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三國演義》裡的謀略智慧——瞞天過海之計,學會就是能力

《三國演義》一部智慧型的經典名著,三百多年來,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裡面雖也有一些瑕疵,也有很多人物、事件偏離了史實,但仍不減人們對它的喜愛和傳承。

全書大致分為黃巾起義、董卓之亂、群雄逐鹿、三國鼎立、三國歸晉五大部分。在廣闊的歷史舞臺上,演出了一幕幕氣勢恢弘的戰爭畫面。

《三國演義》裡的謀略智慧——瞞天過海之計,學會就是能力

作者羅貫中將兵法三十六計巧妙的融入到字裡行間,既有情節,也有兵法韜略。讓人們百看不厭,意猶未盡。

從今天開始,我就拋磚引玉,試著將三十六計與三國演義裡對應的人物、事件呈現給大家,讓我們一起感悟中華文化的智慧和力量。

第一計:瞞天過海

原文:備周則意怠,常見則不疑。陰在陽之內,不在陽之對。太陽,太陰。

譯文:防備的周密,更容易導致思想麻痺,意志鬆懈;常見的事情就不會產生疑惑。秘謀就隱藏在公開的行動之中,並不是與公開行動相對立。公開暴露的事物發展到極端,就形成了最隱秘的潛藏狀態。

簡析:所謂瞞天過海,實屬一種以假隱真的疑兵之計,透過戰略偽裝、欺騙對方,使其放鬆戒備,然後突然行動,以期達到出其不意的戰鬥效果。

《三國演義》裡的謀略智慧——瞞天過海之計,學會就是能力

《三國演義》故事:青梅煮酒論英雄

建安四年冬十二月,公元199年,漢獻帝秘書血詔,史稱衣帶詔,交由董承除曹輔漢。後董承聯合王子服、馬騰、吳碩、吳子蘭、劉備等在衣帶詔上簽名,密謀反曹。

卻說一日,關羽、張飛出郭練兵。劉備一個人在住所後園澆菜,忽有曹操的兩員大將來見劉備,說丞相有請。

當劉備來到丞相府,曹操當頭一句:“玄德你在家做得好大事!”

劉備一聽,嚇得面如土色,以為玉帶詔的事敗露了。正想著,曹操過來拉住劉備的手來到後園說:“玄德侍弄菜圃不容易啊!”

劉備聞得此言,方才放心,笑著道:“在家無聊,以作消遣而已。”

曹操一笑道:“方見枝頭梅子青青,不可不嘗。又值煮酒正熟,故邀玄德小亭一會。”

二人來到小亭,相對而坐。一盤青梅,一樽煮酒,開懷暢飲,不亦樂乎。正當二人酒至半酣,有人指著遠處說有龍掛。(其實是現在人們所說的龍捲風)

三國演義第二十一回,曹操對龍是這樣解釋的,操曰:“龍能大能小,能升能隱;大則興雲吐霧,小則隱介藏形;升則飛騰於宇宙之間,隱則潛伏于波濤之內。方今春深,龍乘時變化,猶人得志而縱橫四海。龍之為物,可比世之英雄。玄德久歷四方,必知當世英雄。請試指言之。”

劉備見此狀,不得不說,於是乘著酒興,一一道來:“淮南袁術、河北袁紹、荊州劉表、江東孫伯符、益州劉季玉可謂英雄?”

曹操捧腹大笑道:“此等碌碌之輩,何足掛齒!至於英雄嘛,要胸懷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者方可。”

劉備道:“誰能當此榮耀?”

曹操道:“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

劉備聞聽此言,嚇的匙箸落地,恰在此時,大雨將至,雷聲大作。此時劉備從容的從地上撿起箸道:“一震之威,乃至於此。”

曹操笑著道:“大丈夫還怕雷聲嗎?”

劉備道:“聖人迅雷風烈必變,何況我了。”

就這樣,劉備掩飾過了聞言失箸的真實意圖。曹操也不在懷疑劉備。

後人有詩讚曰:

勉從虎穴暫趨身,說破英雄驚殺人。

巧借聞雷來掩飾,隨機應變信如神。

《三國演義》裡的謀略智慧——瞞天過海之計,學會就是能力

結束語

青梅煮酒論英雄,其實是曹操中了劉備的瞞天過海之計。曹操問劉備當今天下有誰可謂英雄?其實劉備不是不知道,但他不能說,所以他才有意迴避了三個人。是哪三個人呢?請往下看:

1、西涼太守馬騰,手握重兵。如果說了馬騰勢必會引起曹操的注意,曹操注意了,剿滅馬騰就會提上日程,如果馬騰被捉,劉備自己的風險就大了,因為他們都在玉帶詔上籤了自己的名字。

2、漢大丞相曹操。曹操當然可謂英雄,但此人奸詐無比,疑心太重。如果劉備說了他,就等於說曹操不甘屈居相位,等於戳中了他的痛點,必會遭到曹操的懷恨和制裁。

3、屋簷下低著頭的劉備。他現在依附著曹操,就怕他看出自己的韜光養晦。如若承認自己是英雄,就說明自己不會永遠屈居曹操之下,那曹操給劉備的將是無出頭之日或者迫害。

所以劉備一直裝糊塗,明明那些人在他眼裡也是一些碌碌之輩,可還是違心的端出來掩護自己。令曹操對他毫無懷疑,以為劉備胸無大志,也就不再警惕。

故此瞞天過海,這一計的兵法運用,是告訴人們在處理世事中,對某些事情自覺不自覺地產生了疏漏和鬆懈,實屬一種示假隱真的疑惑之計,也就是掩蓋某種行為,把握時機,以期達到出其不意的預期成果。

參考資料《三國演義》評說,《三國演義》

圖片來源於網路 如有侵權 告知刪除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