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正文

清朝士兵衣服上的“兵”與“勇”,代表什麼意思?有什麼區別?

我們在觀看有關清朝歷史事件的影視作品時,經常會看到一些士兵的胸前或背後,寫著一個大大的“兵”字或“勇”字。不過卻很少有人知道這兩個字代表什麼意思?有什麼區別?難道衣服上寫著“勇”字就比寫著“兵”字計程車兵作戰更勇猛嗎?

清朝士兵衣服上的“兵”與“勇”,代表什麼意思?有什麼區別?

事實上並非如此,這裡面大有學問在。在滿清王朝入關前,清軍都是由八旗兵所組成的。可是當滿清入主中原之後,原來八旗兵的數量已經完全不夠用,於是滿清統治者為彌補八旗兵的不足,所以就建立的漢人組成的武裝力量。由於這支武裝力量以綠旗為標誌,所以就被稱為“綠營兵”。

雖然八旗兵與綠營兵都屬於清朝的正規軍,但是兩者還是有所區別。八旗兵的地位較高,主要負責衛戌京師,是國家的精銳部隊,掌管京師安全;而綠營兵則遍佈全國各地,數量要比八旗兵多幾倍乃至幾十倍。

清朝士兵衣服上的“兵”與“勇”,代表什麼意思?有什麼區別?

不過,在滿清王朝入主中原以後,八旗兵自恃地位高,平時養尊處優,疏於訓練,軍紀渙散,戰鬥力一路下滑。等到乾隆年間,八旗兵的戰鬥力已經完全不行了,就連民間的白蓮教也剿滅不了,更不用替後來的太平天國了。

如此一來,單靠綠營兵就難以守衛如此龐大的疆土了。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朝廷開始允許地方官府招募鄉勇。鄉勇屬於一種臨時性的武裝力量,平時若是沒有戰事,基本上與普通老百姓沒有什麼區別,回家該幹啥就幹啥。只有打仗或者突發緊急情況時,才需要動用到他們。

清朝士兵衣服上的“兵”與“勇”,代表什麼意思?有什麼區別?

由於鄉勇不屬於朝廷的正規軍編制,為了將他們與正規軍區分開來,所以就在他們的胸前或背後印上“勇”字,而印有“兵”的就屬於朝廷的正規軍。雖然兩者只有一字之差,但是地位卻有天壤之別。更讓人諷刺的是,鄉勇不僅待遇差,而且在打仗的時候,永遠要衝在最前面當炮灰。然而,雖然正規軍待遇好,糧餉多,但是卻好吃懶做,戰鬥力不堪一擊。

清朝士兵衣服上的“兵”與“勇”,代表什麼意思?有什麼區別?

直到晚清時期,曾國藩操練鄉勇,打敗了太平天國,朝廷看到了鄉勇的戰鬥力,這才改非正式的鄉勇為練勇(即湘軍),定兵制,發餉糧,稱為勇營。從此,“勇”基本代替了“兵”成為國家的正規軍主力。可惜這時的滿清王朝早已經日落西山,一切已經無法挽救了。

相關文章

頂部