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曹魏最年輕封疆大吏,攻滅外族光復漢土數千裡,卻被一個平民殺死

我們閱盡鉛華,只為呈現不一樣的歷史。

縱觀三國曆史,曹魏政權幾乎佔盡天時地利之便,因此得到無數能臣武將爭相投效。頗為有趣的是,在三國中晚期,一位名叫毌丘儉的文臣,卻在軍事領域大放異彩——他戰功卓著,亦曾北征外族南下抗吳,成為曹魏史上最年輕的封疆大吏,最終卻死於一介平民之手。

曹魏最年輕封疆大吏,攻滅外族光復漢土數千裡,卻被一個平民殺死

▲三國時代武將劇照

毌丘儉,字仲恭,河東聞喜(今山西聞喜縣)人。其父毌丘興,曾在黃初年間(曹丕年號)討賊有功,被加封為高陽鄉侯。毌丘儉承襲父爵,在仕途上一帆風順,還擔任過儲君曹叡的老師。因此在魏明帝曹叡即位後,毌丘儉深受後者重用,並被委任為荊州刺史,負責西線上的防衛事宜。青龍三年(公元235年),毌丘儉遷為幽州刺史,加度遼將軍、使持節等職,開始負責幽州地區的外交要務。這一年,毌丘儉成為曹魏史上最年輕的封疆大吏。次年,毌丘儉配合司馬懿進攻遼東,盤踞此地數十年的公孫家族因此覆滅。毌丘儉因功封安邑侯,食邑三千九百戶。

曹魏最年輕封疆大吏,攻滅外族光復漢土數千裡,卻被一個平民殺死

▲高句麗王城遺址

此後,毌丘儉的軍事生涯便一發不可收拾,數次立下戰功。正始五年(公元244年),高句麗兵犯魏國邊陲。毌丘儉親率精兵萬餘人,從玄菟郡出發,前往高句麗迎敵。據《三國志》記載:“儉遂束馬縣車,以登丸都,屠句驪所都,斬獲首虜以千數。”時隔一年之後,高句麗東川王意圖復辟,毌丘儉再次出兵,一路鐵血殺伐,將曹魏政權的影響力擴散到了東亞大多數地區,“至肅慎氏南界,刻石紀功,刊丸都之山,銘不耐之城”。1906年,毌丘儉的刻石記功碑在吉林省集安市被發現,可見當時的曹魏政權已將勢力擴充套件到遙遠的東北地區。

曹魏最年輕封疆大吏,攻滅外族光復漢土數千裡,卻被一個平民殺死

▲魏毌丘儉討高句麗紀功碑拓片

事實上,毌丘儉東征的壯舉,不僅光復了數千裡漢土,還令曹魏政權的勢力大幅擴充套件,並在此後稱雄於亞洲東北部。此後幾十餘年間,高句麗等地的殘餘勢力不敢繼續窺探中原,並年年向魏晉朝廷稱臣納貢,以示尊崇之意。憑藉東征之功,毌丘儉在軍中大放異彩,並逐漸升任為左將軍、假節,領豫州刺史。魏軍東關大敗後,毌丘儉臨危受命,轉為鎮東將軍,都督揚州軍務。後來吳軍大肆入侵,毌丘儉沉著冷靜,多次挫敗東吳軍隊,深得淮南軍吏之心。

曹魏最年輕封疆大吏,攻滅外族光復漢土數千裡,卻被一個平民殺死

▲“高平陵之變”劇照

可惜的是,毌丘儉這位國之棟樑,並未得以善終。正始十年(公元249年),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就此掌控朝政大權。毌丘儉忠於曹魏正統,此時對司馬氏一族的做法已經頗有微詞。正元二年(公元255年),魏帝曹芳被廢,毌丘儉大怒之下遂起兵勤王。當時在淮南一帶,毌丘儉與諸葛誕、王凌相約,共同趕赴洛陽勤王,打算將司馬氏連根拔起。只可惜,“淮南叛軍”雖然聲勢浩大,實力卻不及司馬氏手中的精銳部隊。數月之後,諸葛誕、王凌均被殲滅,毌丘儉孤立無援,又遭到手下背叛,最終也兵敗身死。

曹魏最年輕封疆大吏,攻滅外族光復漢土數千裡,卻被一個平民殺死

▲司馬懿劇照

據《三國志》記載,“是日,儉聞欽戰敗,恐懼夜走,眾潰。比至慎縣,左右人兵稍棄儉去,儉獨與小弟秀及孫重藏水邊草中。安風津都尉部民張屬就射殺儉,傳首京都。屬封侯。”誰也沒想到,一代名將毌丘儉,最終竟然死於一個平民之手,後者甚至還因射殺他而封侯,實在叫人惋惜。毌丘儉失敗後,支援曹氏的軍事力量基本凋零殆盡,司馬氏一族篡奪曹魏政權亦再無阻力。對於這位忠心為國的大將毌丘儉,後世史家大多都對其事蹟敬佩不已,贊為“魏之純臣”。

參考資料:

《三國志·卷二十八·魏書二十八·王毌丘諸葛鄧鍾傳》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