忘掉過

去:

能迎接未來

《了凡四訓》說:昨日種種譬如昨日死,今日種種譬如今日生。

過去發生的事,無論美好或醜陋,都已成為過去;今日未發生的事,才是值得追尋的未來。

明朝有位才子,名唐寅,字伯虎。

世人皆知他風流倜儻,卻不知他的感情生活充滿坎坷,並非電影裡“三笑點秋香”那樣美好。

他一生有過三位妻子,第一位是江南名士徐延瑞的次女徐氏,然而她在24歲時就病逝了。

因此,唐寅鬱鬱寡歡了三年之久。

第二位是宦門之女何氏,在唐寅高中解元那一年與她組建了家庭。

此時,唐寅愛情有成,事業有望,對未來滿是憧憬與期望。

唐寅對接下來的會試和殿試也信心滿滿,他準備連中三元。

不料,考試尚未開始,他就被捲入了一場科考舞弊案中;皇帝盛怒之下,取消了他的參考資格,並且斬斷了他的仕途。

就在這時,何氏提出了離婚,官宦人家的她,後半生怎麼能忍受被一個窮困潦倒的書生捆綁住呢。

看著決絕的何氏,唐寅爽快地答應了,長痛不如短痛。

他再一次陷入絕望。

倘若深情被辜負,餘生盡予孤獨又何妨。

這一次,唐寅真的成了孤家寡人,他開始四處流浪;窮得叮噹響的時候就用詩文換錢。

多年後,他故地重遊,在青樓買醉時遇見了沈九娘。

沈九娘崇拜他的才華、憐惜他的遭遇,每次唐寅來找她,她總是默默地獻上她的滿腔溫柔。

唐寅喜歡作畫,她就盡心服侍,為她洗硯、調色、鋪紙。

雖然兩人很少用言語交流,但彼此間的默契早已化作一股濃情蜜意。

終於,唐寅冰冷的心再次被點燃,他娶了沈九娘為妻。

往後餘生,沈九娘與他相依為命。

無論生活有多難,請相信,有人待你不好,就會有人待你好;有人辜負你,就會有人憐惜你。

正如泰戈爾的詩:“不要因為錯過了太陽而流淚,否則你也要錯過群星了。”

【人生】有時候,記得是一種負累,忘記才是一種解脫。【深度好文】

忘掉得意:才能認清自己

道德經有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人總是對別人的事情洞察入微,卻對自己的行為視而不見。殊不知那些能認清自己的人,才是真正的智者。

漢朝開國皇帝劉邦,在楚漢之爭中能笑到最後,很大程度是因為他對自己有清醒地認識。

當時,項羽立了已故楚懷王的後人熊心為王,楚王與眾諸侯約定“先入關中者為王”。

項羽本來勝券在握,然而被章邯大軍困在鉅鹿城中的趙王,此時發出了求援訊號。

各諸侯皆作壁上觀,唯有項羽不忍心同胞遭罪,於是孤軍深入破釜沉舟,打破章邯的包圍圈,救了趙王。

就在他和章邯兩軍對壘時,劉邦趁機先入了關中。

雖然約定“先入關中者為王”,但是劉邦清醒地知道稱王的後果就是公然與項羽作對。

想到這一點,劉邦只好把關中王的寶座讓出來靜待項羽;同時下令封閉王宮,一切財寶放回原位,然後派士兵把守。並且和關中父老約法三章:“殺人者死,傷人者、盜竊者皆抵罪。”

劉邦的做法迷惑了項羽,待項羽也來到了關中,居然絲毫不懷疑劉邦有不臣之心。

范增多次建議除掉劉邦,可項羽經過鉅鹿之戰,早已得意忘形,劉邦在他眼中不過是個小人物。

項羽會有這種錯覺,全是因為劉邦能清醒的認識自己,他恪守本分,低調做人,這才矇騙了項羽。

其實,人活於世,最怕的便是得意忘形;過度的炫耀,不過是空虛的表現,唯有認清自己,才能步步為營。

【人生】有時候,記得是一種負累,忘記才是一種解脫。【深度好文】

忘掉煩惱,學會隨緣喜樂

問題若有辦法解決,就不必擔心;若沒辦法解決,擔心也沒有用。

人總是對尚未發生的事情過度擔憂,對快成功的事情過高期望,以無為有、執幻為實,煩惱就在中間生了根。

佛經中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位叫喬達彌的婦人,她年幼的兒子病逝了非常傷心。

她找到佛陀請求幫助,希望佛陀能配製一種讓她兒子起死回生的藥。

佛陀說,我可以幫助你,但是需要特殊的配料,請你去城裡面找一家從來沒死過人的家庭,要一些芥菜籽拿回來給我。

喬達彌高高興興地去城裡打聽,卻發現沒有一家沒死過人。她終於意識到並不是只有她一個人遭受了失去親人的痛苦。

【人生】有時候,記得是一種負累,忘記才是一種解脫。【深度好文】

佛陀開示她:你以為只有你在受苦,事實上每個人都在受苦。

當你覺得生活痛苦時,要知道每個人都曾遭受過你所遭受的痛苦,而人生的必修課正是學會與這種痛苦和諧相處。

有時候,人並非不快樂,只是以為自己不快樂而已。

真正懂得生活意義的人,必定會專注生命的本真,對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隨緣喜樂。

當你內心足夠豐盈,當你對生活的感知足夠細膩,當你願意去發現每件事和每個人的優點,喜樂也就不請自來了。

生活的內容雖然五花八門,但是由缺憾帶來的煩惱卻是如一的存在,唯有懷寬恕之心,把生活當成一場修行,才能與煩惱漸行漸遠,同快樂並駕齊驅。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